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本身就包含着“温、良、恭、俭、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等中华传统文明,包含着珍惜资源珍爱环境的生活态度,包含着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

铺张浪费为耻的精神境界.

唯有在个人、家庭、单位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勤劳节俭蔚然成风才能养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国风、民风、家风,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迈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

"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说,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而修养自己,用节俭来培养美好的品德。诸葛亮在这里特别强调节俭,确实是,任何美好品德的养成,都与这二字有关。

必须指出,俭,不是吝,与吝无关。吝,吝啬,顾惜,舍不得,小气,小气鬼,吝是一种很鄙陋的品行。俭,节约,不奢侈,俭朴,俭素,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行。

尚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平民百姓及其柴米油盐,到达官贵人及其修齐治平,都不可或缺。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信中,引用《左传》语告诫儿子司马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这里,他把"俭”提得更高:凡是有德之人,都必定是崇尚节俭所致。如为官宦,节俭者无贪欲,就不会成为钱财和官禄的奴隶,可以秉公执法,正直无私。如果为民,就能够持身谨慎,用度节约,就可以使家境渐入丰裕。反之,奢侈就会多欲,官员多欲,就会贪财慕势,走歪门邪道,以致身败名裂的祸患跟着到来,老百姓名多欲,就会不择手段捞金攫财,挥霍乱用,从而败家丧身,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崇尚节俭,生活俭朴之士为官,大扺是廉洁正直的清官,可以为民做许多的好事。反之,如是崇尚奢侈之士为官,必定是非贪即腐,不顾民生,擅作威福的昏官。

尚俭,不仅在古代有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俭以养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值得国人永远铭记並身体为行。

节俭品德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持之以恒,终生坚守。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儿时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做起。明代周怡(嘉靖进士,曾官吏科给事中)勉谕儿辈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歺,可办粗饭几日;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看?常在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这话是多么亲切感人,而又切实可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

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

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

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

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

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

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

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

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

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7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