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肯尼亚、索马里等东非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西南亚国家很少爆发沙漠蝗虫,对当地粮食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专家认为,虽然沙漠蝗虫迁徙入侵中国的概率很小,但我们应该加强预防。
今年以来,东非和西南亚很少爆发沙漠蝗虫,对当地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粮农组织发布了蝗虫灾害预警。虽然专家认为沙漠蝗虫迁徙入侵中国的概率很小,但仍然需要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出发,对国内外蝗虫防治进行统筹规划。因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防控目标
按照积极预防、内外结合、分类政策、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两手抓”,既防止国外沙漠蝗虫入侵,又继续做好我国蝗虫防治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全面排查蝗灾隐患,突出区域治理和科学防控,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预防。
总体目标是“两个努力保证”,努力保证境外沙漠蝗虫不迁入,不造成危害,努力保证我国蝗虫不暴发,不成为灾害,努力争取小康年大丰收,有效保障生态安全。具体目标是沙漠蝗虫迁入边境地区风险点的监测覆盖率和应急防治率达到100%;在我国,飞蝗防治率达到90%,农牧区土壤蝗虫防治率达到80%,整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监控措施
国外沙漠蝗虫的监测与防治。按照“让蝗虫远离国境,为国备战”的预防策略,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移民地区的昆虫监测和及时预警,根据移民风险设定50万亩紧急控制任务。成立专业防控团队,储备应急防控物资,一旦迁入国内,立即启动应急防控。农业、农村、海关、林业、草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区、森林、草原、口岸的监测和入境检疫工作。
1.加密并在边境地区布置监测站。在农业区,沿中印边境、中巴边境、中缅边境,在200公里范围内的各县设立多个监测点,第一时间控制沙漠蝗虫的迁入动态。云南重点在怒江、德宏、临沂、西双版纳、保山等中缅中老边境地区设立至少15个监测点;西藏重点在中印、中尼边境地区,如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设立至少9个监测点;新疆重点在喀什、和田等中巴边境地区设立至少5个监测点。各工地将安排专人观察移民情况,同时动员群众做好监测工作,并尽快报告蝗虫情况。3月底完成分配,根据沙漠蝗虫发生季节从4月至8月进行观察。在森林和牧区,酌情监测沙漠蝗虫可能的迁徙路线。
2.建立一支专业的应急防控队伍。3月底前,农业和农村部门在沙漠蝗虫可能迁徙到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地区组建了50支应急防控专业队伍。,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每队按不低于2000亩的日作业能力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组织防控技术培训,开展应急防控演练,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一旦蝗虫进入沙漠,立即组织扑杀。林业、草部门在重点地区成立防控小组,做好必要的防控准备。
3.提前储备应急控制物资。根据50万亩应急防控预案的实施,提前储备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抗公路药物50-60吨,3月底前在云南逐步到位,4月底前运往西藏、新疆各县。同时,引导农药生产企业及时生产,一旦沙漠蝗虫大量移动,加快生产供应。适合飞机作业区,提前联系相关企业做飞行空作业报告,应对沙漠蝗虫大规模迁徙、入境等突发情况。
4.加强沙漠蝗虫防治的国际合作。密切关注和掌握国外沙漠蝗虫的发生发展情况,加强与粮农组织、巴基斯坦和缅甸的沟通,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前预测迁入中国的可能性。与“一带一路”国家分享治蝗经验,回应巴基斯坦等国治蝗援助请求,积极提供防控技术和必要的防控物质支持,降低沙漠蝗虫迁徙和入侵风险,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5.加强口岸监测和入境检疫。加强口岸疫情监测,加强非洲、印度、巴基斯坦进口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植物检疫,严格防止沙漠蝗卵、幼虫、成虫从口岸进入中国。一旦发现,应立即用杀虫剂处理。
国内农业区蝗虫的监测与防治。全面排查我国蝗虫隐患,根据中度胁迫的发生程度,提高防控准备水平,做好1000-1200万亩防控准备,在高密度地区实施化学应急防控,在低密度地区实施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确保飞蝗不起飞不成灾,土壤蝗虫不传播危害。
1.重点地区排查蝗虫隐患。对2000万亩飞蝗孳生地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是亚洲飞蝗孳生地、东亚飞蝗孳生地、西藏飞蝗孳生地和土壤蝗孳生地。
