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墓志铭表明,此墓为武周时期吐谷浑王室成员慕容智之墓,对完善吐谷浑晚期王室谱系及相关历史问题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在墓志铭信息中,“大汗陵”首次出现。是否意味着附近还有“大汗陵”值得关注。
该墓是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吐谷浑皇家墓,是吐谷浑墓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吐谷浑后期的葬俗、唐与吐谷浑民族的关系史、丝绸之路的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地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志子诺。))和甘肃省文物局的指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对其展开抢救性发掘。经发掘确认,该墓为武周时期吐谷浑王室成员慕容植之墓。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墓葬的地理位置
墓位于天祝县祁连镇茶山村北的山顶,东西南北三面环山,在三面环山的小山丘上,东面距武威市35公里。埋葬地点属于祁连山北麓,是一个平缓的山间盆地和纵向山谷的结合体。
墓形和出土物品
墓为单室砖墓,由封土、墓龛、封门、照壁、坑道、墓室组成。封土呈丘状。墓道位于墓的南面,长17.5米,深0 ~ 3.5米,坡底长。墓道中埋有木构件、水墨砖、调色石、木标准杆、殉难。墓门附近东西两侧各有龛位,龛位内埋有彩陶和木制礼仪俑,共计70多组。闭门墙由砖墙和墓门组成,其中共有四面砖墙。双木门安装在关门砖墙内和优惠券入口内。门扇上安装镀金铜锁,对称镶嵌5排10列相同尺寸的镀金铜泡钉,共50个。由于木门门柱底部部分腐烂,整扇门由南向北坍塌。打开密封墙后,可以看到整个门都塌了,平放在隧道里。
▲过道和墙面粉刷
▲坡道的随葬品
过道是砖砌双券结构。券顶是由错层缝的双层砖做成的照片墙,上面画有壁画。内容主要是双层门楼形象。坟墓几乎是方形的,有一个顶部。墓西侧有棺床,安放棺材。隧道和墓室里画的壁画,大部分已经剥落。如果局部保存比较好的话,可以看到下面的墙主要是一个人物形象,券顶部分画有星图。
▲墓道东龛随葬品
▲带窗帘的床
彩陶、漆木、石材、铜、铁、金银制品、皮革、丝绸、亚麻织物等。被埋在隧道和坟墓里,总共有220多件。其中,陶器包括彩陶壶、素面双耳壶、陶罐和大量的彩绘俑、骑马俑、狗、羊、鸡等畜禽俑,木器皿包括彩绘王俑、镇墓动物、武士俑、男女仆从及床、门、胡床、马鞍、蔷薇雀、玄武岩、羽人、凤鸟等。,其中有些是彩绘的,见青铜器包括铜锁、各种构件上的铜饰、铜勺、筷子和“开元鲍彤”铜钱。铁甲见于铁中。金银器皿主要用于腰带装饰、储蓄和皮带装饰。皮具产品主要是箭头、皮带、方盒。还有大量的丝麻制品,主要是盖在棺盖上,铺在棺床上,铺在床帘帐上。隧道中间出土的石碑墓志铭。
▲覆盖在棺材上的丝织品
▲墓志铭
墓葬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整个棺材会打包提取到实验室进行清理,但是棺材内部的情况还是不得而知。
墓主及相关问题
1.墓主人和墓龄
墓出土墓志铭的一侧,篆书为“大周慕容复君墓志铭”。根据编年史的内容,墓主人是慕容智,他是“护卫左瑜的将军回,护卫外王”。2002年3月2日因病去世,现年42岁。墓志铭上写着,慕容智是八秦斗汗和青海王慕容诺的三子。该墓的发现对完善吐谷浑晚期皇室血统及相关历史问题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2.大汗陵墓及相关问题
墓志铭信息显示,慕容智死后,按照礼制于2008年9月5日被移葬于大汗陵,大汗陵首次出现。是否意味着附近还有大汗陵值得关注。在发掘墓葬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在该地区的大面积采用了详细、科学的工作方法。该地区是否是“大汗陵”还需要进一步的相关工作来确认。
与此同时,在墓东北约15公里的武威市南清嘴湾和喇嘛湾,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80年代发掘出9座初唐和中唐时期的吐谷浑王室墓葬。墓葬分布在清嘴湾和喇嘛湾的小山丘上,南北朝向,与慕容芝墓有相同的特点。墓志铭中提到此处为“凉州城南之山”、“凉州南阳胡慧谷之北山”、“凉州市深农县界”、“深农县阳回谷之西”,其与“大汗陵”的关系有待考证。
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该墓是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最早、保存最好的吐谷浑王陵。在国内也属罕见,是吐谷浑墓葬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发现。该墓的发掘对于研究吐谷浑后期的葬俗、唐与吐谷浑民族的关系史、丝绸之路的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甘肃发现王族墓葬 真相原来是这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甘肃发现王族墓葬 真相原来是这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5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