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安法于2020年6月30日生效,有力地回应了2019年撼动全港的暴乱活动,维护了香港社会稳定,并将有效预防未来其他暴力活动的发生。
作为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的老牌媒体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是否在为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确切的信息?他们所呈现的香港国安立法是怎样的?事实又是什么?
第一,埋坑设陷,玩文字游戏
一则新闻视频是7月1日BBC在YouTube上发布的报道,视频援引香港《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的评论称,这部法律为香港敲响了丧钟;而BBC将黎称为“民主运动人士”。与此相对照的是,节目采访了一位名叫林琳的女子,她也是节目中唯一一位支持国安法的被采访者。而BBC给她的头衔是“亲北京的立法会议员”。两个称谓看似不动声色,却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蓄意影响了被采访者的可信度。
第二,以偏概全, “27”比“53”更广泛?
另一则BBC在YouTube上发布的新闻报道标题是“中国因出台香港国安法而遭到广泛谴责”。视频的导语部分称,“在人大投票通过对香港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法之后,中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立法是针对去年的民主抗议活动而制定的,市民参与其中可能会面临终身监禁。为此,(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将中国此举描述为严重而令人担忧的事态发展。”
视频中,林郑月娥于(2020年)6月30日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次会议上进行发言。当英国代表27国政府抨击香港国安法时,古巴代表53国政府支持新法。27比53,国际社会广泛的谴责从何而来?这部法律获得的国际支持难道不是更为广泛吗?或者标题应该改为“新法遭到以香港的前宗主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广泛谴责”。
第三,画面选择避重就轻,拉偏架说的就是BBC
在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了中国的立法程序后,这位记者试图重塑观众对2019年香港骚乱的记忆。在这段视频中,你可以看到一幕幕动乱的场景,烟雾、火焰、警察和示威者之间的对峙、示威者投掷物品、在路障和雨伞的保护下前进。但观众看不到的是示威者拉弓射箭、校园纵火,甚至在老人身上泼油放火......
BBC在涉港报道上无视暴徒暴行,指责“香港警察暴力执法导致抗议愈发暴力”。众所周知,起初的和平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暴乱,而且暴力活动愈演愈烈,许多香港居民担心自己的安全。把示威活动描述成“活动人士”与警方之间的冲突不免有混淆视听之嫌。真正的祸根在于那些支持或鼓吹港独思想的人,他们与外国势力勾结、策划乱港行动。这些人才是新国安法重点打击的对象。BBC操纵画面和图片等视觉语言,误导观众。他们刻意地、选择性地使用新闻画面,使这部法律显得过于严苛且没有必要,这正是BBC报道要达到的目的吗?这样的报道有何客观性可言?
第四,标题带节奏
当然,并非所有的西方媒体报道都存在偏见,也有一些客观的报道,有公平和理性的分析。遗憾的是,这样的报道少之又少,被淹没在主流意识形态报道的洪流之中。凭什么这么说?看数据吧。我们与一家数据分析公司合作,研究了三家西方媒体机构对香港国安法的报道情况。
我们决定以BBC、《卫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例,因为这些媒体都是“粉碎标题党”节目的“老朋友”,更因为它们的影响力巨大。我们请数据公司检索了2020年6月1日至12月6日期间,上述三家媒体机构发布的相关文章,对标题中的高频词进行分析。分析总共覆盖了490篇报道,数据中略去国名,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三家媒体对示威活动和示威者进行了大量报道。在众多标题中,“示威”“活动人士”在标题中出现的次数多于“警察”。在许多标题中,“示威者”一词与“逮捕”一词关联使用,比如 《卫报》报道“香港示威活动:随着香港国安法出台实施,近400人被捕,英国为香港居民开启入籍通道”。
”活动人士”“民主派”等字眼足以说明报道带有西方媒体属性。然而在许多反对暴力的人眼中,他们就是暴徒或暴力犯罪者。
这些报道的新闻标题常常包含人名,比如黎智英、特朗普和黄之锋。但中国内地人的名字很少出现,往往被笼统地称作“中国”或“北京”。支持国安法的阵营中则几乎没有人能够登上这三家媒体的新闻标题。
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一些所谓的权威媒体看似客观平衡的报道中,其实有经不起推敲和耐人寻味的细节。
BBC、《卫报》和《纽约时报》这三家媒体缺失了新闻事件的另一面。例证和数据分析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外媒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大量歪曲报道,也许西方媒体认为这样的报道会吸引到更多受众。
然而提供客观真实的报道,是负责任的媒体机构肩负的使命。强烈呼吁所有媒体人思考:良心媒体应该怎么做?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呈现新闻,让公众不仅仅从形式上看到各方的观点,更能获得客观真实的报道?请放下剧本,报道事实与真相。
这是一个被媒体环绕的世界。透过不同媒体的视角,读者和观众们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香港。是抗争与光荣,还是暴力与不堪?
