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
《斗牛》是一部低成本的国产电影,由关虎执导,黄波主演,是一部被忽视的作品。影片中穿插闪回片段,观众不难察觉《活着》、《鬼子来了》等影片的阴影。但是,“斗牛”显然并不是围绕着之前印象中的“同情”和“嘲笑”而展开的。除了无条件忠于“历史场景”,还探讨了战争极端情况下组织与个人的关系。
一个
斗牛虽然成本小,但是野心比较大。除了上面提到的“意义”之外,这部电影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展示了大与小,带来了真实与想象。《观虎》细腻而准确地还原了战争年代中国乡村的真实风貌,并在此基础上演绎了那些被“侧写”和“贴上标签”的历史人物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相遇模式。
遗憾的是,这样辉煌的作品,自上映以来,被大众提及的次数,还不如那些低俗的抗日剧多。在我看来,“斗牛”的价值之所以被低估,是因为人们更习惯于接受笔触清晰的宏伟雕刻,却往往欣赏不到艺术家悄悄揭示的冰山一角。
如果你开枪打死了几千人的部队,打死了意大利人的枪,你就是在说人们眼中的历史,即使你最后的效果不是很严重。相反,就像《斗牛》一样,整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人和一头牛,没有像样的场景,即使你所有看似荒诞的叙事都有严谨的逻辑和实例支撑,即使你所有的大片段和大片段都包含着丰富的考证和衡量,最终你还是会被人看做是一个小毛病。
总之,时代的大多数人离“历史场景”太远,只能看到开合,看不到细节,看不到处处隐喻。
二
故事的坐标是山东临沂沂南马木口村,与鲁南重镇临沂县的历史叙事相去甚远。
民国27年徐州会战中,庞炳勋的西北军第40军和张自忠的第59军这两支劣等部队,将半元正世郎率领的日军精锐第5师拖延了3个月。没有庞、张两军的坚守,没有四川王部在滕县的殉难,就没有“台儿庄大捷”。
电影里的临沂已经沦陷了,也就是说如果日军不出现,就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暴虐的力量。
在《斗牛》里的日军里,你不仅能看到训练有素的负责轮流行进时搜索的先头部队,还能看到官兵们脸上的淤青,包括带队的队长在内,都是战斗留下来的,还有他们因夜间听到异常响声而熄灭灯光信号的警觉性。
那就是凶凶海洋文明的侵略性。黑格尔说:“勇者出海,要对付最奸诈、最不可靠、最奸诈的要素,所以也要有最警惕的战术。”与在东亚共同生活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的这一特点无疑更加明显——在日本农民中,总是隐藏着一种激烈的军事表情;中国军人的脸上,总有一种农民式的温顺善良。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E.A .罗斯在1911年发表的《改变中国人》中的观点。这位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敏锐地意识到,在崇尚“温柔有礼”的中国人当中,连军人都不具有侵略性,中国军队是世界上少有的纯粹用于防御的国军,这是一个不变的传统。就像罗斯说的,“中国人普遍认为凡事都比打架好……他们对陷入困境的恐惧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是理性的”。
遵守理性成熟的社会契约,中国人的性格无疑是温和的农业文明赋予的,但前述契约只在同意的人之间生效。当中国人拿起枪,试着再套上鳞片,长出牙齿和爪子的时候,野生恢复的速度总是比预期的要慢。在《斗牛》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士兵的缓慢,这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和武装到牙齿的年轻海盗的不相容。
“国家有多难,战士们就应该裹好身体,为国捐躯。”抗日名将童的遗言,在后世,巨大的悲伤自然掩盖了巨大的骄傲。我想起了作家朱勇的描述——“中国人的死亡是殉难;日本人的死是报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场斗争中,入侵者是职业的,防守者是半职业的,受害者是完全不职业的,战争应该与他们无关。
三
