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人回应方方
2020年3月24日,当方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所有的疑问,都无人回应”时,我相信她,一定真的是有无尽的疑问。
为什么大众不再热衷她的作品?
为什么无数网友跑来评论区表示不喜欢她的日记?
为什么曾经一灵百灵的话术如今失去了魔力?
当她的作品被亚马逊火速上架预售时,大众的质疑更是到达了顶峰
按理说,亲历武汉记录疫情的日记,是很有价值意义的,为什么却有这样的遭遇?
是因为笔触太灰暗吗?
实际上疫情期间有很多武汉感染者亲身求助帖,不少求助者的亲身描述,比方方笔下惨十倍,但大家要么是在转发,要么是在想办法给予鼓励帮助,从没有人说,太灰暗了你别说了。
是有不实因素涉及造谣吗?
疫情期也有医护工作者在描述时出现错误,但道歉改正后大家也就过去了,从没像方方这样被一路抓着锤。
方方自己可能也陷入迷惑,最后,她想出了一个词“极左”。— — 日记是我个人的表达,你们反对我的日记就是反对我自由,那就是极左。这个词的横空出世让围观群众惊呆,我只是讨厌你的日记而已,你立马就是这么大一顶帽子?于是双方争论愈发激烈。但我认为,目前所有关于方方日记问题的讨论,都只停留在表面。真正的核心问题,应该是:
大众对方方这样“定体问”型公知的老掉牙语言体系,已经产生了厌倦乃至反胃了。
大家厌倦了这样的内容,更厌倦被这样的内容所代表。
2 河殇
那么,可能有人要好奇了,什么叫“定体问”型公知体呢?
一开始,这是吐槽早年公知们的常用话语
“面对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
后来,大家广泛性的把那些,不管事情真相,一遇到事就一股脑的全都归咎于体制、归咎于国家、归咎于人民素质的文章都称为“定体问”型公知体。
但是,真要追溯起来,我觉得,又得从河殇开始讨论起。《河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记录片,其时代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启。伴随着外资引入,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也开始睁眼看世界,而面对当时中外无比巨大的差距,他们开始思考原因。最后得到了一个今天看起来有点神奇的观点:中国以河流、大地为根基的内向式“黄色文明”导致了保守、愚昧和落后;西方以海洋为根基的“蓝色文明”天然是开放,积极,先进的。为了发展,中国必须向以海洋为根基的西方“蓝色文明”学习,特别是要学习西方自由的制度。不说这个结论对不对,从出发点来说,这是一个颇具深度的新观点,也开创性的对传统文化做了反思。在那个年代,是有一定意义的。
同年代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则更加直白。
“如果你爱他,送她去纽约,如果你恨她,送她去纽约”。
其主题曲“千万次的问”,更是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是否爱“她”,近似绝望的呼喊表现出一个古老东方民族努力融入西方世界的阵痛。(C台点评)
今天,你能看见的所有公知,所有崇洋媚外的内容,什么中日夏利营的较量,什么德国良心下水道里的油纸包,什么美国霸气护照,其精神源头,都源自这里。这个世界观的核心是自我否定。说美国好,哪怕美国不好也要说的特别好,本质就是为了保证这个自我否定。
你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现当代所有的公知,不管说的是啥,不管怎么说,其思想核心,都是这个“自我否定”。
为什么你收入不高?因为不是自由市场无法发挥你才华啊。为什么你看病难?不是自由市场医院没有竞争啊。为什么考试那么累?因为不是自由的素质教育啊。
总之,不是你的错,而是我们这个传统这个体制根本的错。
不仅能解释国际环境,还能解释国人的几乎一切逆境。堪称万能万用无敌方法论。
所以从80年代到2008,在这短暂的三十年里,先自我否定,再提自由和民主成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金科玉律,甚至2008年前后,这套说辞都有不小的市场。
重点是,当时的现状,也对这个说法做了强有力的支撑。美国经济比我们好,生活比我们棒,连商店里的商品看起来也高大上,他们工作还没我们辛苦?why?为什么啊?苦苦思索的人们只能定体问了啊。
小时候看超人,我感触最大的不是主角会飞,而是纽约的街道和高楼大厦,那时我真觉得这是另一个世界一样。现在的小孩从小就看惯了高楼大厦,也许很难理解那种文明层面的冲击感。
理解了这个,你就非常容易理解方方们了。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这个价值观大行其道的年代,人在年少时所接触到的事物,决定了其世界观。
老一代人年轻时接触到的是英特纳雄耐尔,所以他们想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
年轻一代人从小接触到的已经是星辰大海,脑子里就觉得需要行星发动机。
