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只是追求自己目标的人的活动."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明治维新和近代日本,不得不提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明治天皇。明治天皇统治的45年间,欧美百年潮流迅速涌入,这是近代日本改革最显著的时期,近代日本的命运早已开始为人所知。所以日本人称明治天皇在位为“明治中兴”,明治天皇也成为改革时代的象征。
▲
北京新闻书评周刊-2018年10月20日(周六)
专题“明治维新150年”
详情请参考今日微信头条,第二条和第三条
明治天皇的甲子与日本现代化从胎动、发生到坐起的全过程不谋而合。在彻底挣脱了之前列强强加的枷锁之后,他用反手把枷锁套在邻国的脖子上,充分诠释了“打不过他就加入他”的强大逻辑。明治天皇在这种闭环逻辑的推演过程中,无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作为戊戌变法的具名人物,明治天皇隐藏在重大事件背后,面目和痕迹难以分辨。他是无能的傀儡还是伟大的君主?在动荡的时代大潮中,他是如何应对身边的一切的?在唐纳德·基恩的《明治天皇:1852-1912》中,我们或许能窥见端倪。
作者|刘宁
明治天皇:1852-1912
译者:曾吴
版本:民国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8月
起源和评价
1997年前后,唐纳德·基恩(Donald Keane)终于完成了卷帙浩繁的《日本文学史》(18卷),在日本、美国和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被媒体誉为“生活之作”。对此,基恩一边说笑一边有自己的想法:
”所谓“生命工程”就是写完最后一页就去死。但我还不想死。为什么不实践一个“生活项目”?我身体很好,脑子还不错,想做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
就在出版社来问“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基恩随口答道:“我想写一本日本人的传记。”然而,这是一个挑战。这一次,他想避开文学,寻求新的起点——写一部历史人物传记。
对于那些写过文学史的人来说,文学和历史是没有差距的。基恩也喜欢平安王朝和鲁园时代,但最吸引他的是明治时代,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虽然关于明治文化和历史的书汗流浃背,但是“时间剧”的主角明治天皇却几乎没有出现过。在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中,有38行是关于俊郎的,79行是关于三岛由纪夫的,只有8行是关于明治天皇的!也许正是这种“知识不对称”的情况,构成了基恩挑战的动力,也成就了他的学术抱负。
在日本研究领域,基恩可能是最伟大的学者,不仅在当代,而且在重要性上超越了古代东方研究。他从不承认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日本的一切”,他的研究方法的标准是抓住所有的书:只要翻翻书末100多页的笔记里提到的英、日著作和论文,对于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就不得不脱帽致敬。宫厅编纂的《明治天皇纪》仅13卷10000多页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和尴尬
其次,明治天皇:1852-1912是严格按照西方传记文学的行业标准创作的人物传记。但传教士是个长命皇帝,他掌管国玺的时间正好涵盖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日本与世界大变革的“漫长时期”(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德·布劳德尔的语言)。牧仁的教育、兴趣、思想和决策,包括他与当代其他国家的精英和政治家的交往,超越了传教士的存在,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日本近代史,也是一部过渡性的文化史
改元地网学
