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清晏
对于几代中国影迷来说,总有那么几句经典台词是共同回忆。
“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总是如此。”
“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这些句子总会让人产生哲思,不过说多了也烦。但有那么几句总能戳中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早安,公主!”
“你要得到一千分,谁得到一千分,谁就有坦克!”
“听着,即使我很久才回来,你也不要动,不要出来,直到一点声音、一个人都没有。”
“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
几句话就可使猛男落泪,糙汉爆哭。
这些台词出自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经典程度不必多说,豆瓣近79万人打出了9.5的成绩。
今天在内地公映,上座率碾压一众华语片。
影片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其中的爱情与亲情感人至深,已经无须赘述。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这部伟大影片的幕后故事,以及它遭遇的争议和讨论。
01
罗伯托·贝尼尼,意大利审查部门最讨厌的秃头男孩
贝尼尼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命运比较坎坷。
进过牧师学校,后来学校被洪水冲了。痴迷过马戏团,但学玩火的时候被烧伤了。
后来爱上了电影和表演,最震撼自己的是卓别林的《大独裁者》(1940)。它让贝尼尼重新认识了喜剧的力量,即“通过喜剧,更容易抵达深层的痛苦”。
但一直到1999年凭借《美丽人生》拿到奥斯卡影帝之后,贝尼尼才渐渐有了“意大利国宝级演员”的认可。
那会儿已经是20世纪最后一个年头了,过去的许多年,他在意大利的发展不算顺利,一度遭到审查部门的全方位堵截。
1976年,他主演并编剧了电视剧《Onda Libera》(直译:自由浪),并写了一首名为《净化身体的圣歌》(L'inno del corpo Scilto),来歌颂拉屎撒尿带给人的身体的愉悦。
年轻的贝尼尼
意大利信奉天主教的审查部门大为恼火,一禁电视剧,二禁这首歌。
这导致贝尼尼一度没人敢聘用,只能在一些影视剧里客串一些小角色。为表示反抗,他在一个脱口秀里客串时,扮演了一个从不看电影的影评人,信口雌黄、大言不惭、毫无羞耻,以讽刺审查部门的荒唐。
结果就是,脱口秀也被禁了。
直到朱塞佩·贝托鲁奇把他推荐给哥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末代皇帝》导演),让他在《月神》中扮演一个没台词的小角色,贝尼尼的事业才有起色。
因过于直接的喜剧讽刺而被查禁的贝尼尼,逐渐沉稳内敛。他重新审视儿时就钟爱的卓别林,尝试把“神经喜剧”做得更现实主义,于是有了后来的《不法之徒》(1986)、《顽皮警察》(1993)和《猎艳狂魔》(1994)。
《猎艳狂魔》 豆瓣8.2分
《猎艳狂魔》是贝尼尼与妻子尼可莱塔·布拉斯基继《不法之徒》后的第二次合作,也是他与妻子成立的电影公司Melampo Cinematografica的第一部作品——用尼可莱塔的话说就是:“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贝尼尼就能完全自由自主地,去做他想做的电影”。
他们接下来创作的就是《美丽人生》。
02
《美丽人生》的起源,老爸在集中营呆了三年
罗伯托·贝尼尼的父亲,叫路易吉。
1943年,以木匠为生的他,为给家人讨生活,辗转去了阿尔巴尼亚。到达之后却被火车拉到了一座集中营,并被囚禁了3年之久。
这3年集中营生活,他不得不忍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像奥斯维辛被大屠杀前的囚犯那样,被迫为德国人工作。
