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老师常说他是“调皮蛋”,同班同学总夸他讲义气,而最近的一件事,则让这个沈阳小男孩变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好榜样”!

3月2日,开学第二天。

辽宁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本学年第一次升旗仪式上,多了一个特殊的环节:沈北新区虎石台派出所所长杨晓枫代表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公安分局,将一座闪闪发光的奖杯颁发给了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少年。

瘦瘦小小的身影,在全校师生的瞩目下,仿佛镶上了金边。少年黑黑的脸庞,也透出了挡不住的羞赧的红晕。

少年名叫申璧函,前几天,他还是老师们嘴里时不时“闯祸”的“调皮蛋”,今天,他就成了同学们眼里羡慕的“好榜样”。

这里面究竟藏了怎样的故事?

这还要从前几天说起……

申璧函是沈阳沈北新区虎石台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2月22日下午,申璧函和妈妈从补习班回家,活泼好动的申璧函在途经一个小区时,发现小区围栏上挂着一个绿色的布袋。“兜子挺大的,得有我上半身这么大,”申璧函一边比划着,一边讲述着当时的情景,“因为兜子挂得比较高,我费挺大劲才把它拿下来。”

见儿子如此“手欠”,申璧函的妈妈刚想呵斥,可责备的话还没说出口,申璧函反而先喊了起来:“妈妈,妈妈!你快看,里面全是钱!”“我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但是我觉得不管是谁丢的,肯定得老着急了。”申璧函说,头一次看见这么多钱,他既惊讶又着急。

“说实话,看见一兜子的钱,我也是蒙的。”申璧函的妈妈薛晔告诉记者,第一反应就是等失主。“这么多钱丢了,估计失主肯定会来找的,于是,我就跟儿子说‘咱俩等等’。”申璧函听了妈妈的话,用力地点了点头。

可是,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母子俩一直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等来失主。“我自己守着这么多钱,心里还挺忐忑,特意把孩子的爸爸和舅舅都叫到了现场当保镖。”虽然当天天气很冷,可是因为焦急,申璧函头上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咱们还是报警吧,让警察叔叔帮忙找失主。”在申璧函的建议下,舅舅拨打了报警电话。

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派出所杨晓枫所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安排民警赶到事发现场将钱取回,回到派出所后,经大家清点,钱款竟然多达26万元!

于是,民警立即展开了寻找失主的工作。可是兜子中没有任何类似取款凭条等有用线索。杨晓枫带领民警调取了小区门口以及周边的公共视频录像,仍一无所获。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民警李成旭发现扎钞纸上有银行工作人员的名戳。“这个名戳上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姓氏十分少见,根据这个唯一的线索,我们又开始查找。”

经过多方努力,民警终于通过名戳找到了银行当时办理这笔资金业务的工作人员。在银行相关人员的配合下,民警调取了取款时的录像以及取款记录,确定了取款人身份。

“通过查找银行当天大额取款的信息,经过核对,观看银行视频记录,终于找到了取款人。这时候,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了。”杨晓枫所长回忆说。

事不宜迟,民警李成旭拨打了取款人电话。令他意外的是,接电话的男子先是对当天取钱的事矢口否认,后又说只取了2万元“零花钱”,最后又告诉民警自己“不差钱”。

“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不太对劲。”李成旭马上又联系了该人所在社区。社区干部证实,该男子患有精神疾病。经联系该男子的父母后得知,这26万元钱,正是家里的房屋拆迁补偿款。

2月23日下午,该男子的父母来到虎石台派出所,核对无误后,办理了相关手续,26万元巨款完璧归赵。握着民警李成旭的手,男子母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说:“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太感谢了!”

假如你丢了一个钱包,里面没有钱或装满钱,你觉得哪种情况下钱包被归还的可能性更大?大多数人猜的是没钱的钱包,因为捡到的人觉得无利可图,就会归还失主。然而,最近一项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世界各地,如果钱包装满了现金,人们更有可能把它归还给失主。

这项研究由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展,分别在40个国家进行了持续3年的社会学实验,结果发现,如果钱包里没有现金,40%的人会退回丢失的钱包;当钱包里有少量的现金,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1%;而如果钱包里有大量现金,72%的人会把它还给失主。且这一规律似乎没有文化差异,在40个国家中,38个国家的人都表现出类似的“拾金不昧”行为。

这一切貌似与“人是利己的”观念背道而驰。研究人员自己也感到惊讶,他们还邀请了200多名普通人和经济学家对钱包归还结果进行预测,结果所有人都“失算”了。那到底是什么驱动人们做出了拾金不昧的行为?研究人员认为利他主义起了作用。

除了在钱包里面放钱,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附带实验:一些钱包里有钱和一把钥匙,而另一些钱包里没有钥匙。结果显示,人们更有可能归还有钥匙的钱包,这表明他们归还的部分原因是对失主的“损失”深有体会,替失主着急。

自我形象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在几个国家进行了调查,让人们想象一下丢钱包、捡钱包的场景。总的来说,人们认为拥有不义之财相当于偷窃,而这会破坏他们对自己的道德认知。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确实关心别人的福利,也不愿意把自己视为小偷。

1.《小学生捡到26万元巨款 失主竟否认 还说自己不差钱!啥情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生捡到26万元巨款 失主竟否认 还说自己不差钱!啥情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8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