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多人都在批判花粥,批判《出山》,我伤心了。我想大家也许根本不知道《出山》的写作背景,要想理解这首词,还需认真剖析,从纷乱的故事线中找出隐含的故事。你们都没剖析,我剖析了,所以我知道。
我认为《出山》是一首讽谏词,里头是有典故的。
不信的话你往下看:
为什么三更半夜从天桥过不敢往下看?因为这座桥白天是正常的街道,到晚上就变成忘川,忘川下头有许多小怪兽,水也是血色的,往下看太骇人,人家不敢。这就是个比喻,反正就是过了一座很高很危险的桥。
过了桥以后就来到半山腰,半山腰来了一条狗。本以为要咬人,结果那条狗还挺实在,和花粥成了朋友。花粥歌词里很喜欢“野狗”“恶犬”,就跟她很说很喜欢在山林里住一样,主要是没真见过也没真住过。
歌词中山里的风景很好,漫江碧透,层林尽染,这些都不用说了。在山里过清淡日子,竹林外,小书斋,没有杠精来烦,无人与他叫板,也没人曲解她歌词的意义,导致生活很惬意。
我们接着看下一段,你隐居山林躲清闲就可以了吗?
不可以。偏偏有人非要找你麻烦,来的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带着目的来的。
什么目的呢?
歌词里面没交代,但暗示了!
我们看:
来的那群人搅扰人家清闲,花粥骂他不知悔改。从“不知悔改”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来来者必然犯了错,而且混淆了黑白。最关键的是我们应该知晓“情怀”和“市侩”这两个反差很大的词汇所暗含的信息,我就问一句:谁老提“情怀”,谁又老被骂“市侩”?
是的。
罗永浩。
为什么我猜来者正是罗永浩呢?
罗永浩又为什么要来这竹林边?
他来干什么?
你想过没有?
没想过也不急,我们慢慢分析。
歌词再度强烈暗示给听众信息,但听众嗓子哑听不清楚,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看似时来运转”“实则顶风作案”,讲的是什么事呢?
这里的信息量太大了,一般人都不能读明白,全球也就仨人看懂了,一个是花粥,一个是胜娚,另一个就是我。罗总来竹林边是看场地的,主要是他们要在四川建厂,设立锤子分部,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他是来选位置的破坏森林环境的(花粥的位置在蜀南,至于为什么,待会再说),花粥把他撵走了。
为花粥点赞!
大家都知道,成都市政府投资给罗永浩六个亿,企业办得风生水起,眼见着要起高楼,大家都说“厉害了”。然而这六个亿很快就不知道哪里去了,说是花没了,大家都很生气,骂他“顶风作案”。
现在骂罗永浩的少了,主要是因为曲终人散,没有多少人再围观。花粥说,“待曲终又人散,这一出还有谁在围观?”
体现了花粥满满的正能量。
方才提到选址问题,起初选址在蜀南,是怎么看出来的?
还是要仔细看歌词:
花粥所在的山,是峨眉山,在成都以南。
隐居于此的花粥前二十年在俗世,烦了,腻了,所以才抛弃红尘往事,来到这片山林里。这是为啥呢?歌词中也明确说了,“只眷恋两小无猜”。她到峨眉山找她对象,一人,一粥,一饭,一屋,一书,一犬。
旁人的诋毁、侮辱,兴风作浪,都不稀罕。
花粥和来者说了些什么?
这一段太过费解,老罗找到花粥商量事情,嘀嘀咕咕,安安静静,一会儿安静,一会儿唠叨,说了些啥呢?花粥没明说,可正是因为没明说导致的太过费解,才是全篇中最靓丽的点。
一开始大家没话说,没话就得找话,说起来就没完。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老罗找的不是花粥本人,而是花粥的男朋友!
为什么?
因为花粥“随便瞧瞧我凑凑热闹”,老罗和花粥的男友谈天呢,花粥捣鬼小机灵鬼附体,一会儿伸头一会儿吐舌头。然后她想着大家都那么一本正经,我这个客串的演员也不能太潦草,就给大家表演吃生蚝吧!
什么是“听到你做个记号”“请装进书包别四处招摇”?
这段不是花粥的话,也不是老罗的话,而是花粥男朋友的话。花粥男友嘱咐花粥“你别搞怪了,赶紧拿个本子把我们谈话的关键内容记下来”,记下来以后还不许四处给人看,放书包里藏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到底谈了什么?
商业机密!
总是一定能让老罗苦尽甘来。
(豆子,我给你五块钱,你帮我写个故事,解释一下《出山》的深刻内涵和情怀,不要提我们的商业机密,否则不给你钱。括号里的记得删掉阿!)
1.《讽谏 花粥的《出山》是一首讽谏词,里头是有典故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讽谏 花粥的《出山》是一首讽谏词,里头是有典故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