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凹叔。
转眼间,芒种已过,夏天就到了。
夏天是什么?是冰凉汽水,是馥郁的栀子花,是在屋前树荫下咬一口溅汁的西瓜。
穆夏,这位捷克国宝级的艺术家,我们试图定义他在艺术史上的人设,像那些性格鲜明的艺术家们一样,但最终总是被他沉默,克制的性格而“劝退”。
当我们回顾一个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现每个伟大的灵魂都必然经历跌宕起伏的感情。
这种感情对于穆夏来说,不仅是艺术家的“自我折磨”,还有一份厚重的故土之爱。
那个叫穆夏的人
01 一个艺术家普通的诞生之旅
穆夏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不算太幸运。
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艺术家的成名之路而对其印象深刻,甚至那些轶事都会成为公众评判其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穆夏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那么多的“行为艺术”给自己打广告。
他成为艺术家的道路难以概述,没有感天动地的凄惨奋斗史,也没有令人艳羡的艺术起点。他的这条路,看起来不温不火,他就像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普通人,有着差不多的背景,差不多的故事,差不多的起点。
1860年,他出生于当时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南摩拉维亚省伊万契采小镇的一个清贫的宗教家庭。没有丰厚家产,也没有一个艺术家长辈,只是在爱好艺术的母亲的影响下,疯狂的爱上了美术。
自古以来,一个小镇青年最好的归宿似乎就是捧好一个铁饭碗。因为成绩不好,被学校开除后,家里人只能想尽办法地给他找个工作。于是,穆夏在小镇当起了公务员。
没到两年,年轻人的反抗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裸辞以后,他觉得这辈子必须再为艺术拼一把。
《穆夏画集 : 少女的诗篇》
阿尔丰斯·穆夏
磨铁图书出品
1878年,他申请布拉格国立艺术学院被拒。
1880年,他在维也纳当学徒的剧院被烧毁。
1883年,供他上学的伯乐中途撤资,他又失学了。
似乎是命运在刻意地耍无赖,没有任何生活支持的穆夏又做回了普通人。他凭着自己绘画的天赋来一点点支撑生活,最终成为一个绘画民工。小镇青年成了一个年龄30+却看不到出路的巴黎漂。
一个想成为艺术家的青年,将艺术从心中的神坛上放逐,使其成为谋生的饭碗。这似乎是一个自古以来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剧情走向,只是我们都不知道当时的那个剧中人,夜以继日画着插图来换取微薄稿费的穆夏,他的心情有多失落。
巴黎那么大,他的伯乐却迟迟不来。
0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尽管命运女神总在和他耍无赖,但也许是有一天女神玩累了,打了个喷嚏,就放过了他。
他终于翻身了。
1894年,一个重要的机遇掉落在了穆夏的面前。法国的著名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在当时急需一个插画师,但因为先前合作的画家们都去休假了,于是,机会落到了籍籍无名的穆夏身上。
莎拉邀请穆夏为她主演的《吉斯蒙达》绘制宣传海报,他便穿着租来的燕尾服去剧院观看莎拉的演出,然后在剧院旁的咖啡馆的桌子上画出了招贴画的草图,幸运的是草图被接受了,随后诞生的画作更是大获成功。
让两位当事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张海报最终成为了艺术史上绕不过的宝藏。
穆夏被莎拉.伯恩哈特签下,他的名字几乎是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巴黎所有的沙龙。大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只知道他的每幅画作都闪着天才之作的光芒,穆夏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新艺术运动的领袖设计师。
他和他的成名作一样,都成为了艺术史上一颗无法被抹去的明星。
《吉斯达蒙》海报的迅速走红,为穆夏的创作扩宽了道路。除去为伯恩哈特出演的角色绘画海报,他还干起了早期的平面海报工作。那些他为香烟,饼干,自行车等商家们制作的广告海报,有着《精品消费指南》杂志的早期雏形。
久而久之,穆夏像是突然从梦中惊醒一般地发现,自己的初心并不是做广告界的KOL,而是成为一个艺术家,这是穆夏艺术创作的又一个关键转折点。
成名的小镇青年并没有忘记身在底层时自己对艺术的那份渴望之爱,为了让艺术更为纯粹,他创造了“装饰艺术”的理念。
他开始创造“装饰品”海报,区别于那些商业合作的画报,他在画作中拒绝任何商业植入,以此来保证创作时的纯粹。他希望通过这些起着装饰作用的海报来让更多基层的人看到美,看到艺术,让那些底层的人,大街上的人们与艺术亲密接触。
可惜的是,与资本抗衡的结局总是不太愉快的,他发现自己的画作总是会落到富人们的手中。
他失落了一段时间,只好不断用创作来让自己沉醉于艺术世界中,获得他自己的快乐。
03 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根源,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灵感之泉。
穆夏获取灵感的方式有些奇怪,这或许也和他克制的性格和深受宗教的影响有关。他不喜欢纸醉金迷的生活,也不爱那些在作乐过程中诞生的灵光乍现。
