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一个苍莽深处的传奇,多少年来蜡染这一古老工艺得以世代相传。今天,上海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来自秘境大山深处的清丽之风。

在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华服典章——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蜡染技艺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由上海纺织博物馆和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举办,希望通过展览共同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之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苗、侗、汉、水、壮、布依、瑶、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ロ占总人ロ81%,是世界苗、侗等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黔东南州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粟周榕说,黔东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个保护点,在全国地州级名列第一,这些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是黔东南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精髓,本次展出的苗族蜡染以及黔东南其他少数民族蜡染就是国家级非遗名录之一。

蜡染,古代称“蜡缬”,据《贵州通志》载,是“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隋唐盛行,宋代以后渐渐淡出中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空间的阻隔,加上民族信仰和环境等因素,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这一传统工艺。

在蜡染之乡黔东南,以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妇女,将手中的蜡刀代代相传,保存了中国几千年蜡染制作的原始形态及发展过程。黔东南蜡染中,每一个动物纹样都隐藏着一个动听的故事和传说,每一种植物纹样都寄托着一个理想和希望,每一个几何纹样中都蕴含着深邃的寓意和思想。据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副馆长潘笑云介绍,此次展览通过“千古遗韵”、“神秘华章”、“古艺今风”三个篇章,将蜡染这一传统工艺呈现给上海的广大市民,希望市民在欣赏这流传久远的“窝妥”及其纹样奥秘的同时,去感知黔东南、爱上黔东南。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继2006年黔东南的丹寨苗族蜡染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很多蜡染制作技艺匠人也相继进入州级、省级以及国家级传承人名录。粟周榕说,由于黔东南传统蜡染这种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化的装饰纹样,具有较高实用性和装饰价值,如今一些工艺设计师也将传统蜡染文化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设计,用于现代时尚设计中,显得清新悦目、朴实大方,深受消费者青睐。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使古老的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本次展览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三楼专题馆举办,展期将一直延续至今年8月18日,免费向市民开放。上海纺织博物馆希望通过这类展览,让全社会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更多关注,追寻民族服饰之美背后更多的人文内涵与情怀。

1.《蜡缬 免费开放!快来上海纺博馆感受千年蜡染技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蜡缬 免费开放!快来上海纺博馆感受千年蜡染技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