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陆健
1988年,经过航天和气象学家近20年的努力,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成功发射。除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卫星云图外,“中国摄影”卫星云图首次传回地球。到目前为止,中国93个国家和地区近100个行业的2600多个用户已经选择使用中国气象卫星的图像和数据。
几十年来,航天气象工作者不畏难题,漏了每一个细节,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打造了“中国摄影”卫星云图的金字招牌。
1969年夏天,在lasg,中国科学家首次接收到美国ESSA气象卫星传送的云图。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这些云图的质量并不高,但它们提供的新视角成功地带动了多年来大气科学的研究热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学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春回忆那段时期说:“通过卫星在云和地面拍摄的照片,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和台风系统清晰可见。我们在想,能不能用卫星云图监测台风?”
短短几年,专刊《卫星云图接收与分析》出版,各种关于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应用的研究陆续发表。在热带海洋和高原气象资料缺乏的地区发现了天气系统演变的新事实,人们总结了利用云图预测台风发生发展的方法。1975年,中国最早的卫星云图专著出版。
此时,世界气象卫星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1975年到1977年,美国和日本相继发射了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使得不间断地获取云图成为可能。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半球预报员开启了“看云图预报”的历史。
与此同时,在航天和气象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于1988年成功发射。1997年,中国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也开始具备提供自主卫星云图服务的能力。
得益于改革开放创造的开放合作环境,风云卫星在中国的起点比20年前的美国高了很多。但当时中国整体工业基础水平有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卫星云图被国内外用户使用并不比成功发射一颗卫星容易。
风云二号的前两颗卫星升空后,卫星云图显示地球圆盘图不够圆,动画在晃动。时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二号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的张青山通过各种计算提出了补偿方案,最终使卫星观测到的图像与实际地球图像非常接近。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二号地面系统总设计师许剑民带领科研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高精度图像定位技术。
从航天领域到气象领域,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打磨”过程,2005年1月1日,中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第一颗业务卫星风云二号C星云图正式出现在央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开始正式向国内外用户发送卫星数据图像。中国摆脱了气象卫星数据依赖外国的历史。
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台开始接收和使用风云卫星云图。2006年至2007年,中国成功开发了风云星接收系统,并向亚太地区17个国家赠送了接收设备。风云卫星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高质量卫星云图的追求不断推进。2008年,风云二号在原有单星云图的基础上,开始通过多卫星网络加密观测提供双星云图,将云图更新时间缩短了一半。2008年,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发射成功,每天可以无缝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的真彩色云图。2016年,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 A成功发射。卫星云图的最高分辨率为500米,最早可以在一分钟内生成区域观测图像。
“风云三号A星成功发射后,发达国家的很多气象部门都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分享信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自豪地说。就在最近,在第五届风云卫星国际发展咨询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亚洲大洋洲气象卫星用户大会当选主席艾伦黄(Allen Huang)为搭载全新仪器的风云四号卫星命名,希望分享信息进行分析。
今年,中国气象局还建立了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一旦发生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旦申请启动该机制,就会获得风云卫星的高频云图和相关定量产品。
今天,中国气象卫星除了提供卫星云图外,还可以定量反演云、气溶胶和海水颜色,获取三维大气结构,“捕捉”闪电等。,并实现越来越强大的功能。
1.《中国卫星云图 从接收国外卫星云图,到中国卫星服务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卫星云图 从接收国外卫星云图,到中国卫星服务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3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