1867年1月30日(庆应三世),孝明皇帝驾崩。面对“黑船出航”的巨大压力,为了“军民结合”、“抗洋人”的政治理想,这位与德川幕府、福藩战斗了一辈子的君主保守、放荡、焦虑,死因古怪,年仅35岁。英国驻日本外交官欧内斯特·m·萨托爵士(Ernest M. Satow)在他的回忆录《明治维新的经历》中写道:“他离开了政治舞台,留下一个15岁的男孩作为接班人。我们不能否认他死得正是时候。”外人看的很清楚,道德的话讲的是老皇帝应付不了的艰难的时代矛盾。
佩里的航海图,1854年船画家威廉·海涅绘制的石版画。
2月13日,年轻的主人牧仁成为了新皇帝。但由于哀悼,仪式在一年后的9月13日举行。同年10月23日,庆应改名明治。还有,从明治天皇开始,就建立了“一元一命”(即一代皇帝一元)制度。明治的元数取自中国《易经》,说“圣人听天下而面向南方,治国而面向光明前途”。基恩认为,这与牧仁统治世界的性格非常契合。孝子牧仁长期以来深深沉浸在父亲的记忆中,写了40多首和声歌曲,其中三首提到了皇帝的责任。从这一刻直到生命的尽头,和谐几乎是明治天皇发泄个人情感的唯一途径。据说他一生写了十万首短歌。
牧仁继位后,虽然日本周边的“国际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变得更加紧张,但他立即参与了宫中为他安排的公主选拔活动。也许这位年轻的皇帝意识到了龙脉对他父亲的英年早逝负有某种持续的责任,似乎很乐意参与其中。
最有力的候选人是权大阎娜,左金玮夫将军的好姐姐和漂亮儿子。美人子集结合外貌、家世、教养:三四岁读《古今曲》,五岁唱短歌,十二岁吹笙;能量音乐,茶道,花道都很精致;也没生过大病。她八岁时接种了天花疫苗。她健康老实,是个理想的新娘,皇帝自己也很喜欢。但是有一个小问题:米科比牧仁大三岁,这个年龄差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但是摄政王亲自把三木的生日从1849年改到了1950年,在皇帝接见她之前一切都准备好了。在牧仁的哀悼期之后,1869年1月11日,举行了一场婚礼。那一天,三木被封为皇后。
9月1日由内田拍摄的《美智子女王》。截至1886年,三木皇后仍然穿着日本传统和服,但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她都穿着西式服装。
从她留下的裙子来看,她不高,但在照片中并不明显。参观过女王的外国人留下了一些记录,都是赞美女王惊人的美丽,说有一种“令人敬畏的美丽”。不仅她漂亮,而且巫女皇后的情商也极高。她与皇帝生活和谐,感情深厚。在一些国家事务中,她表现出了杰出的社交技巧。但美中不足的是,婚后会知道女王不能生育。如果是在德川家康中期,说得极端一点,谁当皇帝可能不重要,女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明治时期,皇帝是民族融合的象征,王子和女儿是皇室的“标准”。于是,侧室就产生了——这是后话。
由于禁忌、禁忌等原因,日本学者的作品中很少直接描绘明治天皇的形象。而外国人则没什么顾虑,直接求助于各种文本。据英国全权公使哈里·巴夏礼(哈里爵士)陪同翻译米特福德(A. B .米特福德)回忆:
他未成年时,皇帝的嘴不太好,下巴好像凸出来,但面部轮廓很均匀。但是,他喜欢在脸上涂白粉,涂红色或金色的口红,刮眉毛,在额头上画假眉毛,甚至染黑牙齿。走路的姿势也有点奇怪,看起来好像不是自己的脚。
这是因为年轻的皇帝深深的生活在奥地利(也就是后宫),在女官的呵护下长大,日积月累的长大,也接触到了,一些贵族从行为到步态都女性化了。然而,在位12年后,当美国前总统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来访时,这位年轻的皇帝却成了风度翩翩、举止从容的“模范人物”。随行的美国作家约翰·罗素·扬在他的笔记中写道:
皇帝站在那里,保持姿势不动。年轻,高,比普通日本人高,但对我们来说,是标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观,嘴唇让人想起哈布斯堡家族的血统。多肉的额头有些窄,头发、小胡子、鬓角都是深色的。在美国是浅黑色的肤色,因为发色更深。从表情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如果你没有那一对黑色的瞳孔,你几乎会把它误认为雕像。
明治天皇观察军事演习。
