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学习和临习欧阳询名帖《九成宫醴泉铭》已有几年,每每临帖都被欧阳询书法的严谨、清秀所折服。

一座铭碑与历史结缘,实乃一桩趣事。我很想亲眼目睹1300多年前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的神秘容颜,也想徜徉在隋唐盛世的历史里,去感受“离宫之冠”的九成宫那曾经的壮美辉煌。

作为陕西人,我们真的很幸运,这个十三朝古都的所在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璀璨的历史文化。欧阳询名帖《九成宫醴泉铭》中所记录的九成宫就在陕西宝鸡的麟游县城,著名的《九成功醴泉铭》原碑石被保存在此。

利用周末,我来到了麟游县城,拜谒此碑石。

麟游县城距离西安约160多公里。时至深秋季节,车行至麟游境内只见树木葱茏,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是天然的避暑消夏之地。

九成宫坐落在麟游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邻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城山,青山秀美,气候宜人,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隋唐帝王钟情此处的重要原因,据统计,麟游在炎热夏季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盛夏时节,凉风习习,的确是避暑消夏之胜地。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称此处为仁寿宫,是文帝的避暑离宫。文帝在位的短短9年中,他先后7次驾幸仁寿宫,隋炀帝就在此登基。

唐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复建仁寿宫,并改名“九成宫”,自贞观六年到十八年,唐太宗曾5次来九成宫度更。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下令维修九成宫,更名万年宫,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恢复九成宫原名。唐高宗李治先后8次携武则天来此避暑。武则天曾在此沐浴,留下了“山窗游玉女,门户对琼峰”的优美诗句

九成宫以其宏伟的建筑、独特的山水,宜人的环境,吸引了隋唐两朝四帝共20余次驾幸避暑议政。这里曾一度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宗教、军事指挥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有“离宫之冠”之称。

据史册记载,隋朝的安义公主下嫁、独孤皇后病逝、隋文帝接见高丽、突厥等外国使臣、大宝殿杨广弑父登基。

唐朝的长乐公主下嫁、东突厥将领结社率离宫杀驾、唐太宗丹霄殿大宴群臣、魏徵上《十思疏》、薛仁贵夜登玄武门救驾等重要历史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

唐朝名臣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在此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门纳谏,任用贤能;杜甫、王维、王勃、李商隐、欧阳询、李思训、苏东坡等文坛泰斗、书画名家亦莅临怀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赋华章。

特别是《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和《九成宫纨扇图》成为名扬中外的书画瑰宝而流芳百世。

进入九成宫景区,一只直插云霄的巨大石雕毛笔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就是九成宫主题雕塑,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笔”的”金笔石揽“。

据介绍,石雕笔高27米,”金笔“意为御封之意,尊贵和至高无上;”石“喻为永固坚实,长寿久运;”揽“喻为智慧法度、轨迹,这是为纪念欧阳询对中国楷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的书法艺术珍品——醴泉铭碑而精心设计打造的,体现了欧阳询一代书圣的笔迹。

在第一笔的石雕砚台前方是欧阳询书丹的醴泉铭复制碑文,周围还有欧阳询草、隶、行书法作品和历代书法大家及现代中外书法名家对醴泉铭碑和欧体书法的精辟评价,因此,该石雕被誉为”天下第一笔“。

了解了“金笔石揽”后,我迫不及待地进入碑亭,一睹《九成宫醴泉铭》碑的尊容。

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就矗立并保存在碑亭,这尊石刻碑由唐朝名臣魏徵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篆额并书写,碑为唐王李世民歌功颂德而立,是我国现存最珍贵的石碑之一,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石碑,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碑身与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碑座已经破损,因岁月的磨砺,碑石已面目全非。碑额有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体楷书24行,每行49字,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

《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晚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时至76岁的欧阳询,书体已炉火纯青,被誉为楷书之宗。

此碑被后人评价是楷法精妙,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通篇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历代奉为正书第一。

《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称之“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朝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风韵,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

更有评家称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没有过分的表现,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读着后人对欧阳询的评价,感叹他老人家若地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九成宫醴泉铭》传世的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的宋拓本,现在已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看着欧阳询老人慈眉善目的画像,在仔细端详那临习了N遍的九成宫碑文书体,那些熟悉又陌生,晦涩又简洁的文字令我顿生敬畏之心,情不自禁一遍遍抚摸被玻璃罩保护的石碑,叹为观止,不禁浮想联翩。

这座石碑矗立在此已有1300多年了,它见证了自唐以来的历史变迁。靠近它,几乎就触碰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跳动的脉搏;靠近它,彷佛感受到唐王李世民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和文武众臣议政时的豪迈;靠近它,彷佛看见了大殿内曾经的文人墨客到此吟诗作画的风雅;靠近它,彷佛听到了一代诗词文豪苏轼在天台山上发出的“兴亡谁解天公意,留在山松阅古今”的千古感慨。

在碑亭里我驻足良久,几多来回,迟迟不肯离去。眼前这块碑文虽已风烛残食,但是透过石碑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欧阳询老先生挥金笔舞墨池的儒雅浑厚和遒劲有力。

1996年11月20日,九成宫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成宫醴泉铭碑》列为国家级文物。

贞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麟游遭遇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冲毁了九成宫大部分宫殿。

九成宫从建造到水毁直至沦为废墟,共历时三百多年历史。

文帝一统江山,大唐贞观长歌的盛景已烟消云散,历史尘封了九成宫昔日的辉煌,而这座《九成宫醴泉铭》丰碑,连同魏徵优美的华章,依然屹立在天台山西侧那座红墙灰瓦的碑亭里,就像一位伟岸的历史老人,注视着1300多年来历史的沧桑巨变。

源于对文字的热爱,源于对书法的执着,更源于对先贤的敬畏,有幸生活在这片厚重的文化沃土之上,有幸与这块丰碑毗邻而居,我愿把生命与它相息,直到我苍老的握不住笔的那一刻。

1.《九成宫碑 拜谒《九成宫醴泉铭》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九成宫碑 拜谒《九成宫醴泉铭》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7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