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微文化联盟”
论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
长期不关心中国当代诗歌,偶尔会看一些国内流行的或者国内有实力的诗人由文学朋友介绍的诗,大多不赞成那些“著名”或者“知名”的诗人;不过我读的外国著名艺术家的诗比较多。我也写一些诗——有时是探索性的写作,有时是实验性的写作,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诗性的艺术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或人生经历,特别是以诗的形式写游记,可以称之为“诗性游记”。最近,笔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中国诗歌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想法。
诗人胡明明曾告诉记者,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关于诗歌的负面新闻比正面新闻多,“梨花风”、“小羊风”的盛行,使人们对诗歌的认知出现偏差。其实那两种风格都是恶搞的概念。“目前多元化、平民化、口语化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与降低诗歌的难度和水准相混淆。”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也开始关注和思考。众所周知,目前中国诗坛上有许多“诗人观点”,但那些诗人自称“流派”,或者大声打着旗号。例如,自朦胧诗派成功以来,出现了第三代诗歌群体、新生代、新诗潮(第一代诗人:政治意识很强的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如龚柳等。;二代诗人:出现在新诗大潮中的默默无闻的诗人,如北岛。严格来说,第三代诗人并不属于某一诗歌流派,一般是指以1986年10月“中国现代诗派大展”为标志的,继前朦胧诗派之后的一大批诗人,也称“新生代”。第三代诗人是在82年后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后逐渐形成的。他们在诗歌写作技巧上仍然受到前朦胧诗人的影响,更多地借鉴欧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反英雄、反崇高、平民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他们有很多人物,各种学校,各种横幅。他们往往是从有群体利益的群体出发,然后转而反对世代和群体,或者是在个体成熟后试图变得独立和孤独,或者是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上游走。但他们统一的旗帜始终是生命意识,即强烈建立倾向于完全向内转向的个体本体论价值建构文学,是一种从反民族传统的劣根性出发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论思想,比以往朦胧诗人更现代。他们开始用“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和反叛,进而牢固确立了实验诗在终极生活边缘的地位和态度,即先锋诗歌,所以他们是先锋派诗人。第三代诗派人数众多,组织众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为更为具体的诗派。发起这一运动的领军人物包括一批具有社会实力的新生代诗人和批评家,如“非飞主义”、“他们”、“莽撞”、“整体论”、“海上诗派”、后现代主义、现代现实主义等。其中,有一些实力很强的诗人:徐静雅、于坚、韩栋、西川、王家新、海子、罗义河、西川等。
后来我一笔勾销,在90年代左右,“民间写作”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成为伴随着“知识分子写作”的对抗力量。有人说,在“民间写作”的视角下,诗歌写作应该强调乡土经验和叙事的客观化,注重语言的口语化,甚至解放和焕发乡土方言的生命力。同时,他们致力于解构历史发展过程中诗歌语言乃至所有语言所形成的隐喻结构和符号系统,试图还原语言和生活经验的原初状态。“民间写作”的主要诗人有沙溢、徐绛、侯马、关党生、阿坚、中岛、虞奴、君儿等。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的对立导致了第三种写作方式诗歌群体的出现。“第三条路是无数条路,就是每个诗人都选择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佳写作方法。”在审美上,它包容了不同的艺术观念,以不同的诗歌技巧、说话方式和修辞策略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内在品质。因此,随着“第三条道路”诗人和作品的日益增多,其创作实践中也日益呈现出创作方法和风格的多样化。
然后就来了“中间一代”。“中间一代”是6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一部分。他们没有参加“第三代”诗歌运动,也没有机会参加早期的网络诗歌运动。他们独特的诗歌创作和辉煌的诗歌文本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精神高地。“中间代”的出现是相对于诗歌运动而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类。“中间代”不是新一轮的诗歌运动,它是一代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证明”,是一个宽泛的代际概念。所谓“中间”,除了代际认同,也意味着诗歌运动之外坚持中间立场的诗歌写作精神。“中间诗人”是自觉维护诗歌独立真实写作,反对“诗歌运动”和概念写作的诗人。代表性诗人包括安吉拉·赵丽华等。
