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苑将恢复“南方秋风”历史景观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南苑位于古老的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水丰富。自古以来,南苑就是一片水生植物丰富的土地。而且离北京很近,相当受历代皇帝的欢迎。自辽金以来,封建皇帝在这里建造花园捕鱼和狩猎。北京成为元朝首都后,南苑成为皇家狩猎场,经历了元、明、清三代。
晾鹰台遗址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每年都在南海子大规模狩猎训练。永乐、正统、成化、弘治、郑德、嘉靖年间常来此狩猎。明代南海子有北红门、南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四座,有毕寺宫,还有管理南苑、修桥路、筑鹿圈、二十四园的旧衙门提督部和新衙门提督部。
南海子有1600人。南苑泉河湖树木繁茂,动物众多,风景秀丽。“南方秋风”是“燕景十景”之一。每年秋天,蓝天下空,都有成百上千的泉水流淌,河流纵横,湖泊碧波荡漾,绿意盎然,宛如人间仙境。
明代的南海子遗迹很少,只留下两块石碑。第一,万历十三年,站在西南海子角北侧“重修镇国阚农基碑”,碑文记载“都城以南四十里,是上林苑海子,也是我国饲养鸟兽之地”,现为团河宫遗址公园。二是近年在九宫镇张店路出土的“上林苑南海子碑”,位于明代南海子的行政机关——旧衙门府旧址。这座纪念碑现在在大兴区文物管理处的院子里。这座纪念碑由汉白玉制成,长194厘米,宽76厘米,厚19厘米。《上林苑南海子》碑文记述了明代南海子的历史沿革,是为纪念上林苑南海子太守张而立的丰碑。
明末,南海子逐渐被废弃。许多建筑倒塌了,24个花园不见了。顺治元年,清世祖定都北京。到了清代,南海子继续被视为皇家园林,根据古代帝都周围造园的规定,南海子改名为南苑。
清朝时,明朝两个衙门改建为旧衙门宫和新衙门宫,南洪门宫和团河宫都是新建的。每座宫殿占地数十亩,三四百间,团河宫最为雄伟。后来,由于八国联军的掠夺和焚烧,军阀的拆解,这些宫殿遭到严重破坏,旧宫、新宫和南宫都完全荒废,只留下地名。团河宫是现存较多的四大宫殿之一,包括甘龙皇家纪念碑亭、翠润轩和150多棵松柏。近年来,大兴区政府重建了团河宫,建了20多栋建筑。
清朝的几个皇帝一直在南苑建造巨大的建筑。清乾隆年间,调拨38.2万银子重修南苑墙,土墙改为砖墙,增建了真国寺门、黄村门、小红门、双桥门、回城门五个门。九个门有不同的规定,有的有三个口,有的有两个口,有的有一个口。门口顶部有一个飞檐拱顶式门楼,上面铺着黄色琉璃瓦,漆成红色,钉着大圆帽钉,横排竖排。此外,清乾隆年间重建南苑园墙时,为了方便一千多名海员,在墙上开了13个角门,比正式的园门简单。南苑花园墙、花园门、角门已经消失,大红门村以东有500多米长的花园墙遗址。大多数花园门只保留它们的地名。如今,角门地区的一些道路名称是以马家铺角门命名的。
据史料记载,从明英宗正统五年到清光绪二十九年,南苑共12位封建帝王狩猎,共计132次。光绪二十九年春,光绪与慈禧太后游南苑。他们住在团河宫、旧衙门宫、新衙门宫,参观了南苑的大部分景点。这是清朝皇帝最后一次在南苑休息。
湖泊和桥梁仍在起作用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南苑历史上有两大水源,三河,117泉,25湖。两大水源是木易泉和团河。木易泉是小龙河的发源地,团河源是团河和丰河的发源地。据《北平史表·龙编》记载,一亩泉发源于南苑西北角,许面积大,虽旱不尽。20世纪60年代,南苑乡挖掘利用了一亩泉水,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怀芳村老居民回忆,一亩泉边有几栋砖房,墙上刻着“一亩泉”三个大字。一亩泉的泉源大如牛犊,泉汇成湖,成为小龙河的源头。小龙河、沣河与流经南苑的凉水河共同构成南苑地区的三条重要河流。
南苑泉遍地都是,有的书记载了72个水泉。清朝皇帝高宗·甘龙对南苑的水资源做了详细的调查。他在《海子行》一诗中写道:“七十二泉不信,四海诚至今。”还注意到“经过仔细调查,团河源头可索引90,一亩泉东南有23泉。”可以看出南苑地区有72个以上的泉水,实际上有117个之多。