以前用国产剧来描写侵略者铁蹄下的村庄时,经常能看到中国人熟练的玩弄不会说话的敌兵士官。面对“三八大盖”和“南方十四风”,这个设定难免有戏剧性的处理。而管虎拒绝在自己的作品中重复这种戏剧化,使得斗牛的逻辑呈现出一种久违的必然——刀是刀,鱼是鱼。
电影开场时,马木口村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一个执行扫荡行动的日本中队血洗了村子。黄波扮演的牛二通过在山里挖牛的藏身之处逃脱了。当他回到村子里看到烧焦的尸体时,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这场悲剧的唯一幸存者。《斗牛》的叙事是以“死人”为原型的,后面出现的村民的画面只是看人看事、想人的回忆。
手无寸铁的村民面对拿着长矛的武装部队。我对这一集最不可磨灭的印象来自于方军《我认识的幽灵战士》中一段老兵侵华的记忆,讲述者来自上述第五师。铃木和《斗牛》中的日本士兵涩谷一样,都是刚刚奔赴中国战场的新兵。部队在山西作战时,包围了一个据说是八路军据点的村庄。铃木回忆说,这个村子太穷了,没有饮用水,井深20-30米。令他们愤怒的是,村里100多名村民拒绝配合,怒视他们,山田大为下达了杀人命令。
铃木犹豫的时候,下士掏出一个看起来只有两岁的孩子,一分为二。一个老人冲出人群,抱起尸体哭了。在下士的指挥下,铃木将刺刀刺进了老人的肚子。老人双手抓住刺刀,对着人群大喊。村民们像炸弹一样向日本士兵涌来。一名中国青年用柴刀砍断了铃木的左臂,使他失去了知觉。铃木醒来时,他的左臂其余部分已被军医锯掉,村民全部遇难,村庄陷入火海。铃木后来发现,老人临死前喊了一声“瓶子”,那带有山西口音的方言成了铃木唯一听懂并终生铭记的汉语。铃木描述道:“这是我们人类在愤怒和绝望中发出的最后一声呻吟,也是一位长者面对死亡向他的村庄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
斗牛中,有一个类似族长的形象,一辈子做郎中的老祖,负责召集群众的十三叔。第一天晚上,牛二回到村里,发现两位老人的头被日本人砍掉了,高高地挂在村里的旗杆上。
四
抵抗侵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即负责保卫国土者的理想主义;另一种是“国虽四分五裂,山河长存”,这是抗日军人和无辜人民面临的现实处境。敌人进屋后,“固壁清荒”、“焦土抗战”乃至“以水代兵”成为应对时局的唯一残存措施。部队被打败,敌人趁机杀了他们,人民在枪下成了鬼;战斗胜利后,敌人杀人泄愤是常事。
在主题片《2007年夜袭》中,面对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炸毁日本阳明堡机场的合作请求,老戏骨张志坚饰演的当地士绅拒绝说话的理由是——“不管赢不赢,打完就要走,我郭家村几千人肯定要被战争蹂躏。”
作家莫言写《红高粱家族》的灵感也与他家乡高密的一次小伏击有关:一支不知名的武装力量成功袭击了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抵抗者的“斩断小楼兰”无一例外地造成了周边地区无辜民众的死亡。日本人回心转意想要报复,找不到游击队,只好把责任推给平民。
《斗牛》也体现了这个情节。
五
《斗牛》中两次出现“八路”的形象。
八路军第一次暂时驻扎在村子里,随着日军的推进而撤离。这个单位是国民革命军八路军115师直属教学队的卫生连,官兵一律不戴“帽徽”。巴鲁的片头和帽徽一直是两个关键细节,这不仅反映了影视创作者对创作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态度。
先说序列号。历史上的“八路军”和“十八军”是一回事。一个月后,前一个头衔被后一个正式取代。但是在八路军,刚改编的时候更习惯用书名。除了帽徽,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只有全面抗战初期的八路收到了正规军的装备,而电影中的八路属于当地新扩大的势力,无法顾及身份;其次,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和八路军部分部队先后摘掉了帽徽。与前者相比,不穿凸显了“政治性”。
