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来自日本唐招提寺的东山魁夷隔扇画乘坐新鉴真号轮船抵沪。“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即将于12月17日至2020年2月16日亮相上海博物馆,12月12日记者提前走进上博二楼展厅一探究竟。现场已经还原成唐招提寺供奉鉴真和尚像的御影堂的样子,布展接近尾声。此次展览内容策划、上博展览部金靖之正为展览志愿者做培训,顺着她的指引,可以想见那些精美的隔扇画可以一扇扇推开,打开《涛声》,迎面而来的是《山云》……这些从构思到制作完成花费了10年心血的巨制,是东山魁夷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往日,它们守护着鉴真和尚像而鲜为人见,不久之后,它们将向中国观众打开。

画鉴真眼里的日本山水

东山魁夷(1908-1999)是一位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风景画家,他的作品受到包括日本皇室在内的各界人士青睐。1971年东山魁夷应唐招提寺之请为御影堂内的壁龛、拉门绘制图画。为此,他潜心研究鉴真的生平与唐招提寺的历史,遍访日本自然景观。

在日本画家笔下,中国风景往往是笼统的山水,日本风景则会有特定的地方。东山魁夷反其道而行之,在《山云》和《涛声》中画了笼统的日本山水,中国则是特定的扬州、黄山等景。因为鉴真最后东渡日本时已经失明,东山魁夷用这种朦胧而幽远的手法,来表现鉴真到日本后所感觉到的气息。

《涛声》陈列的空间相当于客厅,顺着展线空间逐渐转向内室,画面颜色也逐渐从东山魁夷最爱的群青转为黑白水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6年东山魁夷作为日本文化界代表团一员访问中国,之后连续两次来到中国实地写生,完成了《扬州熏风》《桂林月宵》《黄山晓云》的创作。在唐招提寺御影堂安放鉴真和尚坐龛的正房,画的便是《扬州熏风》。“这是东山魁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水墨作画,画中可见扬州瘦西湖上雾气蒙蒙,风吹拂着杨柳,就像唐诗里描绘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景象,那是鉴真最熟悉的故乡风景。”擅用色彩的东山魁夷为何要用水墨作画?金靖之分析,由于鉴真是中国人,却永远留在日本,因此东山魁夷用中国的水墨描绘中国山水的方式,让他仿佛回到故乡扬州,以此纪念这位先贤。

古代“连环画”中看鉴真一生

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了弘扬佛法,他把日本天皇赐给他的宅邸变成了学习戒律的道场,也就是唐招提寺。想要完整了解鉴真东渡的故事,除了看展墙上的《鉴真与唐招提寺年谱》外,还可以欣赏《东征传绘卷》。该绘卷绘于1298年(永仁六年,日本镰仓时代),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辉煌一生。大部分故事情节根据日本奈良时代(710-794)著名学者淡海三船(722-785)编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绘制。1298年由唐招提寺的下属寺院,地处镰仓的极乐寺僧人忍性负责规划制作,进贡给唐招提寺。作品由镰仓的画工六郎兵卫莲行绘制,书法大家藤原宣方等人分别书写叙文。当时共有十二卷,十五世纪后期演变成五卷的形式。

《东征传绘卷》画面丰富精美,人物动作、表情生动有趣。金靖之介绍,这种绘卷和后来的连环画、漫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先有一段序文,再有画面描述。“以前日本看这种绘卷只能打开比肩宽,看完一部分卷起再打开下一部分,和中国的手卷一样。”此次上博展出其中两卷,卷二的展出时间是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卷五的展出时间为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

在展览中,还可以看到8世纪文物“唐招提寺”敕额,四个大字为竖排双钩体,刻于木制匾额之上,这块匾额最早挂在鉴真的讲堂上。亮相此次展览的还有鉴真画像、金龟舍利塔等。1980年,鉴真和尚坐像在书法家赵朴初的促成下回故里展出,赵朴初也曾为东山魁夷来中国取材写生奔走相助,此次展览中还有赵朴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礼赞》等,作为中日两国友谊之桥的纪念和见证。

1.《辉煌一生 打开东山魁夷隔扇画,看鉴真辉煌一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辉煌一生 打开东山魁夷隔扇画,看鉴真辉煌一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