其次,信息主义产生于网络时代,起源于网络诗歌。从1993年初开始,石羊通过电脑网络创作并发表诗歌,逐渐带动了其他诗人的加入,并在两年内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网络诗歌运动。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本网络诗歌杂志《橄榄树》后,石羊与其他网络诗人一起从事诗歌创作理论的研究,认为网络诗歌写作具有虚拟现实网络文化的特征,并试图用信息论来解读和介入网络诗歌创作的实践。1998年,施洋在发表了一系列两种不同风格的诗歌之后,正式提出了信息主义的创作理论,以信息主义的重构与综合写作原则为基础,在信息系统中寻求诗歌的先验本质。“信息化”的主要成员有石羊、九歌、诺冉、克莱尔、道地、半秋、通宵、刘夏影、郭城、易江南、萧炎、顾牧、乡愁等。信息化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纲要》已经在时代诗歌网上发表。石羊、九歌、诺兰、克莱尔等。出版了《信息主义》、《时代诗歌》和《网络诗人》。
没想到后来出现了“下半身写作”。2000年7月,沈浩波等人发起创办《下半身》迷诗杂志,撰写了《下半身写作与反对上半身》。此后,“下半身写作”一直扩展为一个诗歌流派,在诗坛引起了争议。所谓下半身写作,是指一种刚毅的身体状态,“下半身”在写作中强调“身体”,其实是为了打开身体的大门,释放被压抑的真实生命力。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与知识和文化划清了界限,他们决定生而有知识,用身体去对抗知识和文化。对他们自己来说,艺术的本质是独一无二的——先锋;艺术的内容也是独一无二的——物理。下半身写作的创作方式是指诗歌写作的一种肉肉状态,表现出一种具有原始和野蛮本质力量的生命状态。强调下半身写作的意义首先意味着去除诗歌写作中的上半身因素,包括知识、文化、传统、诗歌、抒情、哲学、思维、承诺、使命、大师等。所以“下半身”的目的是:真实、具体、精通、好玩、野蛮、性感、不害臊。代表诗人:沈浩波、尹力川、李红旗、南多玉等。此外,还有所谓的“荒诞主义”、“精神诗”、“垃圾派”等等。再说说2003年3月出现的垃圾学校。它的创始人是皮丹(老人),出版了在线版《北京评论》。垃圾派的三大原则是“第一原则:减量化、向下化、非精神化、非肉化;第二原则:离合,异常,无生命,无用;第三原则:粗暴,放任,方死,方生。”垃圾派是继“下半身”之后又一个有争议的诗歌群体。网上诗坛有句话叫“北有下半身,南有垃圾派”。呵呵,真的很搞笑。目前,中国诗坛打出自己的旗帜,唱自己的歌。这是一个文化背景不同,心态不同,或者尝试不同的热闹场面。
但总体而言,“民间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下半身写作”、“荒诞主义”、“精神诗”、“垃圾派”在“无纸”网络传播、印刷业高度发达的状态下,已经“横生空”或“漫游江湖”。想想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那些诗人和诗人,比如新文化新文学运动背景下以胡适为第一人的“审判派”,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垣等为代表的心悦社会。由于提倡现代格律,它在诗坛上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的社会。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创办《诗歌版画与戏剧杂志》。1927年,心悦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创办《心悦月刊》,汇集了一大批已故心悦学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长期活跃并在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诗歌流派。新月派提出“理性克制情感”的审美原则,提倡格律诗,提倡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注重文字的装饰,追求文字和思想的精致化。它独特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的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月派又称新诗格律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再比如中国早期的象征诗派,产生了大诗人,好诗。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流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其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年至1928年的四年间。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和实践注重自我灵魂的艺术表达,摒弃客观,偏爱主观,追求概念连接的陌生感,通过多义但有力的符号暗示思想。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通过象征性的写作手法强调诗歌的暗示功能和神秘性,在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中认识自我。这一象征主义原则对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诗人:李金发、牧牧、天王、杜青、冯乃超、于庚、余韶寻梅。看看这些诗派,潮流,诗人。现在中国诗坛上的那些诗人,都在回顾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和严重的不足。