他有着一套自己的“神交”方式,他喜欢在神秘的灵性世界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换句话说,有点像在冥想中和另一个时空的人说话。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固执地认为艺术家们的身上都背负着一种责任感,艺术创作的灵感就是与这种责任感的交换馈赠之物。这种虚无的执念使他畏惧于自己的责任感,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他就会泯然众人,他一想到就痛苦万分。
1904年到1905年,穆夏五次赴美,他要为履行自己的责任赚到足够多的钱。
1906年到1909年,穆夏和妻子两人都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任教。
1910年到1928年,穆夏开始他长达18年的艺术征途,绘制“斯拉夫史诗”系列。
“斯拉夫史诗”系列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描绘了包括捷克在内的斯拉夫民族从史前到 19 世纪的漫长历史进程中,20 个有纪念意义的场面。穆夏的责任感是什么?为这个系列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心血,将他对祖国的希望和梦想蕴藏其中,这就是他的责任感。
“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装饰着最上层社会的美术沙龙。我看着这些书籍,它们充斥着各种传奇的场景、花卉和花环,以及刻画女性的优美与柔情的绘画。我的时间,我最宝贵的时间,都消耗在这些作品上,而我的祖国就像一潭渐渐干涸的死水。在我的灵魂深处,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在罪恶地挥霍着本属于祖国人民的那些东西。”
——穆夏
1928年,“斯拉夫史诗”系列终于完成,穆夏将其全部捐赠给了布拉格政府。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新艺术运动风潮已过,时年六十八岁的穆夏成为了现代艺术支持者们口中的落伍者。
比起当时正当红的现代艺术,穆夏笔下的“19世纪”风格似乎格格不入,但却极少有人看出画作里他对故土的那份深情。
1939年,纳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开始了对政治和文化的镇压。穆夏被视为“危险的爱国主义者”被逮捕。四个月后,时年78岁的穆夏因病逝世。
他被安葬于布拉格维谢赫拉德城堡公墓,这是最伟大的捷克艺术家们最后安息的地方,在他们的纪念碑上刻有这样的碑文:“尽管他们死了,却仍在与这个世界对话”。
穆夏选择的“艺术家责任感”是对祖国的担当,而他的热爱早就融进了当年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免费设计的邮票、纸币、白狮子国徽和“斯拉夫史诗”画作中。
不可替代的穆夏风格
几乎每个画家都有一个自己的缪斯,对于穆夏来说,莎拉·伯恩哈特可以是他的伯乐,却绝对不是他的缪斯。穆夏的画作离不开花卉和女性,在每幅画作中,那些真人大小的女性都位于画面的中心,剩下的都是她的点缀。
穆夏有成系列创作的习惯,在他的每个系列里,画中的女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即便如此,也不难看出穆夏对于描绘“少女世界”的热忱之情。他画下的女人形象没有重复,却又几乎全为少女。
穆夏喜欢画少女,他觉得少女的世界是最为纯净,美丽,让人无限向往的存在。多年以后,在吉里.穆夏的一次采访中,他说出了关于父亲的一个猜测,穆夏在艺术世界里持之以恒的描绘少女,很有可能与他的一段早逝的爱情相关。穆夏在少年时期爱上了一位少女,那是他人生中第一份爱情,是小镇青年的美丽情感。
可惜少女早夭,而穆夏或许一直在追忆。
穆夏画了那么多女孩,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克制的灵魂。如同“相由心生”,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往往和其本人的脾性,性格息息相关。穆夏最喜欢的花是百合,在他看来那不仅是纯洁的花,更是一个纯洁的灵魂。
在穆夏的那些画里,我们看到的是明媚,美好,生机和纯洁。
穆夏克制又似乎有点自闭的性格使他在艺术史中留下了沉默寡言的形象,没有太多张扬的私人事迹,没有癫狂的特殊个性,他好像一直在默默地画,默默地琢磨,默默地思考。在他一次次沉默的创作的结尾,诞生的又是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少女画像。
星辰与四季都在他的笔下化作少女。每一幅画,都仿佛带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律感,那些古典而唯美的少女,她们或是明艳高贵,或是天然纯真,流露出女性的独立之美。
夏天,就应该来感受生机盎然的“穆夏风”。
↓凹叔推荐↓
《巨大的拥抱》
[日]物久保著,赵婉宁译
磨铁图书 出品
日本插画师もの久保作品,每一张图都能脑补出一个故事。温暖柔软的巨大化动物,给人强烈的安全感。
放学后,在阳光正好的教室里窝在狐狸的怀中小憩;下班回到家,一头栽进猫咪肚子舒缓一天的疲惫;樱花璀璨的春日里,踏过鸟雀搭成的桥在花树间穿梭;在寒冷的雪原上探险时,说不定会遇见像小山一样圆滚滚的海豹在晒太阳……拥有一只“温柔巨兽”在身边,当生活不如意时,靠在毛茸茸的肚子上苦恼就会慢慢消散,陪你度过每一个渴望安全感的孤独瞬间。
毛茸茸的,可爱的,治愈的,日本插画师もの久保笔下被无限放大的安抚感。梦幻的风格与乖巧温顺的毛茸茸的庞然大物,给人无比温暖安心的感觉。
1.《画少女 19世纪最会画少女的男人,连《美少女战士》都在学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画少女 19世纪最会画少女的男人,连《美少女战士》都在学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0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