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码支付,已经遍布大街小巷,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进入门槛低、存在安全隐患而引起监管关注。12月27日,央行公开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技术规范等文件,既明确了业务资格要求,规范了条码生成,又对扫码支付限额进行了管理,并对“烧钱”、“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提出了警示。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条码支付规范影响最大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新规的实施有利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公平竞争;对于用户来说,虽然收益可能会降低,但支付账户会更安全。
建立资格门槛
条形码支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收款或付款的支付方式。12月27日,央行在官网公告中挂了三个文件,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
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央行介绍说,这三项通知和规定有五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资质门槛,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形码的支付服务时,应当取得网上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证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证。
一家支付机构的内部人士今天对《北京商报》表示,监管部门曾经停止二维码支付,然后发布了二维码,但一直没有专业监管。因此,在支付机构进行二维码支付之前,它仍然发挥着边际作用。现在专业规范的支付机构有了保障,可以“持证上岗”,规避了很多风险,一些违规开展业务的两个清算机制也将被清理。
门槛确定后,央行重申了清算管理要求。针对部分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支付机构直接关联进行商户拓展的现象,央行明确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开展涉及银行间交易的条码支付业务,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间清算系统或具有合法资格的清算机构办理。
此外,央行还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市场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诋毁其他市场主体的商业信誉;规范条码生成和验收,提出静态条码应用管理、支付标识技术综合应用等措施,确保条码支付业务安全;并加强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
分级配额管理
除了央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直接指出的重点,《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中的细则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其中之一就是银行和支付机构要根据规定中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类,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制。综上所述,风险防范能力分为A、B、C、D四个等级,最高等级为A,可以通过协议与客户自主约定;最低为D级,同一客户的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元;B、C档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上限分别设定为5000元、1000元。
四个层次对应的元素的要求至少是。A级,使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元素来验证交易;B类,使用不包括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在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c级使用少于两种类型的元素来验证事务;d类使用静态条码。易观国际支付分析师王鹏波表示,分级配额管理可以改善对用户账户的保护。
1.《央行为扫码支付立规矩 进行了限额管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央行为扫码支付立规矩 进行了限额管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3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