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A04版)
开启中国奋进的新征程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旋律。
一个是为祖国的海洋安装“千里眼”,一个是铸造“地下钢铁长城”。全国最重要的两位“伟大的工匠”刘永坦和钱七虎成为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
做惊天动地的事匿名!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程等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每一个伟大的动力和每一项重大创新的背后,都有一代又一代杰出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
基础是建筑的“根”。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长期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存在大量的软弱地基。如何加固地基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称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泥浆的浙江大学院士龚晓楠,近30年来不断突破传统地基处理技术的瓶颈。他的成就在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浙江杭宁高速公路等多项重大工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湖北省荆州市数百亩地种植了一种高产黄瓜新品种。凌晨三点,大家都戴着探照灯,组织集体收割。艰苦的工作充满了快乐。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三文也加入了收获团队。“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真的感受到了科技成果落地的喜悦,这也是研究者未来研究的动力。”黄三文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一级新药44种,国产创新药物迎来“大丰收”。在重大专项新药科技成果中,不仅有为患者提供新治疗的新药,还有填补国内临床空缺口,推低市场同类药物价格的新药,可以说是急群众所急,满足群众需求。
要想让它高,就要丰富它的基础。只有在创新发展的征途上聚集巨大的力量,克服科技创新的“关键坎”,才能书写赢得未来的新奇迹。
分段记录,一个个里程碑。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创新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支撑着大国伟大复兴的上行轨迹。
回过头来看,我们不骄不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经验,鼓舞人心,将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拨开迷雾,校准方向,开启新的奋进之旅。
积累中国腾飞的新动能,“肯下苦功,掌握真功夫,储备科技创新的硬核竞争力,用实力应对“国难”
北京雁栖湖。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教授中科院第一课。
398名大一新生在领取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研发的“龙芯3”处理器。这些走进科学殿堂的年轻人,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科技报国从来都不是一个空字!
从“两弹一星”到“北斗,探月”,从合成牛胰岛素到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这些中国引以为豪的创新成果,都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就像一棵大树,你越想走得又高又亮,它的根就越会下到泥土的深处。
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令人尴尬
当沉睡的东方民族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沧桑,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专注创新发展实现赶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为时代的选择。
人才的动力是积累功德和人才。人力资源总量的稳步增长和质量的明显提高,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8年,R&D在华人员总数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总规模3833万人,博士生39万人,硕士生234万人,居世界第一。
系统的生命力正在扩大。“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的总源泉。只有从0到1的原创创新越多,我们克服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就越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了基础科学研究,极大提高了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一个源远流长、底蕴坚韧的文明,一个内敛、后劲持久的民族,迎来了新时代、新梦想。这一代人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标志着中国的新深度。
1.《深度官网 中国深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度官网 中国深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8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