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将近,本工作室之前的系列文章跟随解放战争的进程,先后回顾了豫东、晋中、济南等关键战役,接下来,本工作室继续从战略背景和社会基础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著名的三大战役。
1从对峙到反击
“……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军对。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总观全局,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转入反攻作战,只待山东再打一二个胜仗,即可转入全面反攻。”
——毛泽东《关于夺取两路四城必须准备的条件致林彪、高岗等电》,1947年5月20日
毛泽东此次致电林彪、高岗的背景,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以后,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全面展开的前夜。此时,东北局刚刚通过《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五五决议),决议指出,自1946年七七决议后,东北局通过动员1.2万名干部下乡发动土改,掌握了广袤农村的基层,使征兵、征粮工作拥有了稳定渠道。同时,在此前战斗中,国民党主力7个军的21个师被歼灭了9个半,敌最精锐的新1军也被歼灭1个团,国民党在战略上已经转入“机动防御”。
军事实力对比方面,我们首先列一下数字:
1947年夏季攻势前,国民党正规军尚有7个军、23个师的番号,加上其它特种兵、直属部队,正规军总计36万人,地方武装12万人,控制沿铁路线的70余座城市。
我军经1946年以来的土改工作与炮兵建设、后勤建设,在兵力、装备上都有了充足发展,其中北满有3个主力纵队、6个独立师、3个保安旅,共计21万人;南满有2个主力纵队、3个独立师、1个支队,共计8万人;另有地方武装43个独立团,10个炮兵团,1个骑兵纵队;东北局总计可调动兵力达到38万。
看起来野战兵力是我方占优,但考虑到国民党精锐主力在老兵比例、战斗技能,以及美械装备等方面的加成,国民党在军力上实际略有优势,真要是各自调集主力正面交战,林彪是很难赢的。
然而,国民党完全没有主动抽调野战兵力到一个战线上打决战的可能性。因为国民党没有社会改革的勇气,也没有分出小部队深入农村剿匪的能力,在自己从未经营过的东北(日占之前是奉系军阀控制)宛如一支占领军,必须分兵在几十个城市驻扎,不断派兵驱逐解放军小单位、游击队和土匪,才能保证控制区勉强连成“线”,才能勉强收集到粮食和不太够用的税收。剩下的机动兵力,集结在沈阳和长春,随时准备支援被解放军主力威胁的城市,这才勉强把29万平方公里的控制区粘合起来,保证局面不至于崩溃。真要是抽调地方兵力强行打决战,不等渡过松花江,怕是整个东北就不姓蒋了。
我军正好相反。在通过土改和剿匪掌握了农村以后,无论是否控制中心城市,我军在东北度可以掌握很大的“面”,对国民党产生了“维度碾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解放军只需用地方部队和农民自卫武装即可保证地方治安,80%以上的主力可以集结出战,往往能在国民党主力来援前,攻下师团级的国民党据点。所以,明明是国民党军暂时占有军力优势,战略进攻权却已经转到了解放军一边。
2第一个省级根据地
之所以东北战场最先出现战略决战的时机,是因为我党我军在东北第一次获得了渴求已久的发展条件——一个完整的省。
此前虽然红军短暂地攻占过湖南,但很快就被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炮舰联手赶出城,大多数时间红军只能在山区(边区)活动。抗战末期和解放战争早期,解放军抢占过热河(承德)和察哈尔(张家口)两个小省的省会,但既未能控制全省土地,这两个省也太贫瘠。直到林彪进入东北,解放军才有机会完整控制一个省(黑龙江),也第一次稳固控制了大型省会城市(哈尔滨)。
从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史来看,共产党相对其他势力拥有独门绝技——通过社会革命动员农业社会力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十几个县的根据地足以对抗地跨一两个省的军阀,二三十个县的根据地就能和中央军打的有来有往,最后进入消耗战才逐渐不支。以此推算,只要共产党拿到一个完整的(大)省包括作为交通枢纽的省会),把土改动员出来的力量集中到一条战线上,面对全国旧势力的联军也无所畏惧。
对于这一点,蒋介石比普通的土鳖军阀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几十年来,只要共产党有可能拿到一个完整的省,蒋介石就会放下其他任何目标,全力“剿共”。然而,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是唯一和关外日军保持对抗的的抗日力量(冀东王厂沟根据地),而国民党军全部的精力都用于死守西南,打通美援通道。结果,在日本投降的混乱中,解放军虽然在东北战略上不断后退,但还是抢占了距离国民党主力最远的一个省——黑龙江。蒋介石最担心的事就要发生了。