2.改善蝗虫紧急控制设施和设备。维修河北黄骅、山东东营、新疆塔城三个治蝗机场,重点维修机场跑道、医疗设备仓库、专业航空空喷涂设备、消防设备等。,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应急操作能力。调查重点地区蝗虫应急防控站设施设备使用情况,查漏补缺,维修保养机械,保持正常应急防控能力。
3.提高应急队伍防控能力。在天津、河北、山东和新疆等重点蝗区,加强应急防控队伍建设。5月前组建4-5支蝗虫应急防控专业服务队,配备相应的作业机械和防控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形成可抽调、可使用、可预防的有效治蝗力量。大面积发生时,应采取统一防控、联合防控、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理危害。
4.组织调度储备防控物资。根据规划的治理任务,提前准备了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子菌等800吨高效调路剂,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内蒙古、四川等16个省提前维护保养了施药机械,不足的地方及时补充填补,保证了治蝗需求。
草原蝗虫的监测与防治。按照应急防控核心区、持续防控扩散区、不定期区域严密监测的总体思路,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国内主要草原蝗虫灾害隐患。,重点治理亚洲蝗、西藏蝗、亚洲蝗、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等飞蝗,计划治理草原蝗虫4500万亩。
1.加强监测和预警。依托四级监测预警系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常规调查、路线调查和定点监测数据采集,充分发挥农牧民测量员的“侦察兵”和“前哨”作用,开展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和重要蝗虫的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和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易受灾地区。在常年发生蝗虫50万亩以上的县,要做好春季蝗卵越冬基地调查和出土蝗虫普查工作,摸清底数。实时掌握情况,指导防控。
2.准备防控材料。在重点蝗灾发生地区,大修或购置一批设施设备进行运营,以确保机场跑道和药库处于良好状态。紧急组织采购储备一批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拟除虫菊酯等治蝗剂,因地制宜做好飞机和地面设备运行准备。
3.加强应急响应。细化防控计划,自上而下加强部门协调、区域协调和协作,积极推进统一联防制、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强草原蝗虫专业防治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技能培训,提高蝗虫防治的机械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4.加强中哈中蒙边境蝗虫监测。重点关注蝗虫跨境迁徙的种群动态,做好应对工作。6-8月,重点关注亚洲蝗从蒙古向内蒙古转移,亚洲蝗和意大利蝗从哈萨克斯坦向新疆转移的情况,密切关注低空气流趋势,做好重点搬迁点防控准备。
第三,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与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等部门一起,建立了全国蝗虫灾害防治协调机制。按照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强化了防治责任,共同推进了国内外蝗虫防治工作。农业和农村部门负责农区蝗虫的监测和防治,林业和草原部门负责森林和草原地区蝗虫的监测和防治,海关负责出入境口岸蝗虫的监测和检疫。农牧交错带等跨境地区由农业农村部门和林业草业部门协调防范。
加强金融安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根据各自的预算渠道支持治蝗救灾,并适当安排资金组织沙漠蝗虫和国内蝗虫监测和应急防治材料的编制。同时,各地也要加大各种防控资金的投入,确保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
加强科技支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在害虫控制专家组中增加了沙漠蝗虫反应专家组,以增加专家人数。国家林草局成立了草原蝗虫防治专家指导小组,指导各地做好草原蝗虫防治工作。组织专家加强对沙漠蝗虫发生规律的后续研究,同时继续做好我国蝗虫防治关键环节的防治技术、新药和高效设备的协同研究,填补技术空白。在关键时期,派出专家组深入重点地区和防控一线,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控水平。
加强监督检查。适时组织蝗虫防治督导小组,赴我国边境地区和重点蝗灾发生地区检查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资金、人员和措施到位,指导各地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开展科普讲座,科学解读沙漠蝗虫传入中国的风险,积极引导舆论,防止投机误导,避免公众恐慌。及时宣传国内蝗虫防治工作的进展和监测防治成果的经验,增强蝗虫灾害可防治的信心。
1.《2020年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20年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7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