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的北大课堂,蔡元培身穿长褂,执书本扶眼镜,向座下学子一连发出了几个问题:“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大费人工刻画彩绘”?“茶碗器皿能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浪费钱财烧各种图案”?“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谱上曲调的诗歌”?“学子鸦雀无声,蔡元培说道:“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范围的。”感受美,要怀揣无功用的念头,才能从中陶养出有博大的内心,走向完整的人格。
那时,蔡元培亲自教授的《美学》课程,不讲美术教育,也不教艺术的技法,而是培养兴趣,陶养感情。诚如他在文章里说的:“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
李叔同:以乐育人,以美救世。李叔同是蔡元培的学生,早年间李叔同在日本留学,看到中日文艺差距之后,深感“唯有美能救世”,他想通过文艺来净化培育新一代的年轻人。
首先进行的是以乐育人,他给诗词谱上了曲调,为孩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学堂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古典优雅,飘逸空灵,饱满意境的音乐,是那个年代的美育。
学堂歌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美。美如一朵花,少时种下了,春雨润物,潜移默化,长大后终究会绽开。就如李叔同讲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美,也如此。
丰子恺:童真为至美。丰子恺的美育理念里,童心、天真为至上。教育,就是让他自然生长。所以丰子恺绝不求孩子行为举止如同大人。
曾有一次,女儿阿宝拿自己的鞋子给凳子腿套上,只穿袜子在地上,然后得意地说“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可是大人们却以“弄脏了袜子!”为由,破坏了这个创作,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父母既煞风景又野蛮。但丰子恺把这一幕画了下来,画成了漫画。
他说:“儿童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能看见世界的真相与另一面。”美育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论,只不过是在生活拼尽全力之时,留存一份难得的童真。
叶嘉莹:诗,让心灵不死。叶嘉莹中年漂泊,老年丧女,一生颠沛。晚年的她,再苦也要体面地站在讲台上。年近百岁,腰腿有毛病,她仍旧要站着讲课。因为她觉得这是对诗词的尊重。先生从诗词中来,淬炼出坚毅的气质。她说:“我没想过要成为了不起的学者,只想把诗词讲给年轻人,让他们进入诗词的生命中去。”
美育不止是理念,还有言传身教。学生学到的,还有诗词对她的注解:诗,让心灵不死。
蒋勋:美的功课,是衣食住行。在台湾的东海大学,蒋勋也用类似的方法带学生做感官研究。他在上课时,窗外开了满满当当的花。学生们的眼睛全被吸引过去了,都无心听课。蒋勋想了想,“要讲美,我所有的语言加起来其实也比不上一朵花。”于是,他带着学生们去到花树下,共同看花、上课、谈美,颇像孔门的“坐而论道”。不仅如此,后来他还让学生蒙上眼睛,凭嗅觉分辨菜市上的鱼摊、肉摊、蔬菜摊……
蒋勋说:“我们谈美与生活的时候,比较希望回到最简单的四件事情:食、衣、住、行。跟我们生活发生最大的关系,它每一天都是美的功课。”
回顾往昔,这么多先贤师长们在努力,将美学之光点亮。再立于当下,我们曾被林怀民先生和他的云门舞集感动,他说“中国人编舞,跳给中国人看”。我们曾被黄永松先生和他的《汉声》鼓舞,他们用五十年的时间记录中国民艺之美。我们惊叹于吕敬人先生和他的书籍设计,那些“世界最美书籍”里的中国味道,饱含温度。
有些问题,唯有时间才能有答案。
有些事情,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最好的美育老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最好的美育老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7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