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杨
八年前,当我访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民族学研究所时,京特·施里先生给了我他最新出版的书《敌人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就像自己的人,没有客套,没有拐弯抹角,没有大家都知道的背景知识的繁琐叙述,开门见山。翻了几页,被他的观点吸引住了。
自从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结束,世界并没有迎来和平。主要变化是各种冲突从两种意识形态的旗帜变成了民族宗教的旗帜。因此,学术界和各国媒体的大多数人都声称,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差异,或者说不同群体的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是各种冲突的主要原因。
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是世界上一座强大的研究殿堂
在我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中,特别是在对我国边境地区一些民族关系的实地考察中,常常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和肤浅,对问题的本质没有足够的解释力。因为我接触和熟悉多年的不同民族的人和不同宗教的信徒,在日常生活的考察中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可以窥见他们对民族和宗教的真实态度,这与外人描述的明显不同。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冲突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并不像学者们在自己的论文和著作中描述的那样重要和决定性。
那么,当今世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群体之间不断的矛盾和冲突呢?多年的实地考察让我认识到,是各种现实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社会发展机会(个人和群体的),对矛盾甚至冲突双方的影响更大。如今,许多民族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学者都在围绕着民族认同的强化、宗教信仰的对立、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矛盾等问题,探讨思想分裂的根源和社会动荡的原因。本文从这些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淡化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我经常觉得这样的研究未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如何解释民族、宗教、群体之间的冲突呢?当今世界打着民族宗教旗号的各种冲突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通过多年的调查和收集,一直在试图分析案例,并得出一个清晰的想法。
敌人是如何制造的英文版
看了李军师先生的作品,感觉他的观点犀利,不凡。显然,在当今国际学术界关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讨论中,他的观点属于少数。但众所周知,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对于涉及人类命运的复杂情况,往往是少数人拥有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去认知世界,也就是能更早的识别方向。
德国马普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李军石先生
李军师先生和我同岁,现在65岁。刚认识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穿着随便,灰白的头发在脑后扎了一个长长的马尾辫。作为德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和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他的举止与周围温文尔雅的学者相比,给人一种违和感。看了他的文章,觉得更不羁的是他的思想和对流行观点的无情批判。他曾经告诉我,他是半个民族血统,他说他本质上是个农民。
他认为,在当今世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差异不是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他30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他从理论上提炼和总结了冲突的动力机制及其各种复杂的联系。在《为什么是敌人》中,作者驳斥了一系列刻板印象,特别是“民族和宗教差异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争和危机的主要原因”的假设。作者提出了一个“决策理论”,旨在说明哪些类型的身份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成为偏爱的对象,也就是说,包括民族身份和宗教身份在内的各种身份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人在不同场景下生存的策略和方式。认同的目标是适应环境,更好的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
李军石先生在非洲有30多年的实地研究经验
目前,各国媒体报道经常说,民族和宗教因素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内战的爆发和血腥屠杀。书中指出,族群是一种社会建构,民族不是一个自然实体,宗教的边界可以宽也可以窄。宗教本身不是冲突的原因,而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作者指出,纵观历史,很少有历史学家认为宗教战争是为了神学观点而战。同样,族裔不是族裔冲突的原因。
作者通过自己对非洲各种冲突的考察总结了自己的观点:族裔是在冲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有强制边界、排外政治或需要结盟时形成的,这就是敌意的上升。在冲突的时候,人们划分自己的群体边界比其他时候严格得多。换句话说,种族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李军石先生认为,有必要重新审查资源在冲突中发挥的作用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作者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每一场冲突都是一场资源之战。作者并没有完全否认冲突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即民族和宗教因素,但认为这显然是第二个因素。李军师先生的调查主要是在非洲各个民族和部落进行的。他通晓十国语言,娶了一个非洲女孩,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了可能。经过30年的调查实践,他积累了大量令人信服的案例。他说,从索马里的例子中至少可以学到一点:民族多样性本身并不是战争的起因,索马里的分裂和惨烈的内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索马里无疑是非洲最失败的国家之一,而索马里在民族和宗教意义上是最同质的。邻国肯尼亚有29种语言和不同的民族,但情况一直相对稳定。
基于我在边疆民族地区30年的调查,我和他基本上有相同的认识。但是我还没有把那么多案例总结成书,李军师先生的作品已经有俄、德、英三种版本。
八年前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希望有人把它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学术界。如今,精通德语和汉语、拥有人类学博士学位的吴女士已将其翻译成优美流利的中文。我相信这本书会对中国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杨生民
在中央民族大学
2016年12月14日
标题:为什么是敌人:种族和宗教冲突概述
译者:吴
定价:59.00元
装订:精装
发表日期:2017年3月
书号:978-7-5097-9711-2
百科目录
中文翻译导论
第一部分是绪论
1.为什么我们需要新的冲突理论
2.提出问题
3.这本书的框架
第二部分是理论框架
4.关于身份的决策理论
5.包容性和排他性战略的必要性
6.包容与排斥的概念工具:社会范畴及其交叉关系
7.作为社会学的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社会学
8.暴力市场和自由选择
9.民族标志、标记和身份标记——东非案例
10.伊斯兰和非伊斯兰社会的清洁和权力概念,以及原教旨主义的幽灵
11.语言和种族
第三部分是实证框架
12.冲突调解与和平解决:索马里和平进程的经验
13.关于方法:如何进行冲突分析
14.重新审视和平进程
识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为什么是敌人”的购书页面
转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人间万象”,已获微信官方账号授权。
关注“人性”
掌握人文学术信息,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1.《何故 【重磅】杨圣敏 | 何故为敌?差异并非冲突的根本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何故 【重磅】杨圣敏 | 何故为敌?差异并非冲突的根本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7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