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了一个文章《贪天之功,无耻之尤》,很是让我震惊,如果按照这个文章所写,那是要刷新我的认识的。

 

这个文章是大V从一位从事小麦研究的农科专家博客上复制过来的。经本人与这位专家交流,得知此文不是其本人所写,老先生看中的是这个文章为许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说了话。我通过搜索发现此文为一个公众号所发,原文已不存在了,但在微信公众号上,还有大量的转载在流传。

 

要感谢这个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众多的一直默默无闻的奋战在水稻育种一线的科研专家学者,他们为了中国人的口粮安全一直在奉献,直至死去。

比如,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水稻专家——丁颖(1888-1964)。

 

新中国第一个稻谷的种子库、基因库的建立者——管相桓 (1909年-1966年)。

 

培育出“低脚矮”品种的大神——赵连芳 (1894年4月2日-1968年5月7日)

 

解决水稻倒伏问题,50年代育成世界上第一个籼稻矮杆良种 “广场矮” 而被称为中国“ 半矮杆水稻之父 ”的——黄耀祥 (1916.08.17一2004.2.22)。

 

1970年在海南找到了雄花败育的第一株普通野生稻——“野败”,从而改写水稻培育史的——李必湖(袁隆平的学生与助手)。

 

利用“野败”,实现水稻育种三系杂交法并于1972年培育出“二九矮1号”的颜龙安。

 

找到“红莲”和“马协”的朱英国院士。

以及另一位在水稻领域差不多可以和袁隆平齐肩的大神——谢华安。

 

还有实现二系育种法,却不幸触电身亡的石明松(1938-1989)。

 

有着“稻花香之父”之称的田永太。

 

以及第一个搞海水稻的田永胜。

 

这是我要感谢原作者的地方,是他让我知道了大米的背后这么多的专家在付出,也要感谢作者告诉我们,搞水稻育种之艰辛。作者说:医药基本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但是水稻的研发完全不是“实验室到临床”, 几乎就是完全以“农田”为基础。 你要有成就,必须下田。

也正是作者所说:水稻的品种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这个稻你家种可以大丰收,我家种就死翘翘。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确实说明水稻品种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这也是我在查证这个文章时发现全国各地都有水稻研究机构,都有本地研发培育出来的品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养活了中国人的,确实不是袁隆平一个人。

然而,我对这个文章却是非常的反感。因为他虽然声称不是在黑袁隆平先生,然而从全文一路看来,这个文章却是在竭尽全力的把袁隆平在水稻育种领域的成绩与贡献逐一抹去。这就非常不好了。

 

就如这个作者自己说的,袁隆平的影子几乎出现在水稻发展的任何角落,然而作者却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轻描淡写的把袁隆平1966年发表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重要作用隐去了。这是非常不好的。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袁隆平解决了水稻杂交育种关键性的理论问题,而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这个论文的发表,杂交水稻研究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为之组成全国范围规模庞大的攻关协作网。这个攻关协作网对中国水稻研究的作用你可以穷尽一切形容词,可原作者偏不告诉我们这个攻关协作网与袁隆平的关系。

另外作者说水稻育种要想有成就,光有理论是不行,还必须要下田。可这个作者肯定不理解袁隆平先生的这个理论对水稻育种研究的意义。这个就如同解高难度数学几何题一样,关键的一条辅助线没有作出来,总是找不到解题的方法。那条辅助线只要有人标出来了,甚至只要点破一句,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袁隆平就是那个标出辅助线的人,而且他还组织了学习小组。这也就能解释袁隆平的影子为什么会无处不在了。

中国水稻育种,是一场全国科技大协作,袁隆平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中国水稻育种从此走上顺风顺水的发展大道,这就足可以使其居功至伟了。至于谁最先培育出合格可用的杂交稻种子,并不能抹煞袁隆平在这个领域的功劳。

在世界科学史上,只提出理论而自己不能证实,却同样荣誉等身的科学巨擘多得是,那请问作者,为什么这个通例到了袁隆平这里就行不通了呢?而且袁隆平自己还验证了这个理论的。

作者最为恶心的是引用了中国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的一张图,企图以此来抹煞袁隆平的贡献。

 

上图中划红线的品种,是原作者标出为谢华安先生的成就,而对袁隆平的成就却用一句话轻轻抹去:“而袁老爷子的成就几乎没有应用的”。

真相是这样的吗?可惜中国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上去查证这个图上的内容的。

经我逐一查看,发现事实与原作者相去甚远。

 

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配组品种最多的不育系、应用面积最广的不育系、配组品种最多的恢复系、应用面积最广的恢复系,都有袁隆平的功劳与成果。可以说袁隆平是水稻育种领域成果覆盖面最为全面、应用最多的一位专家。那我能不能说作者是在故意抹黑袁隆平先生呢?

在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的网站上,有农业部推介发布2016农业主导品种目录,其中袁隆平执掌多年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旗下有一个品种入选,隆平高科旗下有一个品种入选。

 

而同样是在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网站上发布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名单上,与袁隆平有关的涉及隆平高科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入选品种有9个。

这能说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没有实际应用吗?

在《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一文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嘲讽海水稻,

 

原文是这样说的:

“说起来大家可能要吐血, 这个海水稻是海水用淡水冲淡种植的。

真的,别笑,真的是这样。

盐度冲淡到0.6%,而真实的海水盐度呢? 3-3.5%。

而另外一个一直想说的问题就是产量。

不管是海水稻还是以前的那些杂交稻, 老爷子的量总是很惊人的, 但是这些真的没有意义。”

真的没有意义吗?在盐碱地上种水稻没有意义?说这样的话要有多无知啊!我都不想去反驳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燕赵大地盐渍化土壤面积达900万亩,其中沿海前沿地带盐渍化土面积357.28万亩,主要分布在唐山、沧州和秦皇岛。放眼全国,这个数字更是大得惊人,盐碱土地资源总额约为14.8亿亩,其中现代盐碱土面积为5.5亿亩,残余盐碱土约6.7亿亩,这还没有算上约2.6亿亩的潜在盐碱土。

现在,海水稻确实是不怎么样,然而我们就能因此嘲笑一项新生的科学技术吗?如果给他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请暂时遗忘袁隆平……》一文,表面上看,是在为广大水稻育种工作者鸣不平,可是在我看来,这就是在利用抹黑袁隆平先生的机会炒作、煽情,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表面上作者把他们打扮得义愤填膺,骨子还是一肚子坏水。可这样的文章竟然获得了巨量的点击,就算是在被删除后,转发的公号仍然获得了大量的阅读。有大V把这个文章转发上微博时,情绪激动之下,竟然冠以《贪天之功,无耻之尤》,看来节奏让人带得深啊。

袁隆平没必要去黑,也不是谁可以抹黑的。我们要反省的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只能见到对袁隆平先生的宣传,却见不到其他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登台亮相。这也是一种不公平。可是我们真的只能愤怒,因为这种冰火二重天的荣誉现状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资本之手在推动。

有人利用了我们的愤怒!

想想吧,毕竟袁隆平不仅仅是一名科学工作者,他还是隆平高科最佳的代言人。资本要大力宣传袁隆平先生是很正常的,送于袁的荣誉也并不过份。只是让资本遗忘的其他科技工作者的荣誉与对他们的宣传,又应当由谁来负起这个责任呢?

估计有些部门至今还酣睡未醒。

1.《谢华安 袁隆平“贪天之功”?不,有人在收割我们的智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谢华安 袁隆平“贪天之功”?不,有人在收割我们的智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