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国警方跪杀黑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波反种族歧视浪潮。
结果“黑牙膏”很不幸的放下枪,很快说考虑改名。
吃瓜的网友意外发现一个冷知识:“黑牙膏”是中国品牌,“中国牙膏”是外国品牌。
机智的边肖皱起眉头,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早在1985年,美国高露洁公司为了进入东南亚市场,收购了黑牙膏母公司一半的股份。
所以“黑牙膏”其实是半白的。
这时候肯定会有小朋友问阿牛“中国牙膏”是不是中国品牌?
其实现在中国牙膏的地位很尴尬,这也是中国本土日化品牌20多年的悲哀写照。
让我们回到1954年。今年,“中国牙膏”品牌在上海牙膏厂成立,一经投产,便风靡全国。
作为中国牙膏行业的创始品牌,中国牙膏一直在中国牙膏市场排名第一。
但在20世纪90年代,高露洁等国际日化品牌进入中国,给中国牙膏带来了巨大威胁。
当时国企改革,合资并购浪潮席卷全国。
于是在1994年,上海牙膏厂和联合利华联合成立了上海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联合利华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股份,并获得了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而且联合利华获得了中国牙膏品牌的永久租赁经营权,每年只需向上海牙膏厂支付销售额的2%作为品牌使用费。
当时,中国的日化产品面临着技术匮乏的问题,所以合资企业是本着“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进行的。
但国际巨头的真正目的是“以资本换市场”,通过收购排除障碍,为自己的品牌开路。
合资公司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上海牙膏厂的“中华软膏”和联合利华的“洁诺牙膏”应按6: 4的比例推广。
但联合利华直接把“中国牙膏”藏了起来,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洁诺”牙膏。
但万万没想到,联合利华低估了“中国”这个词的影响力。
即使没有宣传投入,中国牙膏的销量还是离洁诺牙膏很远。
联合利华不得不调整战略,撤回自有品牌捷诺,重新设计中国牙膏的包装进行推广。
此外,“中国牙膏”的子品牌——中华郝晴也整合了另一个私人品牌“郝晴”。
所以,“中国牙膏不是中名”成了网友津津乐道的冷知识。
虽然“中国牙膏”最后成了“香蕉品牌”,但至少还是稳稳地摆在了货架上。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大的悲哀就是被消费者遗忘。
当地的护肤品牌“美加净”比“中国牙膏”差很多。
上海家化的“美加净”一度占据全国护肤品市场的20%。
但在政府招商的指令下,1990年“美嘉靖”商标被美国强生公司以合资形式租赁,价格1200万元。
租赁后,“美嘉靖”品牌很快被放弃。
四年后,上海家化又要支付5亿元赎回“美嘉靖”商标。
2004年,“美嘉靖”开始重塑尘封10年的品牌时,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早已忘记了名字。
市场换技术,但最终不仅没能获得技术,还失去了市场。
这样的剧本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被反复播放,中国的日化行业失去了大量的民族品牌。
今年4月20日,罗永浩先生开始第二次直播带货。
作为帮助湖北的专项公益服务,二开品牌是湖北本土品牌——“活力28”。
暴露年龄到了。没听说过“活力28,沙市日化”的扣1分。
曾几何时,“活力28,沙市日化”的话语响彻大江南北。
在“轰轰烈烈28”的鼎盛时期,市场占有率高达80%,香港竖起了广告牌。
《轰轰烈烈28》还花了10万给湖北足球队起名,当时是天价,开创了赞助中国赛事的先例。
然而,这样一个知名的洗涤品牌也成为合资企业和并购的受害者。
1996年,沙市日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谋求上市,响应国家引进外资的号召,与德国日化企业——梆子联合成立了美杰士公司。
梅姐石公司,合资成立,中方持股40%,德方持股60%,由德方管理。同时,美捷仕公司享有“活力28”等品牌50年的独家免费使用权。
作为补偿,德国向活力28集团支付人民币6888万元。
根据当时的合同,美捷仕公司一半的洗衣粉生产应该用于“活力28”品牌,前三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的广告宣传。
遗憾的是,以上都没有实现。
因为德国不想经营轰轰烈烈28,所以买国产品牌只是为了“藏在雪里”,摆平市场份额,给自己的品牌让路。
德国接手“活力28”后,立即提高售价,导致“活力28”销量锐减。
梅捷公司正式投产后,德国利用其原有的所有优秀生产基地,生产了自己的“巧手”品牌。
美捷仕公司所有的渠道资源和广告也都是用来推广“巧手”品牌的,所以“活力28”名存实亡。
由于“活力28”商标被梅捷垄断,沙市日化不得不开发一种名叫“波尔”的洗涤剂,但被德国强制停产。
为了保住“波尔”,中方最终不得不以7200万元的价格将美杰士公司30%的股份转让给德方,股份降为10%。
然而,“波尔”依然没能重现“轰轰烈烈28”的辉煌,最终在市场上消失。
7年后,沙市日化历经磨难,终于通过诉讼收回了“活力28”商标。
但时过境迁,整个市场已经经历了几轮洗牌。
“活力28”这个曾经在中国享有盛誉的品牌,也因此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现在超市里捡的日用品几乎都是国外品牌。
潘婷、飘柔、舒芙佳、玉兰油玉兰油、浪潮、护舒宝、吉列都来自国际消费巨头宝洁。
杨庆、夏诗莲、苗苗、庞氏、凡士林、立顿都属于另一家国际消费巨头联合利华。
就连天天看的大宝,也是08年卖给强生的。
但20多年前,超市货架上全是国产品牌。
“小护士”这个听起来像是微信商务产品的品牌,曾经是中国三大护肤品牌,仅次于玉兰油玉兰油和大宝。品牌认知度高达90%,市场占有率4.6%。
但自从2003年被法国欧莱雅收购后,小护士们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小护士原有的177家经销商和2.8万个销售网点,帮助欧莱雅成功开拓了中国市场。
十年后,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欧莱雅收购了美的控股的全部股份。