上面提到,此时国民党在东北实际控制区域只有29万平方公里,而东北地区总计150余万平方公里,这是因为共产党控制“面”的能力足够强,以至于远远“溢出”了松花江以北的的黑龙江省,把国民党压缩到几十个城市之间的“线”上。我军的所有消耗,都可以在农村根据地和控制的少数城市得到补充,而国民党很难在东北大规模征兵,更无从补充本国无法生产的美制军械,所以,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我军不仅具备战略进攻能力,还具备了战略上持续作战的能力,而国民党的老兵、装备优势都是一次性消耗品。
从战略上看,我军最大的问题是北满、南满根据地被国民党军切割,打通南北成了林彪战略突破的第一个选项。1947年5月8日,北满1、2纵与两个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渡过松花江南下突袭,在怀德、公主岭、农安一带,与国民党军展开战斗,切断沈阳与长春的铁路交通,即将转入南满地区依托根据地、山地继续作战。文章开头毛泽东起草的电文,就是对这一局面的鼓励。
当5月底夏季攻势结束后,长春、吉林一带国民党控制范围进一步收缩,松花江以西、吉林到梅河口一带以及长春东南地区都已经控制在我军手中,再加上南满和辽东半岛的积极作战,我军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将北满、南满、东满在松花江以南连成一片。
由于夏季攻势与敌正面交战较多,四平攻坚战又遭受挫折,我军累计伤亡3万多人,恢复军队建制,扩大军队编制成为东北局下一步战略计划的核心。1947年8月,各军区首长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要求各军区开始动员二线兵团,计划成立40个独立团,按每团2500人计,共征兵10万。到9月底,各军区累计编成48个独立团,并于10月开始训练。1948年2月第一批次二线兵团建设结束,累计编成独立团88个,共计22万人。
1947年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结束后,二线兵团建设进入了第二批次。第二批独立团共计筹建126个,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1948年4月至7月,建成70个;第二期从8月至12月,完成56个。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局又追加了第三期二线兵团建设。第二批次三期建设后累计组建189个独立团,新增兵力42.2万。至此,东北已坐拥百万大军,这也是共产党自建军以来第一次掌握一支“百万大军”。
一个完整的省就足以争夺天下,而东北是最容易实现这一目标的战区。所以,毛泽东派作风稳健的林彪进入东北,不求他在劣势下奇兵制胜,只求他尽快建设农村根据地,练出百万大军以势服人。
林彪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3国军的刀锋
1945年10月,美国第七舰队开始为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寻找港口,在营口、葫芦岛接连遇阻后,国军靠日伪军打前锋终于拿下秦皇岛。10月底,美军将蒋介石嫡系部队13军运抵秦皇岛港,11月初,国民党军云南部队52军也从越南乘船抵达该港。这两个军一个在抗战中没打过什么硬仗,实力保存较好;另一个是以云南老兵为主、有作战经验的半机械化部队。11月8日杜聿明抵达秦皇岛后,国民党这批先头力量便快速对我军阵地展开进攻。
但更严峻的形势还在2个月后。1946年1月10日国共签署停战协定后,蒋介石打着“接收主权”的旗号,在马歇尔支持下,由美国第七舰队集中所有运力,从上海、广州、越南陆续将国民党新1军、新6军、第60军、71军、93军运往秦皇岛、葫芦岛登陆。新1军、新6军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绝对精锐,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前两名,不夸张的说,就是这两个军直接拖慢了我军解放东北的进程。
国民党新1军、新6军的编制核心,原为第66军(军长张轸 后任华中剿总副司令)下属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21世纪网络小说的重要配角),与第5军(军长杜聿明 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下属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机械化战争),均为抗战时期中国首批入缅作战部队。1942年全线撤退时,新编38师跟随史迪威司令部从英帕尔路线撤往印度,新编22师则在杜聿明带领下穿越野人山,沿途大批减员,最后残部仅剩3000余人(满编约1.1万人)到达印度。
1942年5月,美国准备以“X-Y计划”训练从缅甸战场撤下来的中国军队,其中撤往印度的为X部队,撤往云南的为Y部队。为此,美国人专门在印度建设了兰姆伽训练中心,印度9000余人的残余中国远征军成为第一批受训军队,组建为新编第1军,后陆续从国内空运兵员,将两个师分别补充到万人规模。1944年,新编22师又单独抽出来,与第54军第14师、50师组成新6军。
