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素质是指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首届世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大会于9月17日开幕。根据中国科协的数据,截至2018年,中国具有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接近2020年底达到10%的目标。虽然中国公众的整体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全球排名仍然不高。
基础科学知识变成“冷知识”
201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标准》,规定了公众应具备的基本科技知识和能力。其中很多知识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环保、健康、急救、防灾、事故救援等。然而,在北京街头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公众对科学素质相关的一般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
记者:火灾现场如何自救?
公民:先捂住鼻子,然后找个嘴或者走廊跳下去。
记者:如果发生地震,你知道如何在灾区生存吗?
公民:我知道的比较少。
记者:海水不能直接消耗。为什么?你知道吗?
公民:不知道。
记者:你知道什么是公众科学素养吗?
公民:不知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众对灾难和事故救援的知识相对较多,对其他知识和技能关注较少,甚至认为是相对不常见的“冷知识”。那么,掌握这些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有什么用呢?从大的方面来说,这和国家的发展有关。根据国际经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学素质高的公众比例至少要达到10%。对于个人来说,效用更明显。例如,“抗生素是否能杀死病毒”在许多人眼中是“冷知识”和“小知识”,但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指出,这些知识可以直接影响个人健康。
"
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我国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知道,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人们迷信抗生素。即使这种病不需要抗生素,他也会要求医生使用或者自己找抗生素,对细胞和免疫系统都有影响。
"
公众科学素质是谣言的“粉碎机”
近年来,网络上谣言四起,充斥着伪科学,真假难辨。比如吃微波炉辐射的食物对身体有害,坏商家用黑色塑料袋做紫菜。壳牌网络创始人纪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可以对谣言起到“破碎机”的作用。
"
比如在家里附近建手机基站会遇到很多阻力,其实是因为对辐射相关的科学知识缺乏了解。现在媒体和网络上的谣言很多,有些一目了然,但如果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可能会上当。
"
公众的科学素质是优秀的。如果他们不相信谣言,不宣扬谣言,谣言肯定会分崩离析。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伟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大众能够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
"
我遇到问题也不慌张,也就是说,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知识,但是我知道在我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之后遇到这个问题应该听谁的。现在,因为搜索信息很容易,所以人们会广泛搜索一些信息,然后自己区分它们。
"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采用了国外早年设计的指标和试题。李大光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特点,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使其发挥更准确的作用。
"
在许多欧洲国家,公众不知道PM2.5中的PM是什么,因为它在他们的预测中不存在,但在中国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空现在好多了,这个必须肯定,但是对于公共出行、居住安排、减排等基本要求,他不了解基本的术语和概念怎么做?
"
记者:陆红桥,顾晓晓(实习)
1.《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什么 公民科学素质,你达标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什么 公民科学素质,你达标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2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