据统计,清乾隆年间疏浚南苑河湖后,南苑共有湖泊25个。现在正在建设的南苑湿地公园,建成后水面最大,是当年南苑地区较大的湖泊之一。这是一个由古老的永定河冲积而成的湖泊。直到20世纪60年代,湖面仍然很宽,有泉水和芦苇。
南苑昆仑石南苑地区湖泊众多,相应的,桥梁也很多。据一些明清史书记载,元代桥梁72座,据明代史书记载,天顺二年,“南海子第一座大红桥修,小桥75座”。据《大清书》记载,清朝共有桥梁和城门91座。根据北京图书馆收集的清代南苑全图,上面标注的桥梁有30多座,如一木泉至大红门的头岛桥、二道桥,新宫至旧宫的树桥、鸭桥等。凉水河上有大红门桥、九孔门、半桥和马句桥。
最著名的桥是大红门桥和马句桥。大红门大桥,原名永胜桥,建于明朝以前。明朝永乐年间修建南海子时,以永胜桥为北界。明清时期,许多皇帝都重修了这座桥。20世纪60年代,旧石桥被拆除,修建了一座五孔跨江公路桥,取名大红门大桥。2009年,一座新的大红门钢筋混凝土桥建成。
马句桥原为一座木桥,明代天顺时改建为石桥,名为五祖弘忍大满禅师桥,清代重修,名为马句桥。桥在南苑东红门以南,距南苑东墙约半里,桥下为凉水河环绕,急流如下,如奔马,故称马句桥。明清时期,马句桥西南花园城墙与凉水河交汇处有一座五卷石桥。这座桥一半在墙内,一半在墙外。古代叫半桥,现在已经消失了。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疏浚一亩泉水,增设一座闸座,即石闸桥。这座桥距离新衙门的宫殿约500米,是皇帝去大红门的唯一去处。当时从新衙门宫到大红门御路有几座桥,是第一座桥,所以叫“头岛桥”。20世纪70年代,一英亩的泉水干涸,这座桥仍然被用作桥梁,在本世纪初被拆除。值得一提的是,小龙河上还有一座桥,因为靠近老衙门宫,所以叫“衙门桥”。这座桥保存完好,现在仍在使用。
热闹三代的晾鹰台南苑是元明清时期的皇家狩猎场,所以狩猎场里有很多供皇帝狩猎的封土平台。密封平台是用土做成的土平台。比如南洪门的鹰悬平台,西洪门的杀虎平台,西北角的大平台,二平台,三平台等等。封台是皇帝安置海东青捉天鹅鹅的地方,有时用来训练军队。在这些封土平台中,只有鹰干燥平台幸存至今。目前有一个高高的土堆,上面长着一棵杨树,是大兴区瀛海乡南宫村西北1公里处南苑皇家园林的重要遗迹。
晾鹰台遗址古代皇帝狩猎有两种方式:骑马射箭杀鹿、羊、兔等动物;二是把猛禽海东青放在高土平台上抓天鹅鹅。?皇帝把海东青垂直放在高台上后,飞向天空空,用尽全力猛抓天鹅鹅,带着抓来的鹅鹅返回。他干活出汗,遇到地上雨露,空,就要在高台上晾晒,故名鹰晾晒台。据《太阳下旧闻考》记载,鹰晒台“高六尺,奇径十九尺,围一百二十七尺”。元朝时,“下马、飞、停”被认为是狩猎和训练军马的重要场所,这里建有鹰悬台。据民国《人民日报》刊登的《南苑挂鹰台》记载,“南苑南海子的大高台...拥有庞大的平台基础。早年有汉白玉栏杆,平台中央也镶嵌汉白玉台面,上面有精美的龙纹。”“明永乐年间,修之,台侧建园二十四座,遍植花木,乃皇帝每年之福。”
元朝时,皇帝常把海东青放在悬台上捉天鹅和鹅,然后举行宴会,晚上喝酒。《明·叶本草》记载,元代用“猎隼屋”养隼,“年用肉”达“三十余万斤”。肉类的平均日消耗量约为10000公斤。因此,元代鹰巢的规模非常大。
在清朝,鹰悬台也是清朝皇帝行军看马的地方。清代南苑北每三年举行一次狩猎游行活动,每年五月在鹰悬台举行观马活动。这些活动将举行盛大的仪式,包括王子、大臣、皇帝的后代、八旗官兵等数万人。每次在南苑举行狩猎和阅兵,都是声势浩大,蔚为壮观,热闹非凡。康熙帝和乾隆皇帝多次参加鹰航空站的狩猎和阅兵。清代宫廷移民画家郎世宁的《乾隆大阅图》是乾隆皇帝在鹰台检阅军队的真实写照。这幅画挂在新衙门后堂已经150多年了。民国初年段任陆军参谋长时,到南苑视察军队,在厅幕上看到这幅画像。当时皇宫年久失修,他怕画像被屋漏偏逢连夜雨损坏,于是派了一个骑警把画像取下来带回城里,交给内政大臣。这幅画在紫禁城里保存了将近一百年,仍然清晰而精彩。
郎世宁 《乾隆皇帝射猎图轴》 此图描绘了乾隆帝及王公大臣在南苑猎场捕射野兔的场景 故宫博物院藏世态炎凉,昔日放鹰的盛况已成历史。清朝末年,农民在鹰台上犁地刨籽,雨水冲刷,造成土台延伸,高度降低。现在平台高10米,周长500米。新中国成立后,台上种了几千株杨树,现在已经变成了森林。与此同时,灵鹰台的历史遗迹得到了保护。