但中间那一代人,他们睁眼看世界的时候,理想国就是纽约。美国看起来那么美好,我们什么都不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向美国学。不是他们坏,而是他们真的觉得事情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个。
这个是他们所处时代决定的。
为什么她只记录医院里没有空床位,病人们无助的躺在走廊的地上,但几天后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拔地而起,无数病人进入其中她就不想写了。
为什么她会写“我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又死了多少人”,但更多的医生朋友冒着危险插管救人,想尽一切办法治疗病人她不愿写。
中国方舱医院出来时第一天少了几条电热毯他们要立马报道,但美国方舱上线后就两条凳子他们却不说了 。
一开始,我觉得这是双标,后来,我琢磨过来,不是双标,而是他们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写后半部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写后半部分。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他们已经被旱涝保收的体制滋养得失去了竞争意识,完全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国和世界都已天翻地覆,他们却依然只能拿着三十年前的那套话语方式来解答世界。面对突然的变局,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ps:很多人有反应,为什么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人员似乎更那个一点,原因就在于此,他们的环境竞争不激烈,所以知识体系较外界更新的慢。认知往往还停留在三十年前。
在过去的整整三十年里,他们都习惯了一上来就“自我否定”然后再展开的说话方式了。自我否定是一切的前提,是终极钥匙。伤痕文学,新写实主义,公知体,全是建立在这个地基上的。你不让他们“定体问”,他们的意识形态世界观就崩了,后面一切发言就没法说了。所以,方方日记这个情况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没有方方也会有圆圆。
他的背后,是新一代人,对于上一代公知,从“定体问”型文章,到崇洋媚外价值观,再到自我否定型世界观的全面反对,是河殇一代和新世界一代的交锋。
3 新世界的工业党
那么,新世界一代,想的又是什么呢?
新世界一代的起源,我认为是2008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大家亲眼见证了美国的缺陷,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的事实也让无数人发现,民主不是万能药,黑暗中,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思考新的方向。变局中,一些新的观点开始出现,比如说,工业党。
工业党的思路简单介绍一下就是,我们比不上外国的原因,不在于别的,而在于,工业化时间还短,生产力不够。为什么你收入不高,因为国家工业水平不够,只能卖初级产品,十万件衬衫才换人家一架飞机,你一个做衬衫的凭什么和人家造飞机的比薪水?所以,要提高收入的办法,不是去学别人,也不是跪求什么有的没的,而是发展自己的生产力,当你也能造高精尖大飞机的时候,你收入自然就高了。
他的精神源头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几年来的产业升级,自主研发,中国制造,全是这个思路下的具体执行。工业党是新世界一代出现的标志,有人在河殇之外提出了不同的答案。
工业党的代表,是大刘
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文字,只会用冰冷的事实告诉你,前方没有乌托邦,这里也不是家园,宇宙更是一个黑暗残酷的森林,没有人会好心帮助你,拿上你的枪,战斗到最后一刻。
有人评价“新时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文人作家写的,而是一个电厂的工程师”
我非常认同。他的作品,是新一代文学的精神之父。
文化领域也有人开始思考,最直观的,我认为是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他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问题
“80年代,我有很多最优秀的伙伴选择去了大洋彼岸,但我亲眼看着他们沉下去了”— — 这里并不是天堂,这里没有我们要的答案
4 从内卷到出海
但是,工业党的思路,在现实执行中,遇到了一点问题。财经企业领域,大家发现我们的产品质量比国外好,价格比竞品低,但为什么我们还是做不出我们自己的超级品牌?我们为什么就还是不赚钱呢?
最典型案例,是水泥和钢铁,经过多年的埋头发展,国内水泥和钢铁产量爆炸,结果大家发现钢铁厂还是不赚钱,why?
