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北宋元城人。少时勤学有志,关心国事,后考中进士。有一次,他同朝中要臣文彦博商讨时政。文彦博谈话中表示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刘安世说,我虽是后生晚辈,但不认为你说得对。王安石推行新法难道不是顺乎人情、为民谋利吗?你不赞成,也可以拿出你的办法,做些为民有益的事啊!竟说得文彦博哑口无言。刘安世举进士后,曾拜大学士司马光为师。司马光讲,做人应该德才兼备,而且“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对刘安世影响很大。不久,刘安世入朝担任右正言,他不惧权贵,敢于抨击时政,提出一些切中时弊的谏议,得到朝廷赞赏,被提升为左谏议大夫。朝中有些官吏荐举人不考虑品德才干,一味安插自己的亲戚子女。刘安世上疏指出用人不能任人唯亲,而应倡导任人唯贤,均为朝廷采纳。权贵章惇仗势兼并了平民朱迎的土地,朱迎多次告状,都没有得到解决。刘安世为他申冤,把章惇勾结蔡确、黄履、邢恕等“四凶”合伙侵吞土地,残害百姓的罪恶一起上疏朝廷,使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宋朝官场黑暗。刘安世曾一度不想再当谏官。他的母亲劝他说:“你父亲生前就有当谏官的愿望,没有实现。你当了,不要计较得失,要尽心报国才是啊。”刘安世没有辜负老母的愿望,在职多年,经常当面直谏。有时皇帝发怒,他也不在乎,旁观的官员都为他担心,但又钦佩他,称赞他为“殿上虎”“真铁汉”。有一次,刘安世听说宋哲宗要到民间选宫女,便当着哲宗和太后的面陈述不可的道理,终于使太后和年纪尚幼的哲宗放弃了选宫女的打算。刘安世后因弹劾哲宗的几个宠臣被贬职。直到宋徽宗即位,才重新被起用为中书舍人。宣和七年,刘安世去世。

刘安世著有《尽言集》,书名是他根据自己平生做谏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宗旨确定的。这部书对后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都很有影响,经常被他们引用。宋代的学士王绚高度评价说:“是书乃言官之楷模,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




1.《刘安世 大名历史人物(107)》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安世 大名历史人物(107)》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