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金奖获得者——陈学弘演奏中国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段视频孩子的家长妈妈的经历,就是在拼各种陪练和唠叨
关于学琴之路——2007年的一天,陈妈妈一家人带着学弘到北京玩,正巧碰见中国音乐学院举办首届儿童钢琴艺术节,抱着玩玩看的心态参加了,却没想到糊里糊涂拿到了大奖,评委们都惊讶于他只跟着家长学习过钢琴。赛后,他们找了专业教授咨询,老师对小学弘的音乐天赋予以了肯定,于是开始半天练琴、半天进行文化课学习的生活。8岁的时候,陈学弘得以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教研室主任张欣宁老师学习,3、4个月后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此跟着张老师学到现在。陈妈妈表示,学弘的学琴经历走得自然而然,并不是非常刻意。 关于陈学弘—— 第一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青年组的金奖得主陈学弘来自西北甘肃酒泉。1999年生的学弘在5岁半的时获得了陈妈妈买的一台电子琴,父母都是普通工作,跟着是公务员而并非专业钢琴教师的爸爸启蒙学习。弹了一段时间,大人发现他对钢琴非常感兴趣,学得进度很快,感觉孩子有这方面的潜能。于是一年后变卖电子琴,为他买了一架钢琴,陈学弘从此走上了学琴之路。 陈妈妈认为:“对钢琴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家长在学琴过程中不要过多强求,寓教于乐非常重要。” 关于学琴陪练—— 陈妈妈坦言,他们的家庭只是普通工薪阶层,为了专陪学弘学琴,爸爸辞去了工作,仅靠着妈妈当教师的工资支撑着学琴的开销,非常不容易。全家在老家原本可以很安逸地生活,但刚来到北京只能在五环外租一间房子租一架钢琴,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走上专业道路有时候觉得很心酸,如今看着台上光鲜,背后的努力和其中的艰辛只能自己体会。 陈妈妈认为家庭的文化熏陶对于琴童的学习非常重要。例如,此次比赛中所涉及的中国钢琴作品,学弘尤其喜欢。他演奏的中国作品还在国际其他赛事上获过奖: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通往大师之路”以及 中央电视台钢琴比赛上弹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小金钟奖”比赛时弹了《皮黄》。陈妈妈是文史方面的教师,从小要求学弘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在古诗词里找语感,就像音乐里也有的语感。她认为,如果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西北的风情、《皮黄》所展现的中国的国粹京剧,便无法理解。这些家庭背景的影响都对学弘理解中国作品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于陪练心得—— 作为金奖得主的妈妈,她给出了以下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与其他琴童家长分享:1、陪孩子练琴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专心,不要一边玩手机,做孩子的忠实观众,欣赏非常重要,在他进步的途中给他应有的赞美。2、孩子管得太多容易有逆反心理,当他不想练琴的时候不要强迫,可以陪他踢踢球逛逛公园,也让他打打游戏。学弘学琴时也非常贪玩,但他喜欢吃好吃的,于是家长采用奖惩制度引导他完成任务,不完成则不买零食,结果学弘吃得胖胖的。3、学琴的孩子群体生活过得少,可以给他找一些玩伴,相互进步。4、学习钢琴应当走出门去,不应该只关起门来学,向别人学习也弹给别人听,琴童之间家长之间也要多交流。5、学习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孩子弹的曲目。眼看着别人的孩子弹到李斯特了、拉二了也不用着急或者跟风,那不一定适合自己,曲目的选择应与孩子的性格、表现及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相匹配。6、学音乐学到一定的程度是文化的体现,一定要夯实文化基础,文化底蕴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音乐作曲家本身就是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非常深邃甚至有着哲学的高度,如果孩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涵无法理解,没有这些作为底蕴作为基础,即便孩子练得再辛苦,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视频:妈妈唠叨之歌小编编辑不容易,就这篇文章我厚起脸皮问你们要个下方的赞你们会给吗?
1.《陈学弘 学钢琴,不拼陪练不行,不拼唠叨不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学弘 学钢琴,不拼陪练不行,不拼唠叨不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6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