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原名安定县,始建于宋代,延续至明清。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注定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这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抗日讨伐的起点。土地革命后期,是中共中央和中国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著名的瓦窑堡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革命老区之一。十名长期服役的士兵被授予少将或以上的军衔,在这里赢得了“将军县”的美誉。
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瓦窑堡县北部的七家湾坪,是我国较早建造的纪念馆之一
王阳江老人的孙子王卫星告诉记者,“过一会儿爷爷会打开抽屉,拿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等奖章。”
面对各种赞美,王阳江总是强调,“我不是老红军。没去过战场,一直在当地工作。我不能说,因为其他人都去世了。我会说是怎么回事。”"
子长县有10位共和国将军。除了健在的将军姜菊花,龙虎山的“将军阁”里排列着其他将军的铜像
在子长,每年新兵入伍,年轻人拍婚纱照的时候都会来将军纪念公园,这已经成为子长的传统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子长县中山路,包括瓦窑堡会议旧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故居
王佑老人的手表修理了几十年,名声很好。他的三个爸爸是著名的李奇兰将军
99岁的王阳江住在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办事处加工厂的家属楼里。17岁加入地下党,一生默默在当地工作。他组织群众给红军做军鞋和军装,送军粮,抬担架。他是受战争岁月洗礼的乡镇苏维埃政府前主席。
1935年12月,王阳江在党委书记王洪军的介绍下入党。为了更好地向群众宣传瓦窑堡会议精神,帮助红军招兵买马,组建游击队,目不识丁的王阳江开始和红军干部战士们一起学习读书,每天学一个字。在他们的帮助下,王阳江渐渐明白了文件,写了标语,记录了一些事情。直到现在,99岁的王阳江依然每天坚持看报,把一些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老人说起这件往事,总是说:“是中央红军教我读书的,免得我瞎了眼。”第二年,当时19岁的王阳江被靖家河群众选举为岫岩县9区靖家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79年9月,王阳江退休。
1927年12月10日出生的王佑,在子长县七家湾社区的一个院子里,还记得当年他帮母亲——瓦窑堡市“缝纫大队”队长——给刚到瓦窑堡的中央红军做衣服的情景。他的三个爸爸是著名的李奇然将军。
1935年11月7日,张闻天、、、董、率中央到达瓦窑堡。党中央来瓦窑堡的时候,正值隆冬,拿不到足够补充的红军战士在寒风中煎熬,衣衫褴褛,穿着单衣。瓦窑堡的人给红军捐温暖的衣服,有的人甚至脱衣服给红军战士穿。到达瓦窑堡当晚,张闻天致电中央供应部长叶、陕北供应部长白如冰,商讨解决部队的温饱问题。
当时瓦窑堡市委立即组织了一个缝纫队,三个乡镇各成立了一个缝纫队。王佑的母党玉兰被任命为缝纫队队长。那时候王佑才9岁。每天,他都帮妈妈从供应部拿回布料和棉花。他和他的母亲把布和棉花带回家后,由村里聪明的妇女切割,然后分发给缝纫队,分发给每个家庭生产。突袭后,瓦窑堡缝纫队在几天内为红军缝制了数千件衣服,使红军士兵穿上了新的棉衣。
子长县军民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支持红军和党中央。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军需和军费,节省开支,为支援红军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曾说:“我说陕北有两点,一是立足点,二是出发点。”立足是指长征,起点是指抗日战争,都给子长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1.《谢子长 探访民族英雄谢子长故乡 为何被称为“将军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谢子长 探访民族英雄谢子长故乡 为何被称为“将军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4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