遗存石碑背后的往事明清两代都非常重视寺庙的建设。据记载,清代南苑有皇家寺庙29座,园内21座,墙外8座。顺治年间修建的沅陵宫是南苑众多皇家寺庙中最大的一座。是道观,其规制仿照明代紫禁城西光明寺,但规模略小。据记载,元稹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声洪亮,10公里外的马句桥都能听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洗劫了南苑,摧毁了沅陵宫,抢走了在钟楼和鼓楼之间的一个亭子里修建庙宇的木书。民国时期,沅陵宫被冯军拆毁,如今已无遗迹。
德寿寺也是大型寺庙。清朝顺治十五年与旧衙门新宫同时修建,殿与宫相邻。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艺兮进京祝寿。乾隆皇帝现在在承德为班禅喇嘛建造了一座宫殿,命名为苏密佛手寺。班禅首先去的是承德宫,乾隆以后在南苑德寿寺与班禅相遇。
德寿寺还有两块形状相同的石碑,是乾隆重建德寿寺二十年时建立的。如今,德寿寺已经消失,但幸运的是,这两座古迹幸存下来,成为德寿寺的重要文物,受到保护。近年来,大兴区重建了德寿寺。
德寿寺乾隆御碑此外,尤宁寺石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的“海子行”和“尤宁寺颂诗”。这两首诗详细描述了南园的建园始末、沿革和水源特征,是研究南园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还有乾隆题写的南苑昆仑石碑,是南苑遗存中非常珍贵的文物。这块昆仑石碑位于大兴九宫镇榆树庄村南部的一片核桃林中。这是清代的南苑饮鹿池,以前是养麋鹿的地方。当时因风景秀丽,绿草如茵,被称为“园中之园”。银露池北岸有两株巨大的古柳树,因枝条交错、相互依偎而得名“夫妇柳”,后来成为双柳。乾隆皇帝多次来此,重新种植柳树,并写诗纪念。这些诗被刻在银鹭池东岸的石头建筑和西岸的昆仑石碑上。后来南苑废弃后,没有石头建筑,昆仑石被掩埋。70年代建养鸡场的时候,在土里发现了这块昆仑石碑。后来南海子麋鹿苑抄了一块两柳昆仑石。
南苑陈封花园,又称官邸,是管理南苑宫庙事务的机构。为了维护南苑的安全,士兵把守每一个大门,检查每一个大门进出的人。院子里有九个士兵营房,如郭汜门、黄村门和南洪门。清末,封臣院府废。1935年3月,大兴县政府从北京迁至北京。多年前,作者参观了丰臣园政府办公楼旧址,一些建筑保持原样。大兴县府的两个铁门还在使用。
光绪十六年秋,北京南部发生水灾,永定河决口入南苑。丰台、黄村、永定门外是一片汪洋。洪水从南苑北墙的9号门空冲进海子,栅栏被冲倒。麋鹿等动物被驱散,跑出了花园。此时清廷的国库空空无一人,忙得没时间修建,再加上1900年八国联军的覆灭,南苑逐渐荒废。
1904年,袁世凯趁清政府成立练兵房的机会,将原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改为北洋军第六镇,自西向东在南苑修建了七座军营。时至今日,南苑仍有七座旧楼,其他军营只有地名,如三英门、六英门。
1910年,南苑建机场,从法国购买的飞机在此试飞,成为中国拥有的第一架飞机。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在南苑创办了第一所航空空学校,南苑航空空学校。1936年,国民革命军29军进入南苑,修建机场。日本投降后,南苑机场成为国民党空军事基地。1948年12月17日,南苑解放后,南苑机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用机场。此后,南苑机场见证了许多重要事件。改革开放后,南苑机场开辟民航空业务。
1.《北京南苑机场 北京南苑机场除了曾是军用机场外,还跟乾隆和小燕子有点关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南苑机场 北京南苑机场除了曾是军用机场外,还跟乾隆和小燕子有点关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