这时,有人提出了答案,工业党的大思路没错,但需要一个补丁,除了发展生产力爆产能,我们还得输出产能,否则就会内卷。这里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内卷。
内卷的意思,是当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无法继续扩张,便开始陷入停滞不前的境界,此时,无法对外释放的力量就会转向内部,导致内部的竞争压力剧烈提升。一个最典型最大众化的内卷场景,是补课培训。假设一个学区的小孩们要通过考试进入学校,学校录取名单是200人。一开始,大家都不用补课,但一旦有一个家长让小孩补课,在考试上取得了优势,那么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补课。最终,所有人都报了满满的培训班。那么,上了这么多培训班,真的有好处吗?答案是没有,因为学校的招生总人数是不变的,不管你们上了培训班也好,不上培训班也罢,学校至始至终都只招200人,并不会变动。所有人都上培训班,和所有人都不上培训班,本质上没有区别。蛋糕并没有变大,但你为了吃到同样的蛋糕,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上培训班这个操作,就是内卷操作。
在商业领域,内卷更是普遍操作,比如说价格战。你的黄焖鸡卖15,我就敢卖10元,你表示跳楼价卖8元,我就钱都不赚6元来卖。大家都辛苦打折,结果大家都没得赚。你可能觉得世界上哪有这么傻的商家。但不好意思,真有,前两年的小米,就是公认的内卷之王
甚至打到最激烈的程度,老板都要亲身上阵拼刺刀。内卷,非常的内卷。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内卷的种子,国人自古就信奉一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原则。这是传统东亚社会在扩张到极限无法继续扩张时,产生的内卷式答案。怎么做人上人?当所有的道路都被试过,当没有新的市场进军时,比别人更能吃苦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打价格战,利润比别人都低,大家都撑不下去熬不住,你就赢了。
传统文化有思维定势,加上改开后普遍是国外商品进攻国内市场,国内企业在潜意识里就只会关注眼前的国内市场,所以就形成了大家都盯着国内市场打,疯狂内卷的情况。而内卷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老外那里有现成的答案“星巴克肯德基不会和你玩价格战,人家会全世界开连锁”
答案是,新大陆
历史早已经把成功答案告诉你了
日不落,美元体系,go west,开拓西部,这才是藏在自由民主背后的真正答案。中国公司在制造产品时,可能会想着我也许会服务几千万的用户,但微软这种公司,他立项时眼里就想着全世界的市场,最后也往往吃下了更大的市场。所以,大家形成了共识。不能这么在国内市场内卷了,咱们得出海。华为进入欧美,小米进印度,阿里海外出击,全是在这个思路下的操作。
(为什么美国盯着华为锤,不止是因为涉及尖端技术,还因为华为是海外拓展排头兵,锤你就是希望给国内企业一个感觉,海外市场不好混,还是留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吧)全面出海,防止内卷的这个思路,在官方领域,大家可能有一个更加熟悉的名字,
那就是一带一路。
很多人对于一带一路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花钱去给别人修路呢?
假设你是广东的企业,专门生产荔枝。在物流不发达时,你的荔枝只能卖给广东,因为如果想要卖到北方,绿皮火车可能要跑三天,中间运输时荔枝早就坏了。要冷冻运输,你的成本又上去了。因此,你的市场只有广东一带。假设广东的荔枝需求是100吨,那么你每年只能生产100吨荔枝。哪怕你能生产再多荔枝也卖不掉,如果还有别的商家也卖荔枝,你们甚至要打价格战,就要内卷。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如果基础交通发达,从广东到北方只需要10小时,那么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市场一下子大大扩大了。你可以把荔枝卖到北方甚至全世界。假设全国对荔枝的需求是1000吨,则你会马上扩大产能,开始生产1000吨荔枝。如果各个行业都这么做,你会发现,全国的物资总量开始增加了,作为消费端的人口也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突然从物质紧缺的时代,进入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
对于中国这样高人口强产能的工业大国来说,限制我们的,不是我们能种多少荔枝,而是你有多好的路,多大的市场。只要路修的足够远,市场足够大,十万吨荔枝我都能卖。
把道路这些基建修好,就是最好的产能输出方式,也是最好的提升国内企业收入的办法。而国内商品出海获得了利润,又可以进一步研发升级了。
所以,事实是,哪怕倒贴钱给别人修路,都是赚的。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全世界修高铁建5G弄的最好的是中国了吧。
是不是很惊讶,一个方方日记的问题,最后怎么跑到一带一路上来了。
因为所有的一切,本就是连在一块的。
工业党--防止内卷--一带一路--全面出海,这些本质是一件事,一条无数奋斗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自强道路。对方方的反对,背后其实是认可这条道路的新世界一代,无法接受方方那套自我否定的口号。两者在根本上是排斥的。
5 入关学
新一代已经为自己的这条道路,找到了新的口号。
这个口号的名字,叫“入关”在2020年之前,网上键政圈有各种理念,自由派也有,保守派也有,有公知,也有粉红,但2020年,“入关学”横扫了整个键政圈。因为,伴随着这两年国内物质发展工业进步,无数企业进军海外,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什么我们在国际舆论中一直处于弱势?
为什么西方整天发表低智言论抹黑我们居然还有人信?
为什么嫦娥上天,5G落地,国家都世界第二经济体了,我们在文化领域依然没有影响力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
为什么除了华为,还有很多业内独步,产品优秀的公司,因为是中国货而卖不出高价格,遭遇利润天花板,why?