牧仁年轻时曾与齐桓宫知仁亲王学习书法,并与文学学者傅园玄冥学习中文。他读过中国的书籍,如《论语》、《孝道》、《中庸》和《大学》,还有日本的经典著作,如《日本书》和《正统皇帝实录》。和声是皇帝的必修课。牧仁对和声歌曲的热爱在历代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读书写字,还懂得和声歌曲的传统,精通《百人》、《古今集》等经典。但就教育内容本身而言,其实还是一种典型的那个时代的贵族教育,和几个世纪前他的父亲甚至他的祖先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小明皇帝一直担心西方侵略者,但他认为他的儿子没有必要了解野蛮人的危险”。直到他即位,才增加了一些应对动荡时代的课程,如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和科学,以及德语。为了让从小与女官员生活在一起的牧仁摆脱“娘娘腔”的精神,她增加了一堂骑马课。牧仁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对语言学缺乏兴趣,所以他对德语的学习没能持续下去。最投入的是骑马——简直太投入了,连隔天骑马的节奏都让侍从觉得有学术匮乏的危险,于是压缩到一个月六次。
1871年(明治四年),前熊本主细川护熙的老教师、杰出的斋藤优子学者田源永福来到东京,向朝廷递交了总督的白皮书,并立即留在宫中,成为事实上的老师,为皇帝服务至死。田源是启蒙思想家、日本现代化的“总设计师”横井孝男的弟子。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他受到老师们的良好教育。所谓“实践学习”,现在似乎是指那些与理论、哲学等抽象知识相对应的“实践学习”,如工程、医学等。然而,在田源时代,它有不同的含义。它的定义可以追溯到朱,然后由横井小南加以澄清,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澄清。一句话,就是治国之学。用基恩的话来说,“与一些儒家学者的抽象思维相比,这种哲学非常适合现代国家的统治者”。相对于知识本身而言,内化并付诸实践才是儒家的初衷。
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田园可能只是一个保守的人,但在明治天皇及其侍从眼中,他是一个“在君德取得巨大成就的勤奋者,是明治第一英雄”。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出牧仁重视实践学习。事实上,正是在田园入宫之后,牧仁的教育才从一般的贵族教育转变为帝国教育。当然,基恩知道牧仁“显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在系统考察了皇帝一生的功绩和同时代人的评价后,他得出结论,那是《论语》中的一句话:“罡、夷、穆、那,差不多仁。”但是,基恩认为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两个:责任感和自我否定。
责任感和自我否定
牧仁在京都的皇宫长大,在傅园之后第一次走出皇宫(成人风格),前往作为幕府象征的日本城堡,参加朝鲜会议,讨论有关盗贼的事宜。大典结束后,1868年9月20日,天皇和一支3300多人的大军踏上了东京的“幸运之旅”之路,沿着东海道,一路给老弱病残的人们施舍钱财,花了不少钱,确实起到了清理人心的作用。对于天皇来说,是一系列的“零突破”:静冈潮见坂,第一次见海,也是历史上天皇与太平洋第一次“面对面”。皇帝沉默了,而高好基德则大声说道:“从今天开始,帝国的荣耀将照耀全世界。”第一次抬头看富士山,激动得甚至还没到东京,就命令侍从唱啊唱,抒发情怀。海水过热时,皇帝走下神祗,好奇地看着农民收割稻谷;观看当地著名射手在箱根町猎野鸭;在大齐的时候看着渔民拉网……从神川进入东京城后,分发了3000瓶清酒、锡制盈利(酒壶)和鱿鱼干,相当于15200金左右。让市民休息两天庆祝。在东京呆了两个月,聚会在京都算是“幸运”的。
第二年春天,又是我运气好的时候,提前宣布,奉行简单明了的政策,谢绝一切欢迎仪式,一路上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打扰,一行人低调入城。东京第二次“幸运之旅”结束后,天皇八年没有回京。不仅是皇居,大部分政府机关和外国住宅都搬到了东京。但由于担心京都市民伤心,天皇没有正式宣布迁都之事,而是回到北京时不再称之为“幸运”,而是在迁都前从故宫出发旅行时称之为“幸运”。用这样一种“暧昧”的方式来表示对家乡人民的同情,是一种善意。
