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达3600万吨,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实际上,中国食用菌产业拥有的“世界第一”还不止这一项。11月13日,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学大会在沪开幕,90多场主题报告吸引了500多名国内外行业人士参加,大家围绕食用菌研究、生产和贸易等领域的热点展开交流和讨论,共同推动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大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全球食用菌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年产超过10万吨的国家有8个,除了中国之外,排在前列的有美国、日本、荷兰、韩国,年产量分别达到了41万吨、38万吨、23万吨、20万吨。中国食用菌产业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快速发展,1978年食用菌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全球总产的5.7%,到2013年已增长到3170万吨,超过了70%。
除了在产量上规模惊人,中国还是世界上野生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全世界已被发现的可食用菌大约2000多种,中国就有900余种,其中能够人工栽培的菌种有近100种,形成商品的约有50多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种以上。而其他国家开发利用的食用菌品种,大多在个位数。比如,美国食用菌以双孢菇为主,日本产量最高食用菌为杏鲍菇、香菇、真姬菇和平菇,韩国的栽培品种以平菇、香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为主,而荷兰、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则以双孢蘑菇为主。
不仅如此,中国食用菌的深加工衍生产品也十分丰富,开发出了干粉、脆片、饮料、菇精、菇盐等各类产品,横跨农业、医药、保健等多个产业领域。
不过,短板也十分明显。目前,在欧美日韩等地区,已基本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对传统栽培模式的替代,但我国仍是以传统农户生产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工厂化生产率仅占10%不到,而发达国家基本达到了90%以上。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我国食用菌栽培的品种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是由我国第一代食用菌研究专家陈梅朋先生于1960年创立,是我国建制最早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所。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上海食用菌所在食用菌纯菌种制备、杂交育种理论及技术开发、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开发以及代料栽培理论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贡献,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奖55项。研究所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300项,获得授权专利108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
近几年来,上海市农科院在草菇、香菇、双孢菇、加工专用灵芝等品种选育、推广应用和保健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比如“优质高效香菇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组科研人员培育出来的“申香15号”、“申香16号”和“申香18号”这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与适应性等方面均有优良表现,并各具特点,目前通过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栽培模式的试验,建立了配套的栽培技术和模式,得到全面推广种植。
又如“加工专用灵芝新品种选育、推广应用及其保健产品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7年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药用真菌,灵芝的年产值已达百亿级。但同时,菌种混乱、无加工专用品种、子实体质控方法缺失和功能成份制备技术落后等瓶劲问题,严重阻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些瓶颈难题,市农科院经过了15年攻关,取得了不少原创性成果。该院食用菌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栽培灵芝种质资源信息库,首先研发出了灵芝菌株种属于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鉴定方法,育成了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灵芝新品种。科研人员还研发出了灵芝孢子粉超音速气流“破壁不破膜”新技术,有效克服了孢子粉加工传统破壁法造成的金属污染高、破壁率低、氧化率高的缺点。
1.《中国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70%以上,还拥有多项"世界第一"!世界食用菌大会在沪开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70%以上,还拥有多项"世界第一"!世界食用菌大会在沪开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