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办学,促进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从校长负责制到引进优质外部资源,我们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努力营造“森林”
当年嘉定率先推行校长聘任制,一批理想的新校长脱颖而出
1994年,嘉定区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区。当时国家教委说“嘉定经验”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有示范作用。当年4月10日,《解放日报》头条报道“嘉定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引起关注。
“启蒙嘉定”的美誉广为流传,今年恰逢建县八百年。如何用现代取代传统?嘉定在突破创新,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学校敞开大门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
从纯农村学校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曾几何时,以科教闻名的卫星城嘉定,除了少数优质资源外,广大农村与中心城市的教育差距很大。如何办好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
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始于1985年。10年改革,村校合并。在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十年里,这些不仅仅是表面的。从嘉定名师钱梦龙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如何调整和改变师资队伍和观念机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尤为关键,从“我要当校长”变成“我有资格当校长”。2003年,嘉定教育系统首次在全市推行校长聘任制、竞赛制和任期目标考核制。现任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卢光远通过竞争率先出任楼堂中学校长,一大批有理想、有激情的新校长陆续上任。2006年,嘉定率先实施校长录取制度。校长准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校长准入门槛,初步实现了校长由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到2018年,嘉定将有11名在职特级校长和17名特级教师。
传承启蒙之风铸造素质教育。教育嘉定优良传统,可以启迪思想;当代素质教育的实践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提高途径。2013年,嘉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基于嘉定的文化传承、区域定位和未来发展,素质教育的追求是发展“高品位、高质量”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内涵的整体提升。
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人。在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基础上,2018年颁布了《嘉定区教育系统促进校级领导干部上下的实施细则》,深入探索了“能上去的,平上去的,平庸下去的”干部选拔退出机制。同时发布了《嘉定区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纲要》,增加了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序列,首次通过笔试选拔出校级后备干部。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其次是一个学术团队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者的情怀和理想。嘉定区依托“嘉学院”平台,跨境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校长、教师定向培训。教研活动可以全区共享评论,高效平坦。随着就业机制的不断探索,完善优秀教师的引进、轮换和激励制度,实施学区和小组教师“一盘棋”就业改革。
办学机制活起来,打造一批好学校
老师就像“刀刃”,越是打磨;学校表现才是“杀手”。嘉定教育40年来,从校长负责制和职称改革,到课堂教学实验,重视职业教育,开放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聘请校长,使办学机制活起来,造就了一批好学校。
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布局是一场大博弈,需要思维创新,实践改革。在全面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嘉定区委区政府提高城市活力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活力城市目标的指引下,嘉定正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的期望,坚持“借力提升,增强内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嘉定大力引进优质资源,优化教育布局。依托科研院所、大学和专业教育机构,形成跨区域办学联合体,开辟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渠道。一方面,围绕嘉定城市发展规划,引进高端教育品牌,汇聚名校教育资源,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世伟教育集团、中科院上海分院、黄埔区教育局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先后引进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二初级中学、同济附中小学、中科院实验学校等14所高端教育品牌学校。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封闭学区集团化建设,产生教育合作力量。从2015年到2018年,共建立了6个教育小组和4个学区,学区覆盖了整个地区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各学区、团体加强学区、团体的内外联动,完善办学效益评估机制,在学校管理紧密结合、课程与教学相互衔接、教师培训与学习环节衔接、教研方式改革、绩效考核优化、党建社区运行等方面梳理形成区域经验。
