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心翼翼地拨开几个月前发现的海龟巢穴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布满了破碎蛋壳的巢穴一角,数十只破壳而出的玳瑁宝宝被蛋壳阻碍无法爬到陆地上。被人们帮助放到沙地上的那一刻,它们便发疯似地顺着本能朝海浪的声音爬去。玳瑁宝宝本应在晚上启程回到海里,而由于这次“意外”,它们不得不在正午十二点顶着可以杀死它们的烈日迈向大海。
我尽量用自己身体的影子将它们盖住,创造些许的阴凉。五十米的距离显得格外漫长。长途跋涉终于到了终点,汹涌的海浪直接将玳瑁宝宝吸了进去,尽管它们努力扑腾着四肢,仍然像落叶一样完全被海浪左右。又一个浪打过来,玳瑁宝宝已不见踪影。庆幸它们顺利进入大海的同时,看到它们在大海面前显得如此无力渺小,我也不禁疑惑:它们能在这个凶恶的世界顺利存活十几年,回到这片海滩孵育下一代吗?身为IUCN红色名录上“极危”的物种,它们将会担负起种族复兴的使命,还是只是玳瑁种群留给世界最后的影子?
刚刚从巢穴里被“捞”出来的玳瑁宝宝 ©Kyra Littel
故事发生在巴拿马的Bluff beach——全球最受玳瑁欢迎的海滩之一。除了玳瑁以外,包括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龟棱皮龟在内的三种海龟也会做客海滩。然而,在这片海龟的天堂,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于是对于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居民而言,海龟肉成为了必要的食物来源,连海滩上的海龟蛋也是当地人口中的一种“美味”。村民们往往会蹲在海滩边等待岸上的海龟产完卵后将母子统统带走。海龟蛋甚至为村庄里的狗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因为当地人往往不会给狗提供所有的食物,在海滩上觅食也成为了当地狗的生存法则之一。
而对海龟捕猎推波助澜的,是外面的世界对于海龟日益增长的兴趣。当海龟壳、玳瑁标本等等成为财富、身份与艺术的象征时;当外国商贩拿着大笔钞票出现在海滩上时,海龟已经从维持生活的资源变成了可观的经济来源。起初,商人们以大约4.4美金每公斤的价格购买海龟壳,后来海龟壳的价格最高可以达到44美金每公斤。一些中国消费者对于玳瑁尤为情有独钟,中国和日本曾经正是玳瑁壳偷运最大的目的地。除了对海龟壳和标本的购买,将海龟肉作为稀有食材的贸易也不可小视...
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创作的世界上的七种海龟插图,玳瑁在右上角。图源网络
20世纪,在不断升温的猖狂捕猎之下,巴拿马地区内包括玳瑁在内的许多海龟种群数量急速下降。
狩猎野生动物的故事并不罕见。像海龟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在经济利益驱使之下对于大象、犀牛等等等等的捕猎屡见不鲜。回观海龟的事例,当地人一笔可观的收入似乎必须要以海龟的牺牲作为代价;反之,对于海龟的禁猎好像会给当地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实际上,由于当地范围内的玳瑁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迫近绝迹时,当地人出海捕猎的成功率也开始大幅下降。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如果海龟消失了,自己也将没有海龟可捕。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野生动物的丧失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损失。于是,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海滩边几个村庄联合起来自发自主自愿地制定可持续捕猎的计划,规定每禁猎五年之后开放一年捕猎,并且互相监督。这种出于对自己以及后代经济利益考量的自愿的禁令极其有效。在海龟保护组织介入之前,巴拿马区域内的海龟数量已经停止减少,甚至有所回升。
被钩子钩住的玳瑁 ©WWF
海龟保护组织介入后,在进一步呼吁鼓励当地人禁猎的同时,也为当地人的收入来源提供了其它方案。STC首先将禁猎周期延长到20年。因为母玳瑁在出生离开海滩后大约12年会回到海滩产卵,20年的禁猎周期能更好保证海龟有机会培育下一代。
面对当地人对加长禁猎周期的不满与质疑以及对海滩上海龟身影逐渐频繁的“跃跃欲试”,STC则为当地提供了其它围绕海龟且不伤害海龟的经济
1.《红色海龟 不是每一只海龟,都能游向海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色海龟 不是每一只海龟,都能游向海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56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