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测量、架试等。,每次戴眼镜不带500块钱,都拿不下来。类似品牌的眼镜很容易拿到几千块。”戴眼镜10年的杨磊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报道,她从高中开始戴眼镜,基本上每年都去换一副新眼镜。因为不太了解眼镜的质量和品牌,也不知道怎么砍价,店员给她推荐什么她就买什么。
杨雷的经历不是个案。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近视总人口已达6亿多,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此外,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前列。如此巨大的需求引起了各种视力矫正产品、近视产品和眼部护理产品的极大关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验光市场。
除了戴眼镜,市面上也有通过仪器疗法、中医经络按摩、自然疗法、食疗、光疗等方法来降低度数、恢复视力的产品。
据法治周末业内人士报道,由于眼镜行业的特殊性,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行业透明度不高,眼镜市场良莠不齐。因此,各种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充斥市场,尽管政策反复,但仍被国家禁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镜片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10到20倍
事实上,早在15年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正式确定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并起草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该细则经过了数次修订。
据河南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其实施不仅提高了眼镜产品的整体质量,也对眼镜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国务院发文取消试戴眼镜和眼镜产品生产许可。
随着配镜生产许可证的取消,验光师、配镜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再是该行业的必备要求,很多不具备该行业资格的人也加入了该行业,使得眼镜店遍地开花,国内的配镜市场也时常混乱。
据悉,一些国家已经将验光定义为一种医疗行为,不具备条件的不允许从事这一职业。
某知名眼镜品牌的店长张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路边眼镜试衣店规模较小,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店铺甚至根本不具备验光配镜的条件,也没有足够的品牌认知度。因为和大型眼镜试衣店相比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一般都会在购买渠道上做文章。
这些小眼镜店经常去眼镜批发市场购买镜片和镜框。因为成本低,价格相对较低,但这类产品的质量可能较差。他们还通过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从中获利。这样反而给大型眼镜试衣店带来压力。
张娟还说,据她所知,还有一些小试衣店甚至没有验光师资格证和镜片加工许可证,而且他们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购买了相关的资格证。此外,使用的仪器不符合标准。事实上,测试的镜片度数与实际度数之间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有很大影响。
“虽然号称是免费验光配镜,但是不贵的镜片和镜架价格已经提高了,所以消费者会看到眼镜的假高价。所以眼镜行业一直被戴上‘暴利行业’的帽子。”张娟说。
“眼镜的出厂价一般都很低。”从事眼镜业务多年的王立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镜片一般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国产树脂镜片价格一般在20元以内。甚至进口树脂镜片的批发价也只有30元到80元之间,但零售时卖到300元到800元。一旦商品进店,商品的价值就会暴涨数倍,零售价就会上涨10倍甚至20倍,专卖店的售价也会更高。
在王立军看来,由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缺乏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眼镜消费的整个过程对消费者来说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家处于强势地位,这正好为一些小试衣店的不规范经营提供了空。所以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对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原因:“我国光学行业准入制度还不完善,国内光学零售行业门槛极低,强制性准入标准缺失。”
眼镜价格高还有一个原因
“一般眼镜店会在戴眼镜前给我免费验光量尺寸。大多数时候,他们戴眼镜来测量我的视力。不同眼镜店测出来的度数会有误差,但基本差不多,不太真实。”杨磊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与服装、鞋帽等传统产品不同,眼镜是功能性产品,除了传统产品水平之外,影响其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技术和验光服务。”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副合格的眼镜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手续:精确验光-验光处方-送加工室-打磨-组装-检测-试戴等等。一个镜头的材料成本可能不高,但制作镜头的机械、设备、工艺都是有价值的。
仅验光、检测、研磨、检测等仪器设备成本投入较大。比如组合验光表价格超过10万,全自动磨边机10多万。此外,光度计、焦距计、瞳距计等辅助设备,一家大型试衣店购买设备最终会花费30多万元,而进口设备则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大型装修店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装修设备。
"而且在眼镜的材料上,成本越来越高."王力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年来眼镜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成本也相应增加。据他说,框架是由板材、TR90、新的塑钢材料等制成的。这些材料的原材料都不便宜。另外还有金属材料。合金镜架虽然价格不高,但是好镜架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有的还需要电镀喷漆、DIA修边等特殊工艺,自然增加了客户手中眼镜的价格。
“除了制造成本,消费者往往忽视眼镜店在眼镜装配服务中的作用。”张娟告诉《法制周末》记者,由于眼镜行业的技术性,试衣间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验光师资格证,试衣间还应具备眼镜加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因此,试衣间每年都要花费一部分资金用于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
据了解,培养一个合格的验光师并不容易,相当于一个临床医生。它需要专业知识和至少5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所有费用自然要由消费者支付。所谓‘暴利’也是针对一些偷工减料的无良商家。”张娟向法治周末记者补充说,眼镜产品是各种规格的个性化产品。同时,由于个人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功能镜片的制造工艺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定制眼镜产品,无形中增加了再加工成本。
另外,从工厂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里,眼镜都要经过总代理-区域代理-眼镜试衣店,这样眼镜的价格始终处于高位。
国家“眼镜服务”行业标准缺失
据公开信息,中国眼镜的标准化始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现有产品标准而言,2017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轻工业QB/2506-2017《眼镜用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17年7月1日实施,取代了实施16年的QB2506-2011标准。
各地出台了眼镜行业管理的具体标准。2017年11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防蓝光眼镜和桁架眼镜蓝光透射比要求及测试方法》。
“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树脂镜片、太阳镜、眼镜等质量技术标准,但对于近年来市场上越来越火爆的各类功能性眼镜却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从事光学行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多年的王美告诉《法制周末》记者。
“除了实物产品标准体系,眼镜行业标准还应该包括验光服务标准体系。”在王美看来,消费者不仅仅是购买实物,而是更多的消费服务,比如验光服务。因此,眼镜行业标准不仅要规范眼镜本身,还要规范消费过程中的服务。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法规之外,中国还没有能够建立一个专门针对“眼镜服务”的国家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全国第一批配镜标准——《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该规范由湖北省行业协会发起,由武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所和眼镜行业6家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制定了对配镜质量影响最大的验光、加工、检验技术规范。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验光是光学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验光师的任用、认证和考试都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其严格程度不亚于医疗管理制度。相比之下,国内专业验光师的聘任标准几乎空白,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全处于盲区。
目前,我国实行验光师持证上岗制度。验光师资格证管理采用两条线:医院的眼科医生由卫生部门认证,眼镜店的验光师由劳动部门认证。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验光师无证上岗,花钱买证的现象,使得验光师持证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规范作用。
"在中国,专业验光师缺乏培训."王美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说,中国目前的验光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专业的验光专业。现有的验光师大多是在接受过短期岗前培训后“赶时间”,很多人一般只有大专甚至高中学历。在这方面,中国在验光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1.《镜片价格 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零售价是出厂价20倍以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镜片价格 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零售价是出厂价20倍以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3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