诗人胡明明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诗意的”,这给读者带来了遐想空。翻译家和诗人曾愉快地说:“经验对诗人和诗歌翻译家来说非常重要,它能使你的眼睛变得敏锐。”高兴地说,“诗歌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有敏锐的眼睛,你就能发现诗歌,发展诗歌,深化诗歌,这正是诗人的才华。”那么,什么是“诗意”?我试图从译者翻译诗歌的经验来谈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
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诗人蔡天心在《诗歌翻译与音乐性:读里尔克和科恩的诗》中写道: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诗歌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但我认为在两种成熟的文明和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是可能的。只是相比较而言,有些诗人比较容易翻译,有些比较难翻译。个人认为画面感或空感强的诗容易翻译,音乐感或节奏感强的诗难翻译。比如美国著名诗人E.E .卡明斯的诗,就没有翻译好。也就是说,我觉得不同民族的语音和语感是有差异的,但是画面是相通的,要有一些选择。当然,面对真正有创意的诗歌,即使翻译不尽如人意,一个优秀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他说:“相比之下,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的作品。,由英国汉学家阿瑟·回力(Arthur Huili,1918,170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受到西方诗人和读者的广泛赞誉和喜爱,可以说是所有中国文学作品中最成功的译本。虽然他采用了不押韵的散文形式,使传统的节奏失去了,但由于画面非常清晰,翻译成英文后仍然可以更好地呈现给读者。更重要的是,这些画面蕴含着大自然的节奏。这也是唐诗在西方的影响力远超宋词的主要原因。后者如苏轼,节奏更为严格,喜欢用经。回力自己指出了这一点,中国古典小说如《红楼梦》中有很多典故。甚至更多。”他还强调“除了空的意义外,翻译中还必须保留诗人的风格特征。”
法国诗歌翻译家徐智回避谈论诗歌翻译的难点。老徐说,翻译诗歌不像翻译小说,小说有情节和故事。翻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习惯列出工作表,比如每天翻译一章或几页,但这样翻译诗歌是不行的。在一首短诗中,用哪些词来充分准确地表达它的意思,译者可能会想到一个合适的对应的中文,也可能会想到明天或者后天更合适的词。译者可能每天都会想起这首诗,直到他能翻译出令人满意的文字。除了翻译方法的折磨,老徐认为翻译诗歌的节奏更难。众所周知,因为有节奏,诗歌才有韵味,在翻译过程中不失节奏地将法语诗歌翻译成汉语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反复阅读和理解原诗,才能感受和把握隐藏的节奏。与小说的另一个区别是诗歌朦胧空灵,译者需要深厚的中文功底才能准确表达原文中的轻盈和轻松。
在我看来,诗歌是一门更加生动、传神、脱俗的语言艺术,是节奏与意义的自然结合,是传播文字与图像双重信息的艺术。诗歌和音乐、绘画一样,都有其本质特征,诗意是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段有通感、隐喻、类比和象征等。诗歌的基本要素包括音乐性中的节奏和韵律,意象中的画面感或空感,意境中的具象意象。忠于内心和诗意的表达是诗歌的精神。
【作者简介】王祖安庆,笔名青平湾,湖北仙桃胡莎人,现居深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水利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记者、编辑、主编。曾在《当代文学思潮》、《文学教育》、《明星诗刊》、《明星诗论》、《长江文艺》、《湖北日报》、《兼职文学》、《中国诗歌网》、《北京文艺网》等媒体发表多篇文学评论、文学随笔、文学理论,首创《诗话游记》,引起国内外70余家媒体关注,获得国内语言学界高度赞誉。首创“大诗空诗”,得到学术界认可,诗坛赞誉,受到国内外50多家媒体关注。出版诗集《归来或离去》、《大诗空诗》,获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大诗空诗》
图片来自网络:公众号必须和来源一起转载
平台主编:云飘飘
执行编辑:瑛子编辑:桑尼
提交电子邮件:1821607172@qq.com(欢迎原始提交)
“阅读原文”
1.《诗的特点 解析丨关于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元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诗的特点 解析丨关于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元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6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