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白银区武川乡独山村黄崖沟这条并不起眼的山沟里,300多亩牡丹竞相绽放,花香醉人。朵朵艳丽的牡丹花,映红了黄崖沟人的笑脸,也打开了黄崖沟人的致富路。


















今年38岁的王福辉,是土生土长的武川人,满怀理想的他,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经过多年打拼,2013年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他将发展牡丹经济的思路带回家乡,领办白银景观城邦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乡亲们合作共赢,带领大家一同增收致富奔小康。

“看到家乡昔日的大片良田被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心就想为家乡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一点贡献。”朴实的话语间,流露出一个80后小伙儿干事创业的执著和坚定。












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750亩,以优质油用牡丹种植、生态放养鸡为主,形成种植+养殖+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模式,将武川乡独有的农特产做大做强,优质牡丹油、有机胡麻油、绿色放养鸡及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赞扬和市场的认可。合作社每年都挑选精品参加“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美食节”、“农博会”等国内展会,为合作社农副产品打开了销路,让村民有了致富的信心。






“以前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几百块钱,还没地方挣去。现在你看,我70多岁的人了,在家门口一个月都能挣2000多块钱,活儿比我之前务农还轻松的多。”提起现在的收入,今年72岁的老人江发雨难掩内心的喜悦。江发雨家是武川乡精准扶贫户,过去家里生活困难,因为年龄偏大,像村里青壮劳动力一样进城务工已经不现实了。如今,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他们家的生活有了稳稳当当的保障。









四年前,55岁的胡海生来到合作社的生态放养鸡场工作,主要负责喂鸡、收蛋。他说,“之前在家务农,以种植麦子、胡麻等维持生计,一年也就收入个几千块钱,现在管吃管住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特别开心,也特别满足。” 给年龄偏大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这是王福辉当初办合作社的一份“初心”。



“黄崖沟的雅丹风蚀地貌鲜为人知,发展牡丹特色生态观光旅游,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里。”如今的黄崖沟,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牡丹谷”,每年到此观光旅游、写生的游客已达到了五六千人。开花时赏花,花谢后结籽榨油,牡丹花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产生收益,出产牡丹油近400公斤,创收达64万元,共带动就业34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0人。












昔日荒草沟,如今牡丹谷。盛开的牡丹花和黄崖沟村民的钱袋子交织在了一起,让这条沟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编审:李世贤 吕宜轩

1.《沟里人 白银区:“牡丹谷”花开了 “沟里人”都乐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沟里人 白银区:“牡丹谷”花开了 “沟里人”都乐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