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需要,作者在办公室订了许多种报纸。一天,作者翻阅一份旧报纸,发现了一篇名为《序言的练习》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民初最著名的序言是蔡元培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所写的序言。堂堂北大校长,对于一个在美国读书的非常年轻的博士来说,“致敬”,这是有很深因果报应的。蔡主管北大,主张学术兼容,故新旧学者聚。只有老人成名成家,新人默默无闻。比如初来乍到的胡适,勤奋善良,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原文中作者用“无名”二字表示胡适是无名的,我觉得不合适。“极”是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书页”。在古代,简牍被广泛用作书写材料,所以使用竹子。本义是登记簿,户口本,泛指书。后来的引申是指个人身份、隶属关系等。如:军人国籍、党员身份、外国国籍、客人国籍、籍贯等等。另外,“姬”还是一个姓。在现代汉语中,“己”字的意义变化不大,所以“己明”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不出名,不受重视。
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中有一个词“极极”,有三层含义:(1)形容混沌;(2)纵横交错;(3)形容名声很大。在这里,我们重点关注它的第三层含义。“姬姬”最早与名望有关,或许与“姬氏”二字有关。据《陆贾传》记载,“贾是汉代名臣之间的往来。”这里,韩曙的作者班固把陆贾的名气描述为“吉神”。后来韩愈《送僧入城诗》又补充说:“请问,谁是商家?成观道士名气大。”苏轼的《减字白玉兰,赠润手徐中图》也有:“笔生,书誉不公。”“叽叽”是用来夸对方的名声。所以,既然有了“姬姬”,怎么能“匿名”呢?显然,“无名”既不合理,也不符合语法,应该误用。
回过头来看原文,如果把胡适形容为“无名之辈”,可以指出他的名气并不旺,但蔡元培作序的却很少。也有人建议将“无名”改为“沉默无名”,这也很难解决。另外,上面引用了《序言的练习》一文中的“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句话,其中一句应该删掉,一句可以保留。“但它没有”读起来很别扭,有语义重复的嫌疑。
1.《寂寂无名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籍籍无名”|咬文嚼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寂寂无名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籍籍无名”|咬文嚼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1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