同时,应发展包容性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合作联盟,探索共赢发展模式,完善联盟合作模式,实施品牌课程建设、优质园区推广、鹅类开发、民办园区规范管理四大工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推进3岁以下儿童托幼服务管理,设立区级托幼服务指导中心,加强业务办理,逐步形成接纳、服务、管理、培训、指导的一体化工作模式,为更多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服务。
“新计划”和“强校工程”带来新机遇
每一次转型都给嘉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嘉定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升级机遇。
2015年以来,嘉定区积极推进综合教育改革,以人文和科技为重点,为学校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推进“慧雅读书”计划,慧雅乐瞳等。建设科技集散中心和区域科技“清”课程体系,逐步构建以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与科技并重的区域特色综合教育改革。学区分组、学前教育精细化管理、新鹅计划、教师“区管校聘”等“两圈四区”的区域经验模式,成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典型案例。
今年,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嘉定区白银路幼儿园、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徐航分校等6所新学校通过优质资源的辐射,在嘉定新城、南翔镇和城北大型居住社区开设,形式各异,特色鲜明。有与大学密切合作的典范性成果,有该地区知名小学的辐射扩散,有多园区的深度实践。不同模式的出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所百年名校——七良中学诞生于秋霞浦公园。在卢任校长之前,他面临着当地学生的严重流失。今年4月,七良中学试点一体化办学,成为嘉定区教育学院教学改革基地学校,创新管理模式,探索新中考改革。鲁认为,融合教育不是合作教育,而是深度合作。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重点学科的工作室,参与了市教研室的课程领导项目。
8月17日,嘉定率先召开全市加强初中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加强嘉定区初中建设的实施意见》。七良中学、联川实验学校、华江中学、马路育才联合中学等12所工程实验学校实施了点面结合的质量攻关计划,通过改进课程教学、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区教育局将对全区36所初中进行分类,进行动态评估,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
今年,嘉定区还推出了“教育综合改革新方案”,旨在解决深层次的瓶颈问题,推进机制深度改革,创造和释放制度创新红利,确保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教育家和科学家一样,就在我们身边。校长和教师如果在实践中提炼教育思想和理念,持之以恒,就有可能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嘉定40年的教育改革,不仅限于“青菜炒萝卜”,而是要打造一个“森林”,而不是一个“盆景”。在教育的理想和情怀上,要做好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嘉定区教育局局长魏尧说。
整合科技资源因地制宜办学
学区分组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嘉定一中——搭建知识与现实的桥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嘉定一中在20多年前就开始实施科技教育。多年的努力使这所学校硕果累累。20多年来,嘉定一中学生一直在“上海中学生应用数学竞赛”中名列前三,连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学校以“开放”和“创建”的方式运作,坚持以校本特色为前提,通过高校引导、校企结合、跨境共同努力,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中科嘉义教育集团享受中科院丰富的专家导师和实验室资源,通过大学、中小学课程实践科技;通过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享受大学专家导师课程,实施大学预科课程和通用科技课程;通过“中澳沪剧合作办学项目”,我们享有专家、沪剧老师等优质资源,实施中文原版阅读和阅读课程、戏剧课程、校本文学、历史、哲学课程,突出科技和人文两大特色。是“上海市中学生创编教育基地”和“上海戏剧特色学校”。
学校还开设了各种科技专题课程,致力于培养嘉义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素质。比如创建嘉义创新思维广场,创建面向未来的自习室空;研究步行课程致力于培养嘉义学生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启动“课程+课堂改进”计划,关注兴趣,激发潜能,配合新高考改革,努力完善课程和课堂。
◆颖园教育集团——打造精品课程群辐射群
英园教育集团由英园中学、英园小学、新城路小学、联川实验学校、华亭学校五所学校组成,以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理念,打造九年制集团课程群。英源教育集团在课程建设中遵循“统一而不同”的原则。颖园教育集团在2015年成立之初,就开始挖掘各个学校的课程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优质课程群。名为“颖园教育集团人文空实验室”的课程群包含40多门课程。
集团共享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硬件资源,重构评价机制,跨越“临界点”,打造高素质教师储备库。同时,鼓励优秀教师在小组内灵活流动,跨学校参加兼职课程。集团推出的“跨越临界点”培训计划,让集团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发展点。今年9月3日,“颖园教育集团跨越临界点教师研修班”成立,集团新成员华亭学校共6名教师成为研修班成员。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是颖园中学自2013年嘉定区启动“慧雅阅读”计划以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在专家的指导和全体语文教师的努力下,学校编写出版了两本校本阅读教材《走向自考语文教程》,在集团内部的联川实验学校和区域内其他兄弟学校推广。颖园中学的阅读体验在不断传播,阅读成为了该群体的特色课程。集团内的学校也陆续开发了阅读平台,成功搭建了贯穿9年的在线阅读平台。