第二次出现在电影中的巴鲁是一名当地游击队员。当日本中士准备杀死牛二时,这些装备简陋的散兵游勇以闪电般的速度袭击了留守的日军。战斗场景冷静地讲解了对抗双方的作战能力,与人数不成比例。在日军士兵的指挥射击和地雷面前,冲锋队的伤亡不小。镜头并没有完整的诠释整个战斗,而是给观众留下了一幅和战斗场景一样犀利的清理战场的画面。巴鲁迅速抬走死者的尸体,捡起地上的刀子,然后消失在画面中。你甚至没有时间看他们的脸。
显然,第二次出现的巴鲁不是来拿回组织留在村子里的牛的。
在转移之前,健康公司将荷兰牛委托给村里,留下了喂养它们的浓缩液和书面证据。酋长告诉十三叔,国际友人捐赠的牛对伤员非常珍贵,部队十天半就能打回来。在此之前,村民们不得不帮助组织把牛养好。13叔的考虑是,巨牛乍一看不是土产,一旦被鬼子发现,就是窝藏“八路牛”的铁证。马木池村的办法是让村里的光棍和不识字的牛二接手。
电影里有一个桥段,讲的是两个游击队贪了一个日本兵的“歪枪”。结果他们还没摸到院门,就被日本兵埋在院子正门的地雷炸成了碎片。那个地雷提醒了看《隧道战》和《地雷战》长大的中国观众,战斗是技术工作中最需要的技能之一。在职业军人设置的陷阱里,军事素质低的游击队或者没碰过枪的平民只会死。
另外,埋地雷的不只是中国人。前段时间看过一个93岁的远征军老兵何光辉的回忆,他告诉我,在缅甸驻军行军的时候,他的八个年轻战友被踩在中日军队埋下的地雷上炸死,只剩下四肢骨折。
六
斗牛中,除了八路军,还有其他中国军队,但不是一个接一个,而是一明一暗。
明朝的时候,牛牛二和受伤的日本士兵涩谷来到山上,遇到了一个有陕西口音的少校。少校的一只胳膊受伤了。他看到涉谷后怒不可遏,扬言他的士兵都被日本人打死了,所以他想杀涉谷为兄弟们报仇。
在黑暗的时间里,在牛二上山之前,他意外地目睹了一次邂逅的遗迹。"无定河沿岸穷骨,春梦犹佳."穿蓝色棉袄的尸体明显比穿黄色制服的日本尸体多。这些可能是少校的兄弟们在荒野中暴露了他们的尸体。镜头处理的那么从容,他就这样默默的死去了,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这似乎是军人的责任。
但是,责任人可能不被理解。以牛二为例,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极其有限。即使地面上有一面残破的中国国旗,即使少校的衣领已经显示了他的军衔,即使后者的手臂在战斗中受伤,当少校准备向涩谷开枪时,牛二选择拔出自己的同胞,而不是迅速拔出日本士兵的枪。
对牛二来说,你听卫生公司的领导还是听无名少校的?这个问题无法解释。如果非要解释的话,牛二阻止少校杀死涉谷是因为他发现涉谷可以治愈牛。全村人都因为护牛而死,他只好继续护牛。
最后,国军少校和日本士兵涩谷在冲突中丧生,幸存的牛二一起埋葬了他们的尸体。
七
剧情安排牛二保护这头牛,但并没有打开他的心扉,把他塑造成一个三头六臂的英雄形象。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乡没有理由变身九条命的超人,这是现实的。不仅如此,牛二简直就是一个武器绝缘体——不会玩猎户座的火枪;拉弓射箭时弓弦断裂;碰到三八封面后,跳弹反而伤到了自己。
日寇离开的时候,难民和土匪都有。总之,牛二不得不上山躲藏。
斗牛结束后,决定和牛一起住在山上的牛二终于组织起来了,但不是八路军,而是解放军。
解放军一出来,就表现出了战士的敬业精神:侦察兵发现前面埋有地雷,军官立即通知下属向团部请示工兵。在这个细节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和前段很多不专业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一支行进中的战斗部队经过山脚。牛二把原始纸条和奶牛交给了一位留着胡子的军官。军官匆忙做了决定,把牛给了牛二,并按照牛二的要求给他写了一个简单的碑。整个村子和牛二都尽力保护他们的生命,最后他们被交给了监护人。当这个循环结束时,牛二最关心的“最后一个问题”也结束了。
版权声明
本文为腾讯《人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关注“人人”微信,每天阅读精选文章。
1.《电影斗牛剧情 大家 | 《斗牛》,被严重低估的一部抗战题材电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影斗牛剧情 大家 | 《斗牛》,被严重低估的一部抗战题材电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3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