相对于故宫和帝国中心的日常服务生活,巡逻还是比较困难的。在野外营地睡觉时,会被大量的蚊子打扰。劝皇帝入蚊帐是白费口舌。因为牧仁想体验一个没有蚊帐的民族的生活:“像贵族一样躺在舒适的蚊帐里,很难理解人们的感受。没有蚊子侵扰的旅行不是真正的旅行。”
对此,基恩评论道:
“巡幸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问我,其实首先是为了皇帝的教育。小明灿皇帝说他对日本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就算你是自愿出了故宫,最多也就是去石明水的河毛祠、涉谷宫之类的地方做个‘巡逻’。”
牧仁的幸运之旅更加频繁。从北海道到四国、九州,时间长,路线图广,在天皇历史上是空之前。基恩认为,这是由于皇帝的责任感——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
牧仁自登基以来,自始至终都坚持参加内阁会议。盛夏,天气很难变热,但牧仁从未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偶尔会在会后,召集发言人提问。但在会议上,他只是坐在那里听,没有说话,更不用说打断部长的讲话了。因为他觉得参加内阁会议是他的职责。
除了参加内阁会议,他认为皇帝还应该就一些重大战略决策召开指挥会议。明治天皇绝对是召集指挥会议最多的皇帝,仅在清日战争期间就开了90多次。一个对比是裕仁天皇,据说他只亲自召集了两次指挥会议。
在抗日战争期间,牧仁去了广岛,亲自负责了七个月的大本营。侍从们对皇帝的长期忽视深感不安。他们提议叫女官或皇后,皇帝拒绝了:“那些前线的士兵有妻子陪伴吗?”几个月后,巫女皇后终于获准来到广岛,并带来了一群女官员,包括皇帝最喜欢的两间厢房。女王在广岛逗留期间,住在大本营后面的公寓里。但是在最后一个月,皇帝再也没有来看过她。然而,在她离开广岛的最后几天,皇帝与她重逢:“一天晚上,皇帝不得不空去拜访女王。从此皇帝每晚都去,第二天早上回到帝国大本营。”
基恩还注意到,明治天皇有很强的自我否定意识,不会像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那样过度宣传自己,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建造青铜雕像。明治天皇直到去世都没有建造自己的铜像。这真是不可思议:东京上野公园、靖国神社等公共场所到处竖立着明治“英雄”的铜像,却从未见过明治天皇的雕像,纸币、硬币、邮票上也没有出现。基恩认为“日本人民对明治天皇的尊敬是他长期统治世界期间自然培养的一种感情”。
西方化与宪政
明治天皇在位之初,颁布《五誓》,号召全世界“召开广泛会议,决定民意”。不管誓言公布的背景如何,它实际上具有皇帝承诺的含义,即在宪政的框架下开放议会和国民政府运作。但这种宪法承诺,说白了,无非是帝国统治者从上到下对臣民做出的承诺。它既没有前进的路线图,也没有无限王权和扩大民权的硬性约束,类似于“拍胸脯”。与此同时,虽然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自由民权运动等社会运动的推动,但仍然难以撼动“专制分裂”的严酷现实。
应该说,政府不是没有压力,但压力主要在外而不在内:不废除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日本就没有“独立”。在条约修正问题上,1871年12月,日本派出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久保东一郎、高吉、伊藤博文、山口方上为副大使的超豪华外交使团,访问欧美国家近两年。但是讨论预期目标的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特派团被迫中途修改计划,变成了对其他国家社会政治状况和工业发展的调查,小组失败了。
正面攻击代替佯攻无效。1883年11月(明治16年),外交部长井上馨和他年轻貌美的妻子紫竹铃·井上主持了明路馆的落成典礼。明路馆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日比谷(今司法部旧楼),是政府修建的招待所,旨在“以子之矛攻盾”——以西餐、鸡尾酒加军乐队、化装舞会等形式与外国列强展开软实力外交(所谓“明路馆外交”)。这座古典风格的建筑以中国的《诗经》和鹿鸣命名,由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设计。花费很大(总花费18万日元,外交部办公楼才4万日元)。很美,被认为是明治时期洋务运动的杰作。