◆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让学生用磁性课程学习和生活
早在2007年,作为跨区域联动的探索性尝试,曹杨二中连续两轮委托管理嘉定区江桥中学。现在,江桥中学更名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成为了周围人眼中的好学校。
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作为嘉定区的一所公立初中,开发了一门原创的“磁性”课程,旨在“做人”、“学习”、“生活”、“有特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样的教育体验。磁性课程要求全校空像一个充满张力的大磁场,师生之间充满有机互动、学习、研磨。要求教师让每节课都富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学校也实现了从农村普通学校向城市现代优质学校的转变。
为了办好新学校,华江中学自成立以来一直受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的委托。两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即一个管理团队,一个管理制度。曹杨二中江桥实验中学校长王建梅表示,学校进一步实施了个性化定制,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两校将开展联席会议、联合培训、联合教研、联合项目研究、联合展示等一体化教育行动,真正做到课程统一、活动同步、资源共享、质量平等,共同促进师生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用飞行课程的梦想创造精彩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刚刚走过五年办学历程的九年一贯学校,以“一花一世界”为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不同的人生和精彩的事物。
学校全力打造“精彩课程”,努力让每个人都成为精彩的人,让每一天都成为精彩的一天,让九年成为学生积极发展、健康成长的美好时光。“精彩课程”的“精”,就是精细的管理、精致的教学、精致的活动、精致的环境,使学校成为每一位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色彩”是指色彩丰富的校园,其中基础课是主色调,延伸课是亮色,探究课是亮色,德育课是暖色,英语课是强化色,从而构成“色彩丰富”的校本课程。在基础课校本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推出“长短课”、“大小课”和“分层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莎士比亚戏剧课程组”是延伸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四个板块50多个科目,包括中英文阅读、美术表演、道具制作、海报,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今年“莎士比亚戏剧课程群”正向升级版迈进,同学们都在体验着不一样的学习。学校推出“学习周”创新举措,即每个年级设置一段集中课时,将学习活动与“项目”相结合,以“主题”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书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是我们的书”。“研究性课程”是学校探究性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每项探究活动都有一年的课时支持。不仅有文学寻根系列,如绍兴寻根、金陵游,还有海外留学课程。在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自我修养。
◆私立嘉义联合中学——游走在科技探索的海洋中
每个周五下午,在私立嘉义联合中学,学生可以从12门科技拓展课程中进行选择,在科技探索的海洋中徜徉。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优秀的教师队伍,有一支乐于学习的科技咨询团队,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和有效的保障机制。自2016年起,佳艺联众加入中科佳艺教育集团的直通车课程,学生享受无人机、编程、数码艺术等科技教育课程。
学校做优秀的科技校园活动,坚持“我的活动就是我的主人”,每年广泛发动学生。从设计主题来看,科技校园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交给学生,而教师和辅导员则成为学生的助手。去年的科技节,结合校园开放日,学生们设计了“星球之旅”活动,向全区1300多名小学生家长和学生介绍了嘉峪关的科技特色。
学校通过定期会议、培训、评估和保障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学校创建的“科技工作站”给了学生更多实践和探索研究的机会。两年来,学校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449项,其中团体奖6项,国家奖22项,市级一等奖22项,区级一等奖57项。在“明日科技之星论坛”等创新竞赛中,“青年科技创新工作站”名牌被打磨。
◆嘉定一中附小——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嘉定一中附小比较特殊。科技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班都有一个以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命名的特殊班名,如牛顿班、钱学森班、爱迪生班、达尔文班、屠呦呦班等。,很抢眼。
2015年,嘉定一中附属小学在嘉定一中旧址正式成立,嘉定一中已有90多年历史,人才辈出。作为嘉定区第一所公立小学,学校成立了校务会,并与上海光学与精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连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理事单位的科研院所合作,将课堂延伸到这些高科技企业,并邀请科学家入校,丰富孩子的视野。