这些问题,原本是埋藏在各处的,但随着这次疫情的发展,他被赤裸裸的抛到了台前。
学术圈,影视圈,文化圈,企业界,所有人的疑问,在这里交汇到了一起,大家迫切的需要一个答案。
这是上一代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也是方方们始终无法回答的问题,最终,当他们像过去三十年一样,拿出那套老话术,认为尽管物质做的不错,但精神文化上,我们还要反思,还要向西方学习时。
新一代失去了耐心,前所未有的质疑声扑面而来。最终,他们选出了自己的答案— —“入关”
入关学的本质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浅显易懂的口号:
当前世界主流文化是由美国主导的西方欧美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下,大明(西方,美国)眼里,我们就如关外的蛮夷,此时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哪怕呼吸都是错的,是该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是迟早要犁庭扫穴的蛮夷。你觉得只要穿上他们衣冠,祭拜他们的经书,读诵普世价值就也能成为大明一员?做梦呢看看当年的俄国,看看当年的日本,他们都遵从西方了,但有好结局吗?你不管做什么,多顺着他们的心意,他们都能给你挑出刺。哪怕你在家吃肉,他们都觉得不对。你还能不吃肉吗?
方方们老是认为要怎样怎样,要反思,我们是缺少了什么。其实什么都没少 ,只要你还在关外 ,你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入关,产能输出,全面出海。纵横亚非拉,打进山海关。
等破了京城(华盛顿),铁骑一路南下,你会发现朝鲜暹罗(日韩欧洲)臣服了,儒学大师(BBC、CNN)拱手来降了,这个时候你就是剃发易服也有人称赞。美国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谁还记得印第安人?你强大,就会有人研究你的文化。你弱小,别人就是不在乎你。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证明自己的强大,而不是去恳求“核心世界”的接收。
当你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足够强大的文明的时候,你永远被当成蛮夷,你最精彩的文化内容,也只能是羌笛胡音。我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大家眼里的第三世界蛮夷,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
“入关前不要抱着圣贤书胡思乱想,入关后自有正统儒学大师为我所用。”
是不是有点简单粗暴?实际上,从解放时的光脚不怕穿鞋,到改革开放的黑猫白猫,再到如今贸易战时代的入关,事实证明越是大道理,往往越是简单粗暴直观,越是简单粗暴的理论和口号,越能吸引群众。
这个口号让当前的很多疑问迎刃而解。
比如之前我一直不明白,大疫当前,为什么欧美人如此排斥口罩的作用。有位老哥用入关学解释,说这是大明士子绝不肯屈膝建州风俗,当时我就如醍醐灌顶,疑惑全无。国外媒体一直吐槽中国,所以中国用了这个战术,他们眼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好用的。
川普的各种贸易保护+退群操作是在干什么呢?建长城啊,防止跟你的产能骑兵打肉搏战啊。
为什么海外舆论我们老吃亏?因为你一野鞑子经书读的再好,能有江南大儒说的话一般掷地有声么?更何况连辩经的擂台都设我宅院里,关门送客一声令下你连开口和我辩的资格都莫得。
为什么一直只看到我国媒体疲于奔命地回应别人抛出的问题,连一点点对别人的质疑都不敢做,因为他们心态上就觉得别人才是世界灯塔大明,经书都是别人写的,怎么和别人辩啊。这个口号,也让很多原本晦涩的指导方针通俗易懂。
你说,我们要一带一路,产业升级强化供应链 ,大家听不懂,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
你说,关外市场太小了,大家都苦哈哈的,要吃肉就得入关,产业升级就是整备兵器,强化供应链就是聚集精兵,产能输出,企业出海,扬帆全世界就是入关
喝最烈的酒,造最利的刀,吃最大的市场。
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大家瞬间就懂了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非常简单粗暴,看起来也有不少的问题。
他也不是由严密的论文提出,而是大家在讨论过程中逐渐讨论出来的。但当他成型的那一刻起,短短几天内,横扫了整个键政圈。
他整合了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工业党,也整合了为内卷所困的年轻人,还为企业出海提供了理论基础,甚至开始对外输出的网文作者都对此共鸣。
原本零散的碎片连成一片,所有人在时代召唤下发出了同样的声音。时代选择了他,新世界找到了自己的口号。
跨过硝烟,越过山海,新世界就在前方。
新世界,从来只属于胜利者。
别说了,入关!
(昨天有人说小标题和内容连一起了~这里重新编辑下)
1.《定体问 从方方们的定体问到高呼入关,入关学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定体问 从方方们的定体问到高呼入关,入关学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