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最近朋友圈流传一张截图。著名的儿歌《便士》在南京某学校的课本里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和“与时俱进”变成了“一块钱”。也有疑惑。这样改编经典不就是恶搞吗?
众所周知,《佩妮》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潘振声的作品。《便士》手稿和乐谱经中国文物局鉴定后,被评为“近代革命一级文物”,影响了几代人。现在普通人基本不用一分钱。主要用于大型超市找零,但一毛钱正常流通。虽然没关系,而且现在一毛钱,过去恐怕还不到一毛钱,但也算是财产。
所以有人认为,把过去的儿歌修改一下,就是与时俱进。毕竟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什么“一分钱”的概念,接触不到。最好把“古歌谣”中的“便士”改成“一元”,这样比较好理解,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无论你找到多少钱,都不要占为己有,而是交给警察叔叔,只是为了达到你的目的。
但是,对于流传了几十年的儿歌,无论是从习惯、感情,甚至是版权的角度,都不应该擅自改动歌词。包括儿歌在内的所有歌曲都有时代背景,深刻反映那个时代,带有时代的烙印。这样的歌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发展轨迹。之所以成为经典歌曲,正是因为它的内容既符合当时的时代,也符合不断进步的时代,这也是经典歌曲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如果要修改,首先要得到原作者的同意,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所以随意修改儿歌的歌词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如果随意修改,不仅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不尊重,因为是文化传承。即使要创新,也不能在原创的基础上随意修改,而是重新创作出同样受孩子喜爱,能站起来唱很久的儿歌。试想,如果古典文学、歌曲等。都是以“与时俱进”为由随意修改的,岂不是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修改经典儿歌中的一些词语,不经意间暴露出儿歌创新的不足。如果有教孩子诚实守信的儿歌,还需要修改经典儿歌的歌词吗?可见,把“一分钱”改成“一块钱”,反映出儿歌缺乏创新。“老童谣”流行又流行,但为什么新童谣能站得不稳?恐怕这才是儿歌创作者应该深思的。是创作儿歌不赚钱,还是其他原因?
1.《一分钱儿歌 改“一分钱”为“一元钱”折射儿歌创新乏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分钱儿歌 改“一分钱”为“一元钱”折射儿歌创新乏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8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