美极面膜曾是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2010年,美极控股在港交所上市,超额认购784倍,成为当年港交所的“股王”。
美容是该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26.4%,排名第一。
但被欧莱雅全资收购后,美容面膜半年销量暴跌80%,之后品牌认知度逐渐下降。
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也有同样的命运。
2011年,丁家宜以24亿元人民币被出售给跨国日化巨头黄凤英集团。
黄凤英集团接手后,丁家宜年销售额下降了50%,随后因为业绩持续下滑而退出中国市场。
2015年,“丁家宜”创始人庄文洋以1亿元回购该品牌。
庄文扬虽然赚了23个小目标,“丁家宜”这个品牌却被大大削弱了。“丁家宜”一度占中国防晒霜市场的15%。
这些合资收购的民族品牌,大部分已经成为国际巨头的子品牌,逐渐被人遗忘。
像中华牙膏这样的几个优秀继子,还在为他们的“继父”努力赚钱。
然而,大多数从家里回家的孩子都在时代的变化中,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收购你只是为了毁灭你,这个故事不仅仅发生在中国的日化行业。
比如命运更悲惨的国产老汽水,差点被团里毁了。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冰趣已经成为夏天的标准。但在70、80后的童年记忆里,夏天的味道是带着橘子味的老汽水。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饮料市场一直由当地的老苏打主导。
北京的北冰洋,天津的山海关,Xi的冰峰,沈阳的八王庙,哈尔滨的大白梨,崂山可乐,天府可乐。
90年代初,天府可乐的营收超过3亿元,在中国成立了108家分公司,从东北的周年庆到新疆的石河子,从俄罗斯到海南岛。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人生第一次喝的可乐,既不是百事可乐,也不是可口可乐,而是重庆的天府可乐。
不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也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拓展中国市场的时候。
这些外国饮料公司要想在中国发展,就必须和中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希望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中国饮料的产业水平。
工人阶级的可乐,不!布尔乔亚可乐,OK!
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老汽水厂纷纷与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建立合资企业。
你一定猜到了下面的故事。结果中国的老汽水毁了二十年。
1994年,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共同出资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合同规定新公司天府焦炭产量不低于总量的50%。
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剧本。
合资公司没有按约定生产天府可乐,只生产百事可乐。
其他老牌汽水厂的命运大多相似,都成了百事或可口可乐的装瓶厂。
当时每卖出一千瓶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就有一个老汽水厂工人被裁掉。
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强压下,国内著名的老汽水停产退出市场,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形成了百事和可口可乐的垄断局面。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曾经隐藏在雪中的本土品牌逐渐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但在看不见的地方,更多的民族品牌永远消失在时代的浪潮中。
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环境和中国企业的经验不足有关。
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普遍不足,以至于丧失了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
曾经珠海为了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想以9亿元把格力卖给美国开利公司。
如今,格力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本土500强企业,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领军人物。
任还想在华为国内外的时候把华为卖给摩托罗拉。但是现在摩托罗拉已经被谷歌收购了,但是华为在5G领域领先。
不久前,《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大陆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
这一切都向我们表明,中国企业和民族品牌正在逐步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中国牙膏租给了联合利华,“活力28”找老罗带货,“北冰洋”又出现在烧烤摊上:他们都前途无量。
1.《中华牙膏是中国品牌吗 中华牙膏竟然是外国品牌,国货没落三十年的真正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华牙膏是中国品牌吗 中华牙膏竟然是外国品牌,国货没落三十年的真正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3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