以井上馨为代表的洋务派天真地以为,明路馆的夜唱会软化洋人,最终达到结束治外法权的“悲哀愿望”。一度,明路馆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然而,日本人民真诚的文化公关并没有取得多少实际效果:
明路大厅作为一个交流场所,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平等条约的结束,这是值得怀疑的。与日本人的预期相反,参加舞会的欧洲人对日本人努力证明自己可以像欧洲人一样轻松掌握行为却无动于衷。事实上,他们发现日本男人和女人穿着昂贵的外国衣服看起来很有趣,甚至很有趣。
这样一来,除了一批前所未有的以butoh Society为主题的作品之外,只多了几部以法语和英语出版的小说。前者基本上是日本画家对洋务运动的正面描写,后者则全是“辱日”之作,有些是露骨的,把那些穿着燕尾服和鲸骨裙的外国男女称为“猴子”和“狒狒”。
鹿鸣关外交戛然而止后,明治政府的战略步骤终于踏上了正途——宪政开始加速。1889年2月11日(明治22日)(即即位天皇即位之日),明治天皇在“三神器”之一的宫内贤者颁布了《皇室模式》和《帝国宪法》。预言公布后,天皇象征性地将《帝国宪法》交给首相黑田清隆,意在表明这是“我的天皇给了宪法和日本”。当天发布的圣旨中,皇帝宣布1890年召开议会,宪法在议会召开当天生效。
1886年6月,明治天皇在枢密院会议上审议宪法草案,伊藤博文站在右边。胜德纪念画馆,田画。
尽管明治宪法是一部拥有天皇主权的“帝国宪法”,有着天然的缺陷和程序上的错误,但它确实是亚洲国家中最先进的宪法,标志着日本成为一个宪政国家——虽然距离《五誓》中的宪法承诺已经过去了一代人。然后在明治宪法框架内,不到十年,先后颁布了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五部法典,出版了《六法全书》。
从后往前看,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明治中期立法精英们的努力都是值得评价的:当时这些完全与日本传统绝缘,以“takenism”方式照搬德国、法国等国的法律制度,就像一件宽松肥大的外衣,刚刚披在日本身上。但随着工业、社会、文化的发展,日本的体质逐渐发展,奇迹般地适应了大衣的尺寸,没有任何违和感。甚至一个多世纪以后,除了宪法和刑法,其他几部法律的基本框架还在使用。对此,法学家川岛武宜评论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解释为统治时期的华丽的法典体系,就像明路博物馆一样,是日本“文明与文明”的摆设,是日本晚年的摆设。然而,这些法典的起草者显然是基于对未来国家和社会的预测,他们认为,随着日本生活的变化,这些法典总有一天会变得现实和合乎逻辑。
现代化与法律
作者:川岛武宜
译者:申、等
版本: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1月
事实证明,用“举国体制”建造的、由上层阶级动员起来的明路馆外交所未能实现的,“外衣”实现了。1894年(明治27年),英国率先废除域外条款。接下来,列强效仿英国,逐渐废除,直到1911年(明治44年),也就是明治天皇去世的前一年。至此,“安正五国条约”就下来了,日本被顶了大半个世纪,终于消失了。多年来,媳妇成了女人,这是日本通过成为大国而彻底摆脱大国控制的标志。
冲突与进化
但是,问题也来了:司法系统的外衣一旦变成自己的,就无法收紧,基本上是由你来决定扣哪个扣子。如果说,当初刚穿上上衣的时候,宽松,体质还没有完全适应,有点紧张。为了减少在人们面前游荡,有必要从上到下扣紧每个按钮。后来生活越来越坎坷。
1891年5月11日(明治24日),正在日本访问的俄罗斯王子尼古拉斯二世在琵琶湖附近的大津街被刺受伤,被送往京都。刺客,三藏冢田,当地警察,当场被捕。在日俄关系高度敏感时期,明治政府担心事件会引起连锁反应。皇帝立即前往京都拜访,并在深夜抵达王子下榻的酒店。他被拒之门外,没有气馁。第二天早上他又来拜访,并向王子保证“凶手将立即受到严厉惩罚”。围绕凶手津田的判决,皇室、内阁和大法院展开了攻防战:
参议员和部长们一致认为,除非Tsuda被处决,否则不能把他告诉俄罗斯,后果不堪设想。至于指控,他们主张通过《刑法》第116条:任何试图伤害皇帝、女王或王储的人都将被判处死刑。唯一的问题是这条是否适用于外国皇室成员。5月12日,宋芳总理兼司法和农业部长陆奥·光宗会见了大法院院长二道·钱伟,并郑重警告他“伤害俄罗斯人民的感情将造成巨大痛苦”。但二道坚持不适用刑法第116条,坚持对第112条和第229条规定的共同杀人未遂罪进行审判。5月20日,二道率领大法院的一批法官到朝廷求见皇帝,收到一封信说:“这一次,揭露俄罗斯王储的事情,要赶紧处理。”
