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考试第一”成为孩子的价值追求。好的心理作用是趋利避害,坏的心理作用是趋利避害。处于豆蔻年华的丁小如,面临着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她非但没有消极抵抗,反而沉迷于考试,仿佛被恶魔控制。这是对心理功能的严重损害。幸运的是,她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了有效的心理咨询,否则她会为了考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快乐。
宁波军事管理学校
“校长姐姐”患有“考试成瘾”
一个周六的下午,一个漂亮文静的女生来到心理咨询室,怯生生地问:“老师,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她的声音太小了,我几乎听不清楚。我热情地回应她说:“当然!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她叫丁小如,是一名高一学生。她说月考刚过几天,就盼着考试了。如果几天不考,她会觉得烦躁,空空虚。而且这次月考,她考了班里第六名,觉得自己很失败。她以前每次都是班里第一。
我和小茹聊了一个小时,然后打电话给她妈妈和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况。据我判断,小茹“考试成瘾”。
班主任说,小如学习很努力,注意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她经常拿班级第一,但她对此很不满意,经常发誓要拿全年级第一,甚至全市第一。听说同学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学霸姐”。我妈说:“小茹从小就喜欢看书学习,尤其是中考之前。她每天晚上早上1点学习,早上5点起床读英语。我劝她注意休息,但劝也没用。她太爱学习了。如果她不这样做,她会非常焦虑。孩子爱学习是好事,三年级学习紧张也很正常,所以我不太在意孩子做什么。没想到她上了高一之后还这么努力。中考后她连假期都没出去玩。她说她想在假期里‘先飞快’,学好高一的知识,保证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当时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她爸说人家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他们怎么能因为孩子爱学习而找医生呢?所以我也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没想到孩子越学越入迷。到了高一以后,她要求自己每天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在放学的路上和同学交流的也是学习问题。她只和学习比她好的同学交朋友,不是为了互相帮助,而是为了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努力超越别人。现在她在学习上几乎处于兴奋状态,连走路吃饭上厕所都不想浪费时间。她口袋里有速记本,不是背英语单词就是背公式和定理。她的身体越来越瘦。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她会崩溃,但我不能阻止她学习!”
可以认识到,小茹的母亲一直对女儿的过度学习行为保持警惕,但没想到女儿却患上了“考试成瘾”。
小茹告诉我,她现在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学习和考试,生存的价值在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没有考试,你会觉得人生灰暗,空空虚无聊,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宁波德顺学校
过多的奖励让女儿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表现”
为了缓解小茹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首先要搞清楚她到底患了什么病
“考试上瘾”的原因。这一次,我认识了小茹妈,更多地了解了她的成长过程。通过很多事件的证实,最终发现小茹是因为父母使用了不正常的奖惩手段才沉迷于考试的。换句话说,她的父母用“过度奖励”让她一步步陷入了考试成瘾的怪圈。
小茹的父亲是电力公司的普通维修工,母亲是邮局的临时工。夫妻双方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对聪明的女儿寄予厚望。自从入学后,小茹在家什么都不用做。她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当她取得好成绩时,她的父母会给她各种奖励。不仅如此,小茹的好成绩才是维系这个家最重要的支柱。她爸妈关系不好,经常吵架离婚,但只要小茹成绩提高,他们就会变得很幸福,至少一段时间是这样。相反,如果小茹的成绩一直走在原地,甚至倒退,爸爸妈妈的关系就会恶化。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小茹不仅要为自己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学习,维护父母之间的关系。所以她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但是,她的成绩已经足够优秀了。为了在班上名列前茅,她已经尽力了。提高有多容易?所以,她只能用时间去竞争。
小茹“考试成瘾”的关键原因是,考试能给她带来快乐、自信和控制力。对小茹来说,如果成绩好,可以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让她成为家庭的“救世主”,对她来说是一种“过分的奖励”。
通过咨询,我也了解到小茹的父母在她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她忙于谋生把她送给了她的奶奶,直到她六岁上小学才带着小茹到处走。所以小茹安全感差,尤其是和母亲的母婴依恋关系差。她常常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良好的学习成绩是消除恐惧,增强安全感的唯一途径。同时,通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她可以帮助父母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这给了她一种掌握家庭情况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能主宰家庭命运的“控制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动力,容易形成心理惯性,这让她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所以,不难理解,小如对考试上瘾。
同时,小如的父母把考试成绩作为孩子价值取向的唯一标准。如果她通过了考试,她会得到很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不管她做得多好,都不会得到这种奖励,甚至根本得不到奖励。比如一年级初二下学期的一个下午,小如的同桌丢了钱包。小茹陪她在校园里找了很久,终于晚了半个小时才回家。听了小茹的解释,她妈妈不仅不肯定她帮助别人的行为,还抱怨她耽误了学习,让父母焦急地等待....
