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艺术月邀请男性分享所谓的“女神”似乎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但我们要传达的是,性别不是最重要的,人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超越女性的枷锁,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李清照:至今我都想着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享嘉宾:李重茂,媒体人,画家
李清照的词大家都很熟悉,就算背出来,也有很多人很容易读懂。今天我分享的不是她的话,而是一首短诗:“生是英雄,死是鬼。我犹想起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季绝句)
为什么说这首诗?众所周知,楚汉相争,刘邦项羽相争。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贼。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刘邦的形象相对正面,而项羽则相对负面。李清照的诗是对前人的颠覆。
李中茂抄写的《夏日绝句》。他的朋友第三大街艺术机构总经理石胜源评价“李中茂油画独具特色,书法亦绝。”李重茂临摹的夏季绝句。他的朋友第三街艺术学院的总经理石胜元评论说:“李重茂的油画很独特,他的书法也很独特。”
项羽战败后,在乌江自杀。《史记·项羽本纪》写吴江亭长劝他先渡河,再东山再起。但是,项羽不同意。他反而说:“而且江东八千人渡河西行。今天,没有人还在那里。连江东父兄都可怜我,我怎么看?”八千江东子弟随我渡河,如今无人生还。即使江东父老乡亲可怜我,让我称王,我还有什么好羞愧的再见到他们?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写的这首诗和前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看看杜牧的诗:“是一个以输赢为耻的人。江东弟子多才多艺,东山再起不得而知。”(杜牧《题乌江亭》)
图为李中茂抄写的《题乌江亭》图为李重茂临摹的乌江亭题
晚唐诗人杜牧一生文学成就斐然。小学生可以背诵他的话:“夜里驻足与林峰相恋而坐,霜叶红于二月”,“商女不知恨亡国,犹唱后园花隔江”。杜牧谈项羽,与李清照完全不同。他从非常务实的角度说话,这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有道理的。你觉得你为什么需要它?作为将军,为什么不能承受屈辱的负担?李清照更多考虑的是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单纯的计算得失,也不是从成功的角度去衡量。成功学习现在很流行,但古代也一样。
李清照生活在南北朝交替的时代。她经历了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徐金国带走,宋高宗南下,全国动荡。她也有同感。
宋徽宗赵佶虽然没什么政治才能,但在艺术方面却取得了极高成就。图为宋徽宗《瑞鹤图》。宋徽宗和赵霁虽然政治天赋不高,但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图为宋徽宗的《瑞和图》。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带到徐金国,不战而降。最后开封金兵被围,宋朝没有打死。皇帝和大臣都选择了投降。当然,就算打,也赢不了。李清照被靖康之乱羞辱。之后,宋高宗南下东山再起。在为丈夫赵明诚的《金世禄》写的《金世禄》序言中,她提到了自己和家人在南迁过程中的苦难。这一次,对人性的深触和体验很深,所以她才会这样写项羽。韩信,淮阴侯,被胯下羞辱,越王勾践,是在服他的命,也是一种价值。但由于个人经历,李清照觉得人的尊严比很多实际考虑更重要,即使想失去,想死,也要体面地告别。
我们四川历史上,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华锐夫人也有一句诗:“王城降旗,妾在深宫何处知?”。14万人解除了武装,没有一个人是男人。”(华锐夫人《国亡诗》)
在灾难面前,男性可能更在意有实际意义的得失,而女性可能更深刻地思考人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我很欣赏李清照的想法,但不能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就像前段时间防疫官员自杀的消息从日韩传出来,网上也有很多讨论。我们不一定要做出这个选择,但我们应该尊重它。
图为张国荣主演电影《霸王别姬》。图为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
项羽的英雄气质也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有所描述。京剧《霸王别姬》把西楚霸王的悲壮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读李清照的诗时,我还在上大学,诗中提到的几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死、荣辱、胜败、尊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普通人,如何有尊严的对待失败?作为诗人,李清照的才华不言而喻。她的话里有许多精彩的句子。但这首诗不仅仅是天赋的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和格局。