孩子去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进行科技访问。博士报告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感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魅力。学校利用委员会的资源,把教室搬到了一家高科技公司。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举行。“人为什么会慢慢变老?”“草莓为什么会有小黑点?”……在科技特性的渗透下,孩子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问“为什么”。学校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带着嘉义附小的特点,第一辑已经正式和小朋友见面了。校长何岚表示,学校将立足于嘉忠内部信息,充分整合科研院所等理事会资源,注重“科技+”与日常教学的融合,使科技教育实现无缝渗透。
◆南翔学区——多孵化“家里好学校”
古一小学和南翔小学属于南翔学区。6年前,为了让古一小学成为一所起点高、家长放心的学校,在嘉定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南乡镇协调调配教师,先后将南乡小学等几所老学校的骨干教师调至古一小学。
作为一所年轻的新学校,古一小学的新教师比例超过50%。近年来,在南翔镇“人才柔性流动”、“种子教师”和“三个工程”的支持下,缺乏经验的教师迅速而稳定地成长。学校共享南翔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南翔学区的数学教学与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南翔小学特级数学教师朱燕青每学期都采用“通-断-通-断”模式,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理念,提炼出最适合、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学区数学教研模式得到成功推广。
目前,南翔学区拥有20多个教育单位,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新建5-7所公立学校。小学段负责人吴宝英说,这所六年多前创办的古彝小学,现在已经成为了家门口的好学校。“从一个更好的老师到一个更好的学校”,南翔学区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将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迁移到其他新的学校,形成南翔地区良好的教育生态。
◆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开启儿童阅读的新视野
阅读是启迪儿童心智成长的教育路径,是形成良好品格和完善人格的生活方式,是以德育人的重要策略。拥有55年历史的上海市嘉定区示范幼儿园,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阅读童心世界”为理念,实施“尊重自然、培养灵性、发展个性”的“童心教育”,以“智能阅读”课程建设为重点,长期开展幼儿阅读研究,逐步形成“阅读滋养童心”的特色
幼儿园作为嘉定区学前教育的窗口,近年来致力于优质学前教育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充分发挥以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STEM项目实验基地、嘉定区综合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嘉定区学习基础素养工程学校、嘉定区学前教育“惠雅阅读”工程实验基地等五个实验项目的优势。坚持“智慧读书”之路,着力培养智慧读书、善于表达、喜欢探究、喜欢交流、热爱运动、有自信的聪明孩子,不断追求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幼儿园园长周表示,幼儿园以此为契机,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打造“智能阅读”课程背景下的“智能教学”,营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儿童多元化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育环境,让阅读真正成为幼儿园文化的基因,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注入丰富营养,为幼儿园优质特色奠定基础,让每个人都精彩。
◆上海大众工业学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匹配度
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上海大众工业学校作为代表上海参赛人数最多的学校,最终以4金5银9铜的好成绩获得了18名学生,比赛总分在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名列前茅。
依托首批国家示范学校的成果,学校重新规划整体建设,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课程群与岗位群对接的“两个对接”目标,学校完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专业群建设,探索职业教育板块衔接体系改革。在总结国际水平试点、现代学徒制、双证书一体化等市级重大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
校长冯明表示,学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要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现实,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汽车为强势产业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为重点,逐步发展数控产品质量检验专业(专业化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方向)、新能源汽车、汽车联网、机器人等新兴高科技相关专业(方向);现代服务业专业结构稳定发展,逐步完善和优化。
2018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非凡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嘉定教育)
1.《嘉定教育 非凡年代的印迹——嘉定教育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嘉定教育 非凡年代的印迹——嘉定教育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7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