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小巴给大家推荐一本最近很火的书
并奉上读书笔记一篇
希望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能在文字的世界
丰盛自己的内心
大风起于
青萍之末
人人身具两重性,有阴则有阳,既有道德伦理,又有贪心私欲,这绝非人世间的力量可以消灭。
作为一个皇帝,万历一生有八子十女,但他唯一钟爱的是皇贵妃郑氏。郑氏和万历有着共同的读书兴趣,常能陪万历挑灯夜读、谈古论今,她看透了万历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实则既柔且弱,内心寂寞。基于这种了解,她最大的发挥了一个妻子可以起到的作用,她对皇帝向来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嘲笑皇帝,又能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增加信心。这种精神上的一致,使他成为了万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他所能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最好的礼物就是立他们的儿子为太子,这是对她一生荣华的承诺。可偏偏郑氏的儿子常洵为第三子,恭妃王氏之子常洛为长子。
如果说我们的帝国实行法治,假如皇位继承可以由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法庭来判决,那么皇帝胜诉的可能性相当大。第一,长子常洛并不天生具有继承大统的权利。因为皇帝的儿子在册封之前统统没有名义,否则就用不着举行封太子或者封王的典礼了。第二,立长不立幼,只是传统习惯而不是强制性法规。永乐是洪武第四子,他以清君侧为由从侄子建文手中夺走皇位,如果坚持这种优先顺序,岂不是在质疑永乐的合法性?第三,根据洪武皇帝的规定,立长不立幼中的“长”是指嫡长子,这取决于皇子母亲的身份,出生顺序为次要。子以母贵,常洵之母为皇贵妃,常洛之母为恭妃,这在祖训前也大可商酌。第四,如果非立常洵,完全可以废皇后立郑氏,使常洵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在本朝历史上,宣德、成化、景泰、嘉靖都有废后之举,并未发生政治波澜。
可是万历和朝中大臣以及郑氏都懂,法律只是摆设,“四书”伦理为主宰,没什么理论能够与圣贤教导相违,即使皇帝也做不到。全天下人都知道,父亲不能偏爱子嗣,男人不能因宠爱女人而随意改变长幼之序。
万历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发表违心言论,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也缺乏可以密商的智囊,而与他接触最密切的内阁大学士也以群臣发言人自居。实际上,他是一个孤独的君主,或者说,一个被文官团孤立的君主。
群臣对立储之事紧追不放,万历内心愈发烦闷。历史的经验告诉这些大臣,立储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这种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面前,没有人能够明哲保身。今天无意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将来都会变成犯罪的证据。
文官们以圣贤之道不断劝谏君王,甚至辞官回乡。一方面,他们以仁义道德标榜自己,以自我牺牲为荣;另一方面,升迁的诉求,摆在眼前的诱惑,让他们难以自持。阴阳之道,从来都是并驾齐驱。
在圣贤之道要求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文化气氛中,精神与物质越离越远,难以弥合,文官的生存之道即是抱团取暖。他们不断的通过圣贤之道规范君王,将君王纳于全体文官的控制范围内,希望君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这样他们才能过稳定又舒适的生活。
终于,他们强迫万历立长子常洛为太子了。
此后,皇帝仍然是皇帝,但是再也不愿做任何使他的文官快意的事,他的屈服带着报复和仇恨。
各种法定的礼仪仍在举行,只是皇帝不再出席。高级职位空缺,他宁可空着也不派人替补,文官们已经基本没有了升迁机会。臣僚们的抗议不断的呈奏上来,他一律不批示,不返还。有些官员觉得自己无法再执行任务,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挽留也不同意。吏部建议对擅自离官的人进行追究,万历同样置之不理。除了不理上述性质的奏章,其余的事情,万历还是认真批阅。
大风起于青萍末。
从登基开始,张居正、冯大伴、母亲、朝中其他官员就在不断的要求、规范这个年仅9岁的孩子。他是皇帝,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与他平等。即使是同榻而卧的妃嫔,对他也是各怀心思、心口不一。他的孤独和寂寞,他的抱负和理想,没有人理解。直到郑氏出现,为他的生活添了希望和动力,他开始勤于政务,希望能做出改变,至少在他心爱的人眼里,他不再是一位优柔寡断的君王。
对他而言,郑氏是恩人,救他于孤独之中。
对群臣而言,郑氏是敌人,随时威胁群臣的荣华甚至性命。
可叹万历一生,桎梏于皇宫之中,周旋于群臣之间。惶惶于先帝遗业,大明江山。悔恨于无能为力,心有不甘。
1.《『万历十五年』: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万历十五年』: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