在南宋,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见识,确实比很多人都多。从诗本身来看,这首其实很平淡。有些诗并不华丽,却触动了灵魂。就像陈子昂在幽州的一座高塔上说的那样:“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哪里?,而在我的身后,下一代在哪里?。我想到天地,无涯无涯,我孤身一人,泪流满面!”这样一首诗就够了。李清照的小诗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在她的作品和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2.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分享嘉宾:阿俊,独立书店一苇书坊主理人分享嘉宾:独立书店怡威书店经理阿俊
汉娜·阿伦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她主要关注政治理论。国内出版的阿伦特的书大概有七八本,最著名的是《极权主义的起源》。阿伦特是犹太裔德国人。她年轻的时候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写《存在与时间》,也是海德格尔的恋人之一,师生恋。纳粹上台后,阿伦特流亡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汉娜·阿伦特最著名的三本书:《极权主义的起源》、《反抗平庸之恶》和《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后两本书的内容有很多重叠之处。“平庸”一词最早是阿伦特提出的。
电影《汉娜·阿伦特》讲述了阿伦特为阿道夫·艾希曼辩护的故事,阿道夫·艾希曼是前纳粹德国官员,被称为“死刑的刽子手”。阿伦特认为,艾希曼因为个人信仰和元首命令的执行而犯下的罪行,不是极端的罪恶,而是平庸的罪恶,邪恶体系下的每一个小人物都可以犯。
《极权主义的起源》是她1951年移居美国后写的,和她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太主义,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她认为极权主义起源于反犹太主义和帝国主义。
一个极权政权需要找一个敌人,让人讨厌。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制造的一些所谓敌人,是拥有大量社会财富却缺乏政治权力的犹太人,在德国被视为二等公民。正如托克维尔在反思法国大革命时第一次提到的,人们最讨厌的不一定是压迫他们的人,而是有财无势的人。
阿伦特在反犹主义部分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即反犹主义不是民族主义的极端恶化造成的,而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她认为德国是纯粹的反犹主义,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并不比德国人优越,而是拥有大量的财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部分,但我们经常可以在类似的历史场景中看到,政治权力非常小的群体是极权迫害最容易的目标和受害者。
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
阿伦特认为帝国主义起源于18世纪的殖民主义,这是书中最有争议的部分,因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反例——英国。英国作为最早的殖民国家之一,在19世纪被称为永不落山的帝国,但并没有走向极权主义。直到现在,英国还没有独裁者,因为它是第一个实现民主宪政的国家。关于极权主义的讨论是这本书最重要也是最经典的部分,历史验证了她的很多观点。她描述了极权主义的一些特征,即使在20世纪下半叶,这些特征也可以追溯到,这成为独裁者的标准。
比如极权统治会化解阶级和民族差异,人民都处于分子状态,而我们今天流行的说法是原子化。不需要公民社会,不需要NGO,政府也不能守法。在这种专制下,人们的私生活会受到干扰。典型案例包括前苏联、纳粹德国以及后来的东欧和东德。极权主义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通常是暴民和精英的简单集合。后来的暴民和精英也有可能被政权迫害,无论是纳粹还是前苏联,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她提到极权政权下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所谓的信仰或者培养一个健康的人,而是摧毁个体形成信仰的能力,也就是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有一句名言,“谎言重复千遍,变成真理”。在一些关于纳粹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演讲场景。如果我们在30年代的德国,听完这些演讲,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乌合之众。这种集体主义的荣誉感很刺激。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被集权所困。
