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理位置处在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地区,佛制比丘的衣装有“三衣”或“五衣”,即可度过晚上或冬天了,按照我们看来都是单衣,且终生不许离身。南传藏传佛教的僧装比较佛陀时代的僧装多所保留。佛教传到汉地,这里四季分明,只有三衣是不够的,考虑到御寒和适应汉地的风俗习惯,所以汉地僧侣除了法衣之外,还有常服,并且逐渐演化到现在的样子。汉传佛教僧人如果从外往内一层层说,应该是袈裟、海青、大褂、小褂和裤子、内衣,春秋季节要穿毛衣毛裤,冬天还要穿棉袍。袈裟是法衣,其它都是常服。
袈裟也称法衣,是表法之衣的意思。包括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在三衣之外加上僧羯支和覆肩衣,即“五衣”。安陀会是五条衣,在佛陀时代是比丘贴身而穿的内衣;郁多罗僧是七条衣,穿在五条衣之上,是比丘平常穿的法衣;僧伽黎是九条到二十五(单数)条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正装衣,又称为“庄严衣”,是僧人的礼服,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或列队上街托钵乞食的时候必须穿的。
袈裟又称“福田衣”,因为袈裟的外形像长方形的水田,内在含义是田畦贮水能生长嘉苗,养形养命,法衣如是制作,亦能增长僧人心中的善苗,以培养法身慧命。所以如法的比丘也叫“福田僧”,众生向他们布施,如种福田,能得福报,能生善法。
汉传佛教受具足戒的比丘才有资格穿七条衣,有时在放焰口和参加水陆法会时穿九条衣,所以九条衣也称忏衣;二十五条的大红色袈裟,我们称为祖衣,在寺院里的早晚功课上,一般只有方丈或住持才有资格穿着,在重要佛事活动和法会上,主法的僧人一般是要穿祖衣的。还有一种缦衣,是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是给在家佛教男女居士所穿的。
袈裟的颜色:袈裟在颜色上规定不得用黄、赤、青、黑、白五大正色,要用坏色;并且新衣要“点净”,即刻意染上别的颜色,以破除人们对新的华丽的衣服的贪著,表示“毁其形好,僧俗有别”。不过在阿育王时代就已经有僧侣穿黄色或赤色的袈裟了。佛教初传汉地的时候,如《牟子理惑论》所载僧人即“被赤衣”。后来又有青褐色的。唐宋以后,朝廷赐高僧以紫衣、绯衣。明朝皇帝朱元璋分寺院为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教(律、瑜伽,从事祈福消灾丧仪佛事)三种类别,朝廷明令规定禅僧穿玉色袈裟,讲僧、教僧穿浅红色袈裟。现在,一般寺院清众都穿茶褐色袈裟,方丈、首座穿大红色袈裟。
另外,汉传佛教的袈裟缝有衣钩和衣环,现在南传和藏传的袈裟也没有“钩环”,不过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据《四分律衣居士家里去,风吹袈裟,从肩上脱落下来,掉在地上。佛才听许大家在左肩胸前袈裟领边穿钉钩纽,以便系牢袈裟。《五分律》载佛说如果出入村落,草木钩破袈裟,可以在法衣上安置钩纽。到中国后才演变成现在这样的“如意”形的钩和环,材料有木质和金属的,现在则是塑料居多,讲究些的则制成“金钩玉环”,有逾制之嫌。袈裟的搭衣(穿)、抽衣(脱)、捧持、折叠、安放都有一定的规矩制式,同时还得诵持偈子和咒语。这些仪规在受戒的时候都要学会。在汉地袈裟是在法事活动的时候才穿的,这一点和南传、藏传佛教僧人的习惯不同,但也要三衣不离身,即带在身边。
唐代尚紫,僧人以得朝廷赐予紫色袈裟为荣。皇帝也以赐紫衣的方法笼络大德高僧和上层僧人。五代、北宋以后,赐紫衣的范围放宽了,凡是从事译经的外国三藏法师,或外国来朝的僧人使者,皆赐紫衣。后来,赐紫成为一种制度,宋代每于天子诞节,召请天下高僧,也有经王公大臣、地方长官推荐的僧人至朝廷,试以经、律、论之义,全部通过者即赐紫衣。也有一些僧人以请托、送礼而想方设法得赐紫衣,以夸耀桑梓。
历史上有些很著名的袈裟,如摩诃波阁波提夫人献给佛陀的“金阑袈裟”,也称“金缕衣”,是用金线织成的。据说,佛陀的这件“金阑袈裟”传给迦叶尊者,迦叶传阿难,直至传到达摩,达摩带到中国,共传六代至慧能,成为禅宗祖师相传的信物,也称法衣,这件法衣曾被迎至宫中供养,后永存南华寺。《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受如来佛祖之托赠给玄奘的“锦阑袈裟”,估计就是“金阑袈裟”之误传,它上面缀满珍宝,非常珍贵,具有神奇的功能。在取经途中的观音院被贪心的长老和黑风怪强夺,观音院中的每个僧人都有二三十件绣织,长老则有七八百件,库房中“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虽然是小说,但也多少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真实情况。现代有一些名僧的袈裟,绣成“千花衣”,即在绫罗绸缎的袈裟上用各种彩色丝线绣有莲花,如意等吉祥八宝,极尽奢华。更有绣制“千佛衣”的,即在袈裟上绣制佛像,可是在穿着的时候,难免佛像的头倒着或躺着,在跪拜或端坐的时候,佛像有时会被压在身下,真是罪过。可见一些僧人对精美的袈裟还是很贪著的,这都与戒律不符,与佛制简朴的原则相违。
袈裟的功德:袈裟乃佛教之标志,为智者所披著,它的功德善利非比寻常。《阿含经》说“破旧袈裟,不堪更用,悬于旷野山枕人畜鸟兽,若有见者,得种福善”。《悲华经》说“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戒坛经》说“五衣表断贪,净身业也。七衣表断嗔,净口业。也大衣田相,表圣增凡减。并表断痴,净意业也。”清顺治皇帝赞叹袈裟说“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1.《袈裟 细说僧装——袈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袈裟 细说僧装——袈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3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