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一班教学班
1、能力和知识基础
高二一班是重点班。学生整体水平高,知识和能力基础好,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与其他学生的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批评别人的观点。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仍有相当模糊的认识。
2.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并逐渐成熟,学生的行动积极主动、自觉,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迅速增长。感知的心理素质日趋成熟,感知的目的和规划越来越明显。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②知识目标:了解滑动摩擦,知道哪些因素与滑动摩擦有关,了解摩擦的应用,知道如何增加有益摩擦,减少有害摩擦。
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我们采用了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
教学过程的实施
首先确定群体规模和合作空。本次合作学习选择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为了方便学生交流和使用常用材料,小组4人,高三(1)班65人,其中一组5人。
第二,准备教案,促进学生的相互依赖。
1、材料的相互依赖性,整个小组共用一套实验设备。(一个弹簧秤、3-4个木块、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等学生实验设备)
2.目标的相互依赖性。小组成员分享一份实验报告,并要求填写一个实验结论。如果结论不一致,小组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讨论。
3.分配责任。除了参与讨论和学习,团队成员还应该承担另一项责任,帮助其他团队成员更有效地合作。这些职责包括(1)组织者(确保整个小组实验顺利进行,不会对其他小组造成噪音影响)(2)理解测试者(确保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够有序地解释如何得到某个答案或结论)(3)综合总结者(重复整个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4)记录者(填写实验报告)
第三,布置课前任务
1、教师明确滑动摩擦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并提问: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小组课后讨论并记录结果。在实验中,主要有以下猜测:
(1)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2)可能和接触面大小有关?
(3)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4)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5)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
说明猜测原因,讨论验证这个结论的实验方法。
为了保证小组的有效性,明确分工:
一号组织了这个小组的活动
2号负责简要记录团队成员的发言和贡献
第三视察队成员对结论的掌握
记录4中的讨论结果
3.老师解释了这次活动成功的标准:猜测合理,验证方法有说服力,可行。不一定和课本一致。
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讨论结果,并验证所需设备。如果实验室不能提供这种设备,他们可以选择其他替代设备。上课前,他们应该向学生解释,学生可以带自己的设备。
教学过程
1.老师课后检查讨论结果,随机抽查不同组的2-3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的结论和理由。老师给学生打分,并记录在学生小组的评估结果中。
注意:为了保证公平,我让学生把名字写在一小片纸板上,放在讲台桌上的一个小盒子里。每次抽查的学生名单都是老师从小盒子里随机抽取的。
2.以第一个问题为例,老师演示了如何验证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度有关时,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使压力相等、接触面积相位等。只有在确定了这些因素之后,讨论的结果才是相关的。)老师强调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保持物体匀速运动。
3.小组验证猜测结果,教师监督观察学生行为。
4.每组报告实验结果:
结论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结论ⅱ:滑动摩擦与表面粗糙度有关,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越大。
结论ⅲ:滑动摩擦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结论ⅳ:滑动摩擦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越大。
老师注:因为学生拉木块不一定匀速,所以数据有一定偏差。
第三,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合作
1.收尾工作:老师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
2.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数量:课后练习
3.评价团队的合作效果:团队总结这次合作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下次需要改进的措施。
4.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欲了解更多教育信息和免费课程,请关注贾蓝花老师的个人网站:向我学习,以及贾老师的公共微信号:“向我学习”。
1.《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案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7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