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净化塔实为行为艺术?治霾之路究竟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6-10-21 17:0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舆情监测室 朱立雅 王帝
昨日傍晚京城一场雨,驱散了近几日的雾霾天。
深秋已至,雾霾也悄然“登场”。自10月18日中午开始,北京市颗粒物浓度持续上升。据媒体报道,截至19日12时,重度污染已持续19小时,其中6个监测点达到严重污染级别,且呈加重趋势。
20日,北京的天空虽然依旧未见太阳,但是能见度相较前两日已有明显好转,根据气象台信息显示,天未晴是阴天所致,而非雾霾。好在昨日傍晚一场及时雨,让大家可以清爽度过本周最后一天工作日。
今年已是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第三年,据《计划》规划,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社会各界可谓集思广益。而在近日,随着今年雾霾天的来临,一则有关北京雾霾净化塔的新闻,再次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引各方热烈讨论。
治霾之路上的“神器”
其实,早在今年8月,中国环保在线就对该“雾霾净化塔”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报道称,这个世界首款“雾霾净化塔”将于9月在北京展出,该产品可以吸入被污染的空气,而据此款雾霾净化塔的设计师丹·罗斯加德介绍称,只需36个小时,这座净化塔就能除掉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内百分之七八十的空气杂质,设计师还计划将收集的雾霾颗粒压缩成“黑色宝石”并制作成戒指。
几年前,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来到北京参加设计周活动,正好遇到了严重雾霾,他被眼前的景象所震动,决定以设计师的方式来改变现状。回到荷兰后,罗斯加德便召集自己的团队,设计了一个超大的空气净化塔,用来净化空气,吸收雾霾。
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尝试后,2015年,罗斯加德终于与他的团队设计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真空吸霾器”。目前,该雾霾净化塔已在北京798艺术区亮相,并已进入进行调试和测试阶段。
其实,类似于此的“治霾神器”还有不少。自2013年治霾行动以来,全国多省地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可谓大煞苦心。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在少数。2016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据称,该装置可以通过去除大气环境中的PM2.5及NOx、SO2等雾霾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从而有效控制雾霾形成。2015年1月,郑州市曾出现雾炮车消霾。据称,其喷射的水雾颗粒可以达到微米级,从而分解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尘埃等,起到缓解雾霾的作用。此外,浙江大学特聘教授俞绍才也曾提出“喷水治霾”的方法,称在高楼及高塔的顶上向建筑物外大气喷水,能够减少空气污染,遏制严重的雾霾。
但无一例外的是,或多或少,网民都会对其效果有些疑虑。
“治霾神器”被质疑“样子货”
两个月后,当该净化塔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时,却带来了一波专业质疑。
《雾霾净化塔实为艺术品治标不治本》《中方负责人透露“雾霾净化塔”为艺术品 治标不治本》《北京“治霾”神器引关注专家:效果有限似行为艺术 》《专家称北京雾霾净化塔效果不如找布盖工地》《北京空气一糟糕雾霾净化塔就走红》等文章相继而出。据媒体报道称,该“雾霾净化塔”项目的中方负责人王刚向记者坦言,雾霾净化塔对于雾霾的治理只能起到治标作用,主要适用于一些小范围的公共场所,不可能靠这一个塔就能把整个城市的雾霾问题完全解决。
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教授吴兑则表示,治理雾霾要考虑能耗比的概念。按照雾霾净化塔声称的效率,36小时内可净化足球场大小空间内70%-80%空气。北京市的面积为1.64万平方公里左右,大约相当于230万个足球场。雾霾净化塔的净化效果应该是有的,但是从能量消耗等经济角度考虑,在雾霾治理上是不可行的。
另据媒体报道称,曾有一位专家计算,在严重污染条件下,PM2.5浓度为200微克每立方米,该塔每小时吸收PM2.5总量为30000×200×0.001×0.001×75%=4.5克。按照该数据,该塔每小时吸收的雾霾量还不到一勺盐的重量。该专家调侃:“还是去找一块布盖一下工地吧!”
截至2016年10月21日14时40分,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舆情数据共计3090条,其中新闻879篇,APP新闻347篇,论坛及博客222条,纸媒14篇,微博原文450条、转发195条,其它689条。
针对该雾霾净化塔,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分析了2000条网民评论发现,多数网友对这一“治霾神器”的真正作用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雾霾净化塔或为艺术品。
@石查卡:艺术家设计的,嗯!是挺好看,能不能用就不知道了。
@兰巍:艺术家设计的,请问你兼职科学家了么?
网易网民:这玩意不是科学家设计的而是艺术家设计的?你确定这不是行为艺术?
超三成网民对治理雾霾继续建言献策
网易网民:治理雾霾,建议修订雾霾认定标准。
近两成网民认为对于努力研发治霾产品的事情应该多加鼓励,而非激烈谩骂
@马向远:当初设计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叫好,少男少女都被感动,全微博疯转。结果人家真落地了,全都是来骂的,也真是够了……
用户5391385620:不管有用还是没用,它都体现了这个外国人对北京雾霾的关心,对北京人民的关心,这份关心就难得。
专家:雾霾净化塔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治理雾霾之路,注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的,从各方齐出招就可见,治理雾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心愿,甚至这场“战役”还受到了国外友人的关心和帮助。在众多的治霾神器中,雾霾净化塔,它的象征意义也许大于实际意义。对它的关注与努力,正代表了雾霾之痛,关系到大多数人。
也许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所言,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国正公开表示,引进雾霾塔的主要考量是基于其警示作用。塔因霾而生,只要雾霾存在,塔就会存在。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委员冯嘉则认为,我们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速度要比净化速度快的多,塔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只是安装一个塔,那么最多也就算是一种行为艺术,教育、警示意义会大于它本身的实际意义。
那为何雾霾净化塔在舆论场上被频频吐槽?中青舆情分析师认为,“治霾神器”被质疑,甚至苛求的背后,凸显的则是公众对治霾行动的期望。这期望很高,高到无法容忍一丝一毫的作秀;这期望也很低,低到只是希望还子孙后代一个蓝天。
霾不散,“战”不停。
1.《泰山论坛 雾霾净化塔实为行为艺术?治霾之路究竟在何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泰山论坛 雾霾净化塔实为行为艺术?治霾之路究竟在何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