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历史学者今天(10月10日)晒了一份民国宴会菜单,不敢独享,转到社区里,供大家品评:
中華民國歡慶勝利的宴會菜單
偶然看到一份宴會的菜單。對開的白紙摺面,開本和一張明信片大小差不多。
這份菜單外邊的正面,印着北洋政府由魯迅等人設計的十二章國徽(又稱嘉禾國徽),國徽下面,雙行豎排印有“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大總統府居仁堂晚宴菜單”字樣。
“民國七年”即1918年。這一年,對於古老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停息,世界重又回歸於和平。它意味着,中國成了一個國際戰爭的“戰勝國”。
儘管這頂“戰勝國”的桂冠,來得有些稀里糊塗,但戰勝國就是戰勝國,站在戰勝國一邊總比站在戰敗的一邊風光,而且這可以說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難得的第一項輝煌榮耀。因此,不能不奔走相慶。
這一年11月11日,同盟國一方的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一方的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正式結束。11月28日,北洋政府舉行了歡慶勝利的大典,並由大總統徐世昌在故宮太和殿前隆重閱兵。
使用這份菜單的“大總統府居仁堂晚宴”,就開設在這次勝利大典的第二天。我對現代史十分陌生,手邊也沒有相應的資料查證,但還是不難推想,這次宴會必定也是整個歡慶勝利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爲這場勝利太重大了,上下一片喜悅,在這個時候,不會另由總統出面搞什麼別的宴會。
明瞭這樣的歷史背景,就很容易理解,這份菜單,現在可以說是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了,并不僅僅是讓我們看個稀罕,窺視一下當時的“國宴”都吃些什麼而已。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份中華民國歡慶勝利的宴會,上的究竟都是些什麼菜。
總共是十個菜。頭兩個菜,比較名貴,一個是俄國進口的魚子,一個是很可能來自南洋的“燕菜(燕窩)清湯”。魚一道,即“白煮桂魚”。肉,是“吉林羊排”。禽類兩道,一個是“紅燜筍鴿”,另一個是“烤大白鴨”,後者大概就是現在常說的“北京烤鴨”,可見當時就是上得了國宴的名品。“煮龍鬚菜”和“奶油葫蘆”應該算是蔬菜類菜餚,不過後者動用了奶油,似乎屬於源自西餐的品種。“什錦麪盒”應是麵點,而“鮮果糖食”好像是個果盤。看起來還算豐盛,也很實在,但和現在的吃法相比,一點兒也不奢侈。
我對吃的,實在外行,衹是在這裏把這份菜單提供給大家,特別是地道的吃貨。這也可以說是一份飲食史研究的珍貴資料,會吃的傢伙們自然會看出很多名堂。
2018年10月9日晚記
本吃货觉得这菜单很与国际接轨,想来宴会上应该不乏“国际友人”。
作者以为这国宴“和现在的吃法相比,一点儿也不奢侈”,看了这份菜单,大家以为如何呢?
1.《中国国宴菜单 这份民国时期的国宴菜单,真的“好简朴”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国宴菜单 这份民国时期的国宴菜单,真的“好简朴”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