当媒体的报道变成舞台上的表演,“舆论暴徒”化装成“新闻良心”,事实被小丑玩弄,真相被戾气扭曲,最后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香港人民。
此前报道:
亮态度!BBC被逐出中国市场889亿中资也撤出英国
本月初,英国意外宣布,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英的广播许可被撤销,随后数小时内,CGTN在英国被迫停播;结合此前“CGTN在美国被迫注册为‘外国代理人’”一事,可以看出,英国此举是在追随美国的脚步。英国再一次设限的举动显然将进一步伤害双方经贸合作,而如今,该国也面临着中国市场的“对等反击”。
据中国新闻网2月14日报道,北京时间牛年初一0时0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不允许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原因是BBC多次发布有关中国的不实报道,频频通过毫无底线的手段进行抹黑和污蔑;按照我国代表人士的说法,“BBC被逐出中国广播电视市场,是咎由自取”。
对于中国市场的措施,BBC团队随后发布了一份声明,声称拒绝接受中国对其“制造假新闻、饱含意识形态偏见”的批评,并强调自己是一个“不偏不倚、全球最值得信任的国际新闻机构”。但此番言论却遭到多国网民的集体群嘲。
有几位英国网民称BBC根本没资格自称“客观公正”,其长期偏向保守党;有部分英国网民也表示,“中国这次干得漂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BBC接到“逐客令”,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对英国此前极端措施的回应。本月5日,CGTN的落地许可已被英国政府的吊销,而伦敦正是CGTN三个主要海外办事地点之一,并且CGTN还在英国雇用了数百名记者和工作人员。此次中国市场的措施,也向全球亮明态度:对中企的无理限制终将反噬自身。
实际上,除了新闻媒体方面,在华为5G、中企投资等诸多问题上,英国也多次做出针对性举动,“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味也越发明显。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中国内地投资者尚未在英国收购任何商业地产,为2011年以来的首次。不仅如此,2020年中国对英投资金额仅为23亿英镑,较上一年锐减99亿英镑(约889亿元人民币)。
来自中国市场的投资资金出现“断流”现象,这势必也将影响到英国诸多项目的进展。比如,中英曾达成一项协定,将伦敦废弃河岸的地块(约212.45市亩)改造成繁华金融中心,但在2020年8月,这个项目的一期工程(约150亿元人民币)却因资金问题宣告“搁浅”。
中资大规模撤离的背后,英国经济其实早已不堪重负——2020年经济将创下自1709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有业内人士就分析,“脱欧”给英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给英国带来了“独立”的身份,即该国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英国目前正急于寻求外部经贸合作,其中就包括着重发力与中国市场的经贸关系。
美媒文章也曾指出,面对经济难题的英国更需要发掘新的机遇,结交更多的朋友;但显然,英国当前的种种针对性表现已影响到中英的经贸关系,这种“自断后路”的举动只会让该国经济更加如履薄冰。
另据报道:
中国初一处罚BBC BBC反应来了 英美政府反应更大
北京时间牛年初一0时0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BBC出手,宣布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此后,收到罚单的BBC做出了回应。
据法新社消息,当地时间11日,BBC回应称,对中方的举动表示“失望”。一名BBC女发言人说,“BBC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国际新闻广播机构,它公正、不偏不倚地报道世界各地的新闻。”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消息,经调查,就是自称“不偏不倚报道世界各地新闻”的BBC,其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有关内容严重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
在中方罚单公布前,BBC用“阴间滤镜”拍摄武汉等做法,正被中国网友尽情嘲笑。↓
而不但BBC不知错,英国政府11日也配合BBC对中国横加指责。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宣称,中国的做法是“对媒体自由的无法接受的限制”。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则声称:“我们完全谴责中国封禁BBC新闻的决定。”
不过,与英美政府反应不同,有网友认为中国此举对中国人有好处↓
“对中国人有好处,他们不需要听任何英国的宣传。”
有网友提醒,是英国先封禁的中国国有媒体↓
“你为什么不告诉人们,是英国先禁的中国国有媒体,然后中国才禁英国的国有媒体。像往常一样,这是英国挑起来的。”
“英国人封禁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时,世界各国的反应是:哦,好吧。中国还以颜色之后,世界各国却炸了锅。”
“英国也封禁了福克斯新闻、今日俄罗斯、韩国CGNTV电视台……所以英国这是在自食其果。”
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国家广电总局处罚BBC发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不接受假新闻。而BBC对华的造谣是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对华舆论战、超限战的一部分,让BBC无法落地只是反制行动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或最后的行动。
1.《刘欣起底BBC香港叙事套路:埋坑设陷、以偏概全、标题带节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欣起底BBC香港叙事套路:埋坑设陷、以偏概全、标题带节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3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