后来对儿子讲述这段经历时,他经常提到的是给坦克造履带。他们吃不饱,却还要抱着沉重的履带,从一个车间送到另一个车间。
经常有人倒在路上,被砸坏腿或胳膊。而那些再也站不起来的,就被扒光衣服拉出去,从此就消失在狱友视线里。
除了坦克履带,路易吉的讲述里,还有一件事令贝尼尼印象深刻。
有个狱友被临时抽调,负责清理毒气室里的尸体。拖拽一具尸体的时候,狱友突然呆住了。但很快,他把尸体放到板车上,然后返回去拉下一具尸体……
等工作结束后,狱友问他怎么了,他怔怔地说:刚那个死人,是我妻子。
年岁渐长,贝尼尼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唯独坦克履带,和那个托运妻子尸体的场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逐渐萌生了拍成电影的想法。
但题材毕竟太沉痛,鲜有导演把它处理成喜剧。除了美国卓别林1940年的《大独裁者》,德国恩斯特·刘别谦1942年的《你逃我也逃》,及法国导演热拉尔·乌里1966年的《虎口脱险》极具知名度外,人们几乎找不出成功的喜剧化的二战电影。
贝尼尼则十分倾向于使用卓别林式的喜剧风格,他说:“遇见卓别林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生活会把我带到哪里。”
无论在自己哪部作品里,他都不吝于展示卓别林对自己的影响: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紧凑的剧情设置。
在《美丽人生》里,他对卓别林的致敬更直接:圭多在集中营里所穿囚犯的号码,跟卓别林在《大独裁者》里所穿囚犯的号码是同一个,7397。
但彼时的意大利制片公司,没有人愿意给贝尼尼资金。除了妻子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之外,贝尼尼根本就没有支持者。
直到遇见哈维·韦恩斯坦,他才有了第二个知音。
03
水漫奥斯卡,韦恩斯坦公关成名战
哈维·韦恩斯坦是在《美丽人生》拍摄途中加入的,他凭借独到的眼光,拿下了影片除意大利之外的全球发行权。
韦恩斯坦介入后,对电影产生了三个影响:
第一,对贝尼尼的125分钟版本进行删减,精简到116分钟,维持在了2小时红线之内(即最常见的《美丽人生》版本)。
125分钟的导剪版,开头的电影公司logo多一些,圭多和朋友讨论叔本华时、多聊了一些哲学问题,圭多假冒视学官宣讲种族优势时多介绍了几个身体部位,在餐厅见到情敌时圭多模仿向日葵鞠躬躲了过去。
第二,调整电影结尾,让开着坦克解救集中营的士兵,变成美国大兵。许多媒体和影评人都认为这是在讨好好莱坞。
第三,韦恩斯坦把《美丽人生》送到奥斯卡,斩获7项提名,摘得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配乐3项大奖。
除了电影本身质量过硬,韦恩斯坦也极力发挥了自己的三板斧:游说奥斯卡评委、操控媒体舆论、抹黑对手。
根据记者彼得·比斯金德名为《堕落与肮脏的场景》(Down and Dirty Pictures)一书中的描述,当年哈维·韦恩斯坦旗下的《莎翁情史》和《美丽人生》之所以能摘得大奖,全凭韦恩斯坦的公关伎俩:
独立制片公司可能会花25万美元做奥斯卡公关,大公司可能要花费200万美元。但韦恩斯坦为了《莎翁情史》至少豪掷了500万美元。
奥斯卡提名公布后,韦恩斯坦把罗伯托·贝尼尼请到洛杉矶,住了一个多月。开始是为他举办欢迎晚宴,紧接着召开新闻发布会,既避开学院“评委不能参与为提名者举办的活动”的规定,又游说了奥斯卡评委。
在投票高峰期,韦恩斯坦甚至每天晚上为贝尼尼开派对,宴请奥斯卡评委。这段时间,贝尼尼交了很多朋友,他们帮他拿下了最佳外语片,并送给了他一座奥斯卡表演奖。
就这样,韦恩斯坦旗下影片包揽当年奥斯卡影帝、影后,和最佳影片及最佳外语片。
《莎翁情史》爆冷战胜《拯救大兵瑞恩》,被称为“史上最水奥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还在剧本奖上赢了《楚门的世界》!