极权国家的第二个特点是政府机构越普通,权力越小。比如教育机构,卫生机构,特权不大。但是那些你通常看不到或听不到的机构往往更强大。比如纳粹德国的警察,前苏联的克格勃组织,可以随意逮捕别人,很容易毁了一个人。
极权主义的第三个特点是缺乏系统的统治集团。极权国家通常有一个非常强大、无所不能的独裁者角色,但独裁者死后,政权继承会出现很多动荡。这也说明了极权国家在重要的事情上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每个高层都有危险,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没有人有安全感。
阿伦特虽然很热衷,但这本书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没有讲经济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在她之前,已经有两部重要的著作: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其中包含了许多经济和政治预言,还有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把这三本书结合起来,基本上就能看到极权政权的全貌。
需要补充的是,极权经济体系必须由政权主导,拥有非常强大的国有经济体系。此外,还需要创造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能被全民狂热追捧,比如斯大林、希特勒这样的国家元首。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包括一些女性思想家,如波伏娃和苏珊·桑塔格。虽然学的是理工科,但是对历史很感兴趣,阿伦特激发了我对政治哲学的兴趣。她让我明白,历史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它有许多值得分析的东西。
3.艾丽斯·尼尔:人类灵魂的收藏家
分享嘉宾:曾朴,青年艺术家分享嘉宾:年轻艺术家曾朴
艾丽斯·尼尔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女画家。她以肖像画闻名,被称为“人类灵魂的收藏家”。她基本上是画她的朋友,包括一些作家、音乐家、艺术家,还有一些看起来很穷的人。这是爱丽丝尼尔(Alice Neil)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与我们通常看到的时尚酷炫的造型不同。这应该是安迪沃霍尔在1968年被拍摄和手术后的照片。我很喜欢这幅画的空白色背景,加上一点蓝色衬托后面的人体。整幅画显示了安迪沃霍尔的弱点和敏感性。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主流绘画是抽象表现主义和后来的概念艺术,所以她前半生一直很压抑,很穷,经常要靠领救济金生活,但一直坚持具象和表现主义的肖像画。直到晚年,她的画才开始被艺术界和社会所接受。
这部作品是爱丽丝·尼尔80岁时的自画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古老的女性形象与我们在艺术史中看到的许多女性人体绘画有很大不同。
这幅画中描绘的人体处于非常柔软和衰老的状态,但人物脸上有一种战斗意识,非常坚韧。在背景中,爱丽丝·尼尔(Alice Neal)使用蓝、绿、黄三种对比色来突出人体明亮的毛发。同时她用粗线条刻画沙发的条纹,与整体形成对比。这也是她的画的特点之一——笔触和线条直率,色彩运用强烈。
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爱丽丝·尼尔画了很多孕妇,这些孕妇并不美丽,但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真实感。
个人喜欢这部作品,画面感觉“压抑”,人物的脸上有一种深沉忧郁的感觉。
我很喜欢她对人物手的刻画。它让我想起了锋利的爪子。
在这两幅画中,看不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第一张图表现出一点犹豫和反抗,而第二张图的孩子却感到不安。
我有时喜欢看她的一些素描。她的素描以线条为主,偶尔有阴影。这些线条对身体的描述非常敏感。虽然有很多变形,但都处理的很生动。在第一张素描中,他的手纹非常自信和肯定。
这是她作品中纽约贫穷黑人的形象。
这部作品也是我个人的最爱。它描绘了两个眼睛上有空个洞的老人。有一种疏远,同情,怜悯。尤其是在老人盘根错节的双手面前,刻画的非常好。
爱丽丝·尼尔非常真实坦率地表达了她的生活经历,并将其融入到她的绘画中。她的色彩很大胆,很强烈,笔触也很有力度,经常启发我。
她曾经说过,“绘画也是一种自由的方式”,她一直在捍卫这样的自由。我觉得这也是绘画的魅力所在,是语言范畴之外的一种体验。
1.《李清照是男是女 这3位成都男人分享的3位女性故事背后: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养成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清照是男是女 这3位成都男人分享的3位女性故事背后: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养成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0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