这批在兰姆伽训练中心训练的国民党军队,由美国人直接抓管理,最终打造成了一支接近轻装美军素质,单位战斗力远超同期中国战场水平的超级军队。在美国人控制下,新1军军部长期被限制在不到40人的缩水规模,军队大小事务包括指挥训练、人事管理、卫生等,全部集中到总指挥部由美军包办。而为了在训练中直管到基层,美国人派出的军官团规模达到300多人,在各步兵师、团、营级,均设联络军官组,包括连级都配有2~3名美军联络军官。
兰姆伽整训
在编制、装备配置上,驻印军,每师除3个步兵团,还有1个炮兵营(后增加到2个营)、1个工兵营、1个通讯兵营、1个辎重兵营、1个特务连与卫生队,38师后还配了战车营。总指挥部另配3个炮兵团(每团36门重炮),1个汽车兵团(载重汽车400辆),2个工兵团,1个化学兵团/重迫击炮团(每团重迫击炮48门),1个骡马辎重兵团,1个特务营,1个通讯兵营等。这样的装备配置水平远远超出了同期的日本精锐部队。
仅仅是较高的装备水平,还不足以让新1军、新6军压倒其他东亚军队。类似的美械军队,蒋介石手里还有几支。但,新1军、新6军曾有美军直接管辖的建军经历,直管的影响绝不仅是充足弹药训练与战术训练,更在于打破了封建军阀体制。
在国民党军中,部队封建化,军官视部队为私产。吃空饷是军官发财、维持对军队控制的主要手段——空饷可以揣进腰包,也可以用来养嫡系亲兵,压制其他单位。据陈诚晚年回忆:
“国军预算员额为五百万员名,而实际上吃军粮者达七百二十万人。据当局推断,如经核实整编,能有三百万可战部队就很不错。以此而论,半数以上的军费开支都是不实不尽的。”
这种现象在远征军中也普遍存在。远征军各种形式的减员,都成为了军官冒领空饷的发财路,远征军中各师一度出现了上报战斗人员8、9千人,实际普遍为4、5千人的情况。此外,拖欠、克扣军饷也是国民党军的潜规则。一般来说,军饷按月发放,但国民党军普遍每年都会拖欠1~2个月的军饷,然后“不了了之”。美军直管的结果,就是军饷直接发放到个人,同时后勤标准远超国内水平,既提高了部队士气,也断了各级军官培植私人力量的财源。所以新1军、新6军战斗力压倒所有国民党军。
此外,新1军、新6军在缅甸战场随英美军队作战,见识到了“真”工业国的战法,至少在画面上“理解”了现代战争。比如:攻坚拔点用几十吨航弹开路,日常进攻靠炮兵洗地,敌人稍有动摇就发动坦克群冲锋;随时召唤物资空降。这种战争视野的拔高,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两支军队的自信——虽然作为自信基础的工业化后勤,蒋介石很难拿出来。
不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新1军、新6军都是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队。而苏联在战后急于放开东北,不顾蒋经国苦苦挽留(怕八路军迅速填满权力真空),快速撤军。为了避免我军控制整个东北,蒋介石不得不快速抽调可用战力让美国人送到东北去,刚从缅甸回来的新1军、新6军这两张超级王牌就在缺乏其他部队掩护的情况下成了前锋。
4在后退中站稳
“要准备20到30个旅,15万到20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的讲话,1945年5月
东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与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不论我军还是国民党军,在这一大块“熟地”上都没有统治基础。苏军按美苏约定不能长驻东北,谁拿到东北,谁就能拿到一大块“增量”。
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明确规定:“苏联的一切援助都给予国民政府……在国民政府向东北派驻行政机构后,苏军将在3个月内撤军。”
8月底,毛泽东飞往重庆,同时,“东北前进工作委员会”的1万多人向东北进发。考虑到苏联红军将在12月初全面撤离,而重庆谈判短时间难以结束,我党进一步从山东地区调10万兵力进入东北。
由于信息不对等,对东北情况缺乏了解,同时面对国民党军精锐随时进攻的压力,我军急于扩大军队规模,搜集军备物资,前期工作一直围着接管日伪战俘与军需仓库打转。但一方面苏联已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移交协定,处处对我军行动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东北日伪遗留机构普遍支持意识形态相近的南京政府,导致我党接管工作错综复杂,大多数力量困城市工作,进展缓慢。
1945年11月中旬,杜聿明亲自带兵攻打我军驻守的山海关。由于我军机动基本靠走路、装备过于轻简,军力分散在各地,加之国民党军团重火力规模庞大、汽车数量多,形势极为严峻。同时,苏联不顾八路军是唯一保持伪满抗日力量的军队,驱逐各大城市中我方人员,按协定让国民党政府接管城市,而刚收编的伪军与伪满汉奸也趁势作乱,造成我党、军干部大量遇害,刚收缴下发的枪支弹药也被叛军大批拖走。