皇帝圣旨的多重解读空引发新一轮拔河。二道推通大众,顶住内阁巨大压力,坚守法律立场:
法官只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采用第116条将违反刑法和宪法的规定,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一千年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亵渎了皇帝的美德。此外,还会给法官带来不公平、不诚实的坏名声。
5月25日,大法院决定判处三藏冢田无期徒刑。津田被送到北海道监狱,1891年9月30日死于肺炎。
然而,这种对法治的坚持并没有持续很久。1909年10月26日,天皇左右手、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准备在董卿铁路哈尔滨站与俄罗斯财政部长科科夫采夫就“日韩合并”问题进行会谈。结果被一个韩国人捅了。安开了六枪,三枪命中要害,伊藤30分钟后死亡。据说当他得知刺客是韩国人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该死的傻瓜。”
周扬和周燕绘制的朝鲜征用理论地图。明治天皇应该在左上方岩仓和秋川宫之间。神奈川县博物馆收藏。
不久,安中根被引渡到日本,关押在旅顺的一所日本监狱。安中根极具魅力,博览群书,善于演讲。他赢得了包括检察官和狱警在内的周围日本人的同情和尊重,待遇优厚。他甚至在狱中写了一本自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民族主义革命思想。安擅长书法,他的字,或大或小,豪放不羁。他为狱卒写了50多个条幅,都是《旅顺监狱朝鲜人安中根书》。其中一个说“一天不读书,嘴里长荆棘”,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庭审结束后,公诉人乔雄·勾媛亲自递给他香烟,并在随后的聊天中安慰安说:“根据你刚才所说,很明显你是东亚的义人。我相信一个正直的人是不会被判死刑的。你不用担心。”应该说,在当时,至少在法律界的司法专业人士的心目中,十年前的“大津事件”的案件依然存在,法治的理想还没有熄灭。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苟原虽再三让安中根放心,但判决已提前定下。2月14日,安中根被判处死刑。此外,判决不是由法院的法官和陪审团官员作出的,“而是由外交部作出的”。安中根没有上诉,而是为了完成《东方和平论》的写作,请求暂缓执行两周,被法院驳回。安被判刑后,监狱长栗原极度沮丧和失望,于是辞去公职,从满洲回到日本老家。
1911年1月18日,在所谓“大叛乱”的空审判中,包括著名左翼知识分子邢德秋水在内的26名被告中,有24人被判处死刑,其余两人被判处有期徒刑。第二天,皇帝发布敕令,准予“赦免”:被判死刑的24人中,有12人减刑为无期徒刑,但另外12人维持原判,其中包括邢德秋水。幸运的是,美德与事件无关,但这是当时检察官和法官都知道的事实。然而在令人窒息的空时代,言论空收紧,法治退却。幸运的是,秋水和他的朋友们终于成了祭品。
宪法制定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大法院的法官们就从曾经对内阁中的王室充满信心的对抗,跌落到了签署和签署钦定令的存在,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法治的悲哀。这时,牧仁的身体不如以前了。
气质和怪癖
如果从公共和私人两个角度来看明治天皇的形象,可以说,作为一个“公共人”,天皇是自律的,是高度自律的。他是卡利什马非常富有的政治领袖,几乎“道德完美”。这个结论可以从国家的评价和去过自己的外国人的回忆录中得出;作为一个“私人”的人,牧仁是一个有些怪癖的性情中人,甚至以普通日本人的标准来看,有着相当“怪异”的一面。
