作者声明:
本作品,图片与文字皆来自于网络,序言部分在2014年观看华世奎书法展览时拍照获得 华世奎轶事
△华世奎出身旧盐商家庭,四岁开始接受家塾教育,每天坚持练字不辍。其父要求甚严,偶见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纠正执笔姿势,其父独出心裁地在他笔杆顶端放一枚铜钱,只要笔杆稍有倾斜,铜钱就会掉落下来。据说,华到后来可在笔杆顶端放十个铜钱,仍能运笔自如,可见功力之深。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华终成书法大家。
及宣统退位,华脱离官场返回天津靠卖字为生。为“天津勸業場”题写匾额一事最值一提。民国十七年,天津劝业场建成,德商买办高星桥派人找华求写匾额。按当时惯例,凡有登门求字者,皆与账房管事谈妥润格即可,华从来不见求字的客人。但是高星桥派来的人却径直走进了华的书房,简明扼要地说明“勸業場”的尺寸以后,遂叫人端来三百块现洋,客气的说“区区润金,不成敬意”,华淡然一笑,颔首将此事应允下来。时隔几天,华刚把牌匾写好,求字的人又送来二百现洋,面带难色的告诉说,因为一时疏忽,几乎贻误大事,烦劳先生在“勸業場”前边再加上“天津”二字。华听了心里很是不悦,吩咐仆人当即铺纸研磨,挥笔写就“天津”二字。
△华世奎在清庭任内阁中书行走时,与翰林徐世昌同拜户部尚书祁长之世门。祁世长晚年得一幼子,生前十分喜爱,曾拜托华世奎、徐世昌日后照料。
1930年,祁世长“幼子”贫困潦倒,特由家乡来津门求助。华世奎感念师恩,赠其200块现洋,又亲自去徐世昌家代为求助;可徐世昌对华世奎说“你今年卖字日进斗金,我也卖字,但赚钱不多。这样吧,我照你给他的钱数,減赠一半吧。”事后,华世奎又赠其100块现洋,并以此对后人喻讽徐世昌:“你们可要好好的练习呀,字练好了,比当一任民国总统还强呀!”另外,华世奎还有一事值得一说。伪“满洲国”初立之时,溥仪想通过罗振玉跟华世奎的关系,拉华世奎下水~罗振玉曾为溥仪四处延揽人才,他曾因与华世奎私交甚厚,三番五次到华家,劝说华世奎辅佐溥仪,最后,华世奎碍着老友情面,才对罗振玉说:“鄙臣患有足疾,行走不便,就不去了吧罢。”可私下里告诉家人:“现在的皇上是满洲国的皇上,已不是大清国的皇上了,他穿西服,勾结日本,背叛祖宗,我作为大清旧臣,决不能背叛先朝,与其同流合污!”
华世奎始终对清廷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不肯剪发易服,无论家里外头,总是穿长袍马褂,脑后拖一条小辫。虽然华世奎一生忠于清室,抱残守缺,但是,从人品、气节方面,绝不像袁世凯、徐世昌那样胸怀野心,见风使舵,既做清朝旧臣,又当民国总统。更不像郑孝胥、罗振玉之流为复辟大清基业唆使溥仪认贼作父,投靠日本。因此纵观其宦海沉浮的一生,其人品和鲜明的民族意识,值得称颂。
△华世奎年老患重听(耳聋)。有一次皇帝召见,华世奎跪拜之处距皇帝甚远,皇帝的问话如何应对发了愁。因此,华世奎在听到转天皇上的召见后,便贿赂买通了太监。太监站在华世奎附近,皇上问话,都是由太监小声转告,他再回奏。召见退下来,内衣都湿透了。在封建王朝,回奏出了差错,不知会惹下什么大祸。如果太监转告错了,或者自己听错了那可不得了。伴君如伴虎,!华世奎越想越后怕,不如及早辞官回乡吧。于是,华世奎就归故里了。 诗文部分 匾额字号部分

1.《华世奎 华世奎楷书精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世奎 华世奎楷书精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