女主角“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击败卡特·布兰切特和梅姨,拿下最佳女主角,从此“水后”名牌随身携带。
相较而言《美丽人生》的争议比较小,但也有不少人觉得,最佳外语片奖应该给同届的伊朗电影《小鞋子》。
《小鞋子》
在影帝奖项上,罗伯托·贝尼尼也有极强对手,《拯救大兵瑞恩》的汤姆·汉克斯、《众神与野兽》的伊恩·麦克莱恩和《美国X档案》的爱德华·诺顿都有得奖呼声。
但最终罗伯托·贝尼尼两登颁奖台,并贡献了奥斯卡史上最精彩的瞬间之一。
摘得最佳外语片时,他激动得一跃而起,夸张又自豪地站在座椅靠背上。
领奖台上,贝尼尼激动不已,冲着台下说:“哈维·韦恩斯坦,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当晚的庆功宴上,俩人留下了另一张著名的照片:韦恩斯坦和贝尼尼各拿一座小金人,碰酒杯那样去庆祝。
04
关于《美丽人生》的三个争论
《美丽人生》在内地享有极高赞誉,位列豆瓣Top250榜单的第六名。但在北美一线媒体那,《美丽人生》的口碑一落千丈。
烂番茄顶级影评人的新鲜度只有56%(当时烂番茄刚成立一年,如今的网红、YouTuber、影评博主还未大量进驻,因此Top Critics更具代表性),Metacritic上只有59分(满分100)。
可能由于地缘差异和文化区别,国内观众对于集中营题材和喜剧化设定比较接受,但北美的影评人却有两极化的评论。
持否定态度的媒体和影评人批判的焦点在于:
罗伯托·贝尼尼镜头下的集中营,没有血污和虐杀,也见不到更深刻的孤苦和残忍,反而充斥着能被戏耍的德国官兵,比如圭多可以假装翻译,曲解德军士兵的条例宣讲,并能让脏兮兮的儿子,跟德国孩子一同进餐而不被发现。
《美丽人生》中的集中营,是童话式的。这让观众保持了一个较为舒适的观看距离,非但感觉不到其它集中营和大屠杀电影必有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反而能带有一种轻松的嘲讽和戏谑况味。
贝尼尼当然不是第一个用喜剧手法塑造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导演,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才是。
但在媒体和影评人看来,《大独裁者》上映于1940年,纳粹暴行下的集中营和大屠杀,还没被曝光,卓别林也只是借电影对现有史实进行艺术加工;
《美丽人生》上映于1997年,关于纳粹的集中营和大屠杀,早已是举世公认的人类恶行,贝尼尼却用幼稚的视角和手段,还原本该正视的历史事实,是艺术家人道主义的浅薄和倒退。
据说,同样拍摄过集中营题材的斯皮尔伯格,曾在观看途中试图离场。
除了以上两处争论,电影里还有个细节值得揣摩:那个和圭多切磋谜语的德国军医,究竟是否想对圭多施以援手?
有些观众认为军医想施以援手的,但迫于强压的现实环境,他无能为力。
但在另一部分观众眼里,除了谜语,医生压根没在乎过任何东西,当然也包括圭多的请求和生命。至于他把圭多安排进宴会,并多次面露难堪着与圭多偷偷交谈,不过是他想借机向圭多请教谜题,倾诉自己被谜语困住的苦恼和无助。在他眼里,圭多生命,远不如一道谜语。
这三个问题各有说法,罗伯托·贝尼尼从好莱坞回到意大利时,就有媒体当面求证。但他似乎已经被《美丽人生》掏空了精力,不但对这些提问不置可否,甚至选择息影,三年后才携《木偶奇遇记》重返影坛。
可惜很不幸,这位曾凭《美丽人生》摘得影帝和最佳外语片的奇才,三年后却凭《木偶奇遇记》获得了金酸梅最差导演奖。
《美丽人生》至今是贝尼尼职业生涯中无法超越的成就,但一个电影人,一生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夫复何求呢?
至于北美影评界的批判,似乎只是某个特殊时段的情绪。
1.《美丽人生豆瓣 豆瓣9.5的《美丽人生》,为啥烂番茄新鲜度只有59%?》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美丽人生豆瓣 豆瓣9.5的《美丽人生》,为啥烂番茄新鲜度只有59%?》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