到1945年底,我党已经意识到,独占三大城市及铁路干线的战略路线已经不可能。1946年初,在四平、长春一线与国民党美械军团艰难打了几次大规模阻击战后,我军全线退到松花江以北,而如前文所述,处处需要分兵驻守的国民党军也失去了进一步到江北作战的能力。7月7日,东北局制定了《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七七决议),奠定了我方在东北接下来几年干部下乡、建设农村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到此,我党看似把大半个东北让给国民党,只占据了当时东北三大城市中最差的哈尔滨,但恰恰因此避免了在城市复杂工作中空耗精力,回到了我党最擅长的农村路线。林彪作为根据地建设老手,果断让原有的东北局领导靠边站,动员1.2万名干部下乡,在松花江以北与长白山区发动土改,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进行了耗时一年的剿匪斗争,充分开发了第一个完整的省级根据地。为发展百万大军奠定了基础。
杨子荣
5全国保东北
东北战略是全国解放战略的一部分。由于解放战争初期悬殊的兵力对比,似乎唯一的翻盘机会就是林彪的省级根据地,所以,解放军初期的战略是所有解放军派出精锐力量进入东北,剩下的力量节节抵抗,阻断国民党南方控制区和东北之间的陆路联系,哪怕最后保不住关内根据地也要为林彪练出百万大军争取时间。
所以,就在林彪到东北赴任的同时,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在华北平原上左右抵挡,拦住平汉铁路。国民党为了打通平汉线,于1945年10月派第30军、第40军与新8军4.5万余人从新乡出发攻打邯郸。此战我军歼敌1.4万,俘虏2.3万,维持了平汉铁路的截断,堵住了华北大门。蒋介石因私心而驱使杂牌军发动第一波进攻,结果被仓促建军的刘邓部队打败,浪费了打通东北战略交通线的机会。
晋冀鲁豫区大反攻
1946年6月,东北局面最为艰险的时刻,蒋介石以5个整编师12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而此时,身在苏中解放区的粟裕,手下华中野战军仅有3万余人,节节后退,虽然最后放弃了江苏的富庶控制区,但七战七捷,歼敌5万余,拖住了国民党主力。
苏中七战七捷
到了1947年3月,国民党在关内搞“重点进攻”,虽然被我军挫败,但依然攻占了山东、陕西的大片根据地,连延安都一度放弃。中央军委在颠沛流离中,依然不催林彪,允许林彪稳健地经营根据地。
然而,对战双方都高估了国民党军的战斗力。放弃了一些根据地后,国民党军的锐气逐渐磨损,关内解放军在各战区都有站稳迹象。1947年6月,最稳固的华北根据地集结18个旅14万人,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敌后战场,进一步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吸引了关内机动力量。虽然最后刘邓部队未能站稳大别山,但也是对东北战场的呼应与支援。
关内国民党军在进攻中逐渐衰弱,关外国民党军虽然相对精锐,但也未能免于通病。由于关内国民党军无法抽调更多力量出关,国民党军最精锐的力量被迫在东北分散防守。这除了消磨战略进攻能力外,还给一大批久驻国外的军官提供了毫无顾忌的贪腐机会,各级指挥官忙于如何在中国最大的一块工业化区开展贪腐活动,能占产业的占产业,能占宅邸的占宅邸,最不济也要娶一个满洲国的女学生。结果,除了上下离心之外,还导致中下层军官普遍娶妻成家,拒绝放弃固定城市进行远征。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没有美国军官监督发饷后,新1军、新6军这样的国民党“王牌”迅速恢复封建军阀体制,吃空饷,贪污战利品,相互倾轧。在四平防御战中曾挫败林彪大半力量的陈明仁因此去职。没人在乎北面的林彪如何经营共产党第一个完整的省级根据地。
6决战将近
1947年下半年,林彪接连发动了三轮战略攻势。夏季攻势越过松花江,把吉林省敌军内压缩到长春市,同时截断了长春与沈阳的交通联系,打通了南北满解放区。秋季攻势在辽西压缩敌军的空间,孤立锦州。冬季攻势一举拿下辽阳、鞍山、营口,打碎卫立煌“固点连线”的死守幻想。最后,林彪绕过长春发起解放战争的第四次四平战役,轻松解放了四平市,把长春郑洞国部变成了“孤岛”。
至此,东北全境解放只是时间问题。林彪从容展开了东北野战军的全军大练兵。而毛泽东在稳住关内局势后,也对修养已久的东北野战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止国民党在东北余留的精锐突防南下,干扰其它解放区,中央要求林彪必须优先攻克锦州,完成战区封闭,而林彪对新建军团的攻坚战损尚存顾虑——但总的来说这只是胜利方式之争。辽沈战役在开打之前,结果已经差不多定型了。
(作者:高流)
谢谢各位阅读本文,马前卒工作室将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原创文章
1.《马前卒工作室 马前卒工作室回顾辽沈战役(一)——别让我拿到一个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前卒工作室 马前卒工作室回顾辽沈战役(一)——别让我拿到一个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