宁波封闭学校
继续说下去。相反,如果小如考试不及格,妈妈会给她重罚,这也是促使小如沉迷考试的重要因素。
我很担心小茹,因为从她目前的表现来看,她有发展强迫症的倾向。虽然她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尤其是她月考成绩从第一名掉到第六名之后,更让她焦虑。一方面,她期待着下次考试,希望能取得好成绩,为自己找到自信;另一方面,她产生了考试焦虑。这种心理冲突越来越严重,使她白天紧张焦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晚上失眠,通宵达旦,第二天精神不振,陷入恶性循环。
我告诉小茹妈妈:“考试成瘾的危害不亚于对网吧的迷恋,是对心理功能的严重损害。就像一个恶魔控制着她的心灵,让她完全无法趋利避害。过度迷恋网络需要心理干预;考试成瘾严重,需要心理干预。如果孩子发展成这样,她最终可能会变成强迫症或者偏执型人格障碍,她的成就将成为她人生的唯一支柱。一旦这根柱子倒塌,她可能会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
小茹妈妈明白利害关系后,表示愿意说服老公,配合我做好孩子的心理矫治工作。
帮助女儿找到真正幸福的综合政策
又来咨询的是小茹的父母。他们都担心女儿的未来,但他们无能为力。我告诉他们我会给小茹做专门的心理咨询,但是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
结合小茹的情况,我给他们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调整对女儿的期望。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要把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鼓励女儿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而不是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带来的结果。享受知识是一种自然的快感,是一种内在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变得非常独立自信,长大后会更独立,更有创造力。沉迷于考试的孩子在别人手里是快乐的,追求的是来自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她学习的动力来自比较,就是“我一定要比别人得到更多”。别人做的比自己好,她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会痛苦,会焦虑。因此,父母应该降低对孩子成绩的期望,不要与人攀比,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以此来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学习和生活。
第二,不要只根据孩子的成绩来奖惩孩子。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可以和他分享快乐,但不必给他高额奖励。因为外在的奖励过于频繁,会带走孩子内心的喜悦。对于孩子来说,好的考试成绩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如果他热爱学习知识,那么这就是他对学习知识的认可,这会给他带来内心的喜悦。这种内心的喜悦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如果经常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心的喜悦就会被外在的奖励所取代,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会变得不简单。
第三,当孩子考试不及格时,应该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小如之所以会“考试成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她考过之后,其他问题可以忽略;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不会得到认可。甚至有一次小茹考了班里第一,她妈对她说:“有什么好骄傲的?这个结果就是翘尾巴。”你有能力考全校第一!“这种行为,父母必须及时调整,否则会带来伤害。
宁波杰望吉学校
第四,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在小茹父母眼里,学习成了女儿唯一的任务。我妈千方百计照顾小茹。小茹过着衣不蔽体、饭不遮体的生活。她从来不洗内裤,也从来没有机会拖地洗碗之类的事情。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她只把成绩当作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我建议小茹以后多给女儿做家务的机会,甚至让她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在农村,15岁的女孩就可以做饭,洗全家的衣服,把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5.鼓励女儿有其他爱好。从对话中我了解到,小茹从小就很喜欢音乐,但是因为买不起乐器,又怕耽误学习,只好把这个爱好放在第一位
“躲”。12岁生日,她用零花钱买了一把口琴,心烦的时候吹了一会儿。但是我妈说她工作不正常,只能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吹,或者默默想着吹口琴。我建议家长以后多鼓励女儿学习音乐,在女儿吹口琴的时候多表扬女儿,不要让女儿把兴趣爱好当成任务,否则兴趣爱好会成为压力。
通过三个月的心理咨询和父母的积极配合,小茹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焦虑和烦躁明显减轻,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学习。除了学习,她还找到了乐趣。除了吹口琴,她还学会了吹笛子和长笛。她和同学的关系融洽多了。她觉得有比学业成绩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茹已经完全摆脱了“毒瘾”控制的痛苦,青春的脸上布满了灿烂的笑容。她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优秀的,但是她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有很多快乐的来源。
小茹在微信上跟我说:“好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正值青春,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快乐,而不仅仅是考试。”我逗她说:“学霸姐姐变成了‘快乐姐姐’,我终于可以放心了。祝你生活越来越幸福!”
咨询注意事项:中国作为一个考试大国,热衷于考试的学生足够多,但很少有家长或老师认为这是错误的。如果把对考试的极端热爱称为“考试成瘾”,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考试成瘾”也是一种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应该引起重视和干预。只有个人的病才能治愈。如何根治导致“毒瘾”的外部环境?
宁波叛逆儿童学校
其实,“毒瘾”是一个价值追求的问题。社会对“考试成瘾”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但它反映了考试成绩不同的学生之间的隔阂,这说明极度热爱考试的学生在价值追求上是“应试型”的。换句话说,他们想通过分数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扭曲了学习的本义。学习是探索知识和智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考试成瘾”是将学习异化为“通过碾压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时代有“考试瘾”的人,进入社会,没有一个让他们有成就感的“参照物”,已经无法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很多“高考状元”辍学落榜
“沉迷考试”的动机,而不是继续学习,已经变得五味杂陈。学习是可持续的,因为发展自己的兴趣或解决具体问题。虚荣心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可持续性,更是一种错误的学习价值观。
“爱考试的人”问题出在家庭,学校,社会。社会提倡“学习霸权文化”,导致“毒瘾”学生沾沾自喜;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学了新把戏的学生“奇货可居”;家庭绩效导向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使孩子成为“绩效控制者”。这样单一的人才评价标准,扼杀了太多其他领域的人才。只论分数,只学提高,只会让“毒瘾”越来越泛滥。
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营造一个让孩子绽放自己人生姿态的成长氛围,不要让“应试第一”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别让孩子困在青春期:亲子关系心理咨询记录》——青莲
1.《封闭式学校对小孩的成长好吗 宁波封闭式学校好吗?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封闭式学校对小孩的成长好吗 宁波封闭式学校好吗?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7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