可能是因为他在内陆城市京都长大,牧仁讨厌生食,对生鱼片极其恼火,从不碰海鱼,喜欢河鱼。红肉你就来网上,牛羊肉都喜欢吃。如果这些饮食习惯是老京都式的典型,还能被理解,那么他的其他兴趣就是单纯的“抗日”:如果你不喜欢花,尽量不要在每年的樱花季节赏花;如果你不喜欢洗澡,那么你不喜欢打扫卫生,夏天之外你从来不洗澡,等等。爱酒,一生一世,喝大酒,喝到深夜甚至天明。德国医生看他太贪心,建议他喝葡萄酒和香槟,不要喝日本酒。牧仁接受了它,但后来爱上了后两者。山县有朋很担心,建议他控制住自己,至少晚上不要喝酒。巫女娘娘也写了一首和平之歌,劝陛下知趣。
我非常讨厌摄影,这辈子只拍过两张,都是二十岁之前的。各种传记和政府公关小册子里都有“于震影子”的画框:皇帝穿着司令制服,右手肘放在桌子上,手里拿着帽子,左手握着日本刀柄,黑发明眸...但实际上它不是摄影,而是宫廷聘请的意大利画家爱德华多·齐奥松的素描作品,一幅具象画——1888年(明治21年)
爱德华多·乔索尼画的明治天皇肖像。
皇帝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节俭的。住处和普通中国人没什么区别,穿着打补丁的军装,拿出靴子修,用秃了的毛笔写字...最大的奢侈就是喜欢用留声机听音乐,唱片基本都是军歌。晚年爱上了看电影。但是,生活中也有矛盾。据近臣日野西说,皇帝喜欢钻石。法国香水是我的最爱,三天用一瓶。
牧仁非常担心自己的体重,甚至紧张到了极点。他以前喜欢看报,包括几份国外的报纸,也浏览过头条。但在1887年(明治20年),一份报纸上写道“天皇体重20多公斤(约75公斤)”,他认为这是故意安排的,于是停止看报。还写了一首歌抵制报纸,算是报复。
但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那么在乎体重的人,却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讨厌医生——根本不在乎,也不配合治疗。牧仁晚年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炎、肝炎、肠胃炎、脚气等疾病。他的眼睛和牙齿有问题。远处很难看见。他吃饭时非常小心。他从不碰任何硬东西...但是他尽量避免去看医生。
1912年夏天(明治四十五年),猛烈发动。有一天吃饭,皇帝像往常一样喝了两杯酒,突然觉得眼睛有点花了。他从椅子上滑下来,躺在地板上,然后陷入了昏迷。日本报纸以加文报道了天皇病危的消息。7月30日0时43分,皇帝去世,直接死因是心力衰竭。六十岁的时候。
滕博·钟燕子爵在去世的当天,第一次测量了皇帝的长度,也是获得女王许可后的最后一次测量:5英尺5英寸4分钟,大约167厘米。考虑到天皇的年龄,他早年应该是比较高的,当时在日本是个大人物。但也许是出于对皇帝生前禁忌的尊重,没有人要求测量体重。
民族运动与历史
皇帝出生在京都,热爱京都。然而,由于他的身份,他多年不能回家。他生前对西园寺公望说:“我喜欢京都,所以不能去京都。”他死后,皇帝灵魂归来,葬在京都南郊的福建陶山。
明治天皇的甲子恰逢日本从胎动到出现、生根、坐起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从一个位于太平洋一角的“小国”,豹子成为一个帝国的帝国。在完全脱离了之前列强强加的枷锁之后,反手把枷锁套在邻国的脖子上,充分诠释了“打不过就加入他”的所谓“壮汉”逻辑。不用说,明治大帝在这种闭环逻辑的推演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
本文整理自2018年10月2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6-07)。作者:刘宁;编辑:徐雪琴西溪。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请转发给你的朋友圈。
▲
10月20日,北京新闻书评周刊,B01 ~ ~B12
“主题”B01 |在“眼睛”之间:明治维新150年
《主题》B02 |明治维新前:中日之间的见与不见(上)
《主题》B03 |明治维新前:中日之间的见与不见(下)
“主题”B04 |明治维新:周边国家的视差(上)
“主题”B05 |明治维新:周边国家的视差(下)
“主题”B06 |现代日本明治天皇创始人(一)
“主题”B07 |现代日本明治天皇创始人(下)
“文学”B08 |“过去的事件与思想”19世纪俄罗斯政治与生活纪事
《文学》B09 |加里·斯奈德诗歌的斧柄在手,离寒山不远
《社会科学》B10 |“美丽价格”是外观定价的一个常见潜规则
《书恋》B11 |《走进黑森林的公主》等6本书
《视觉》B12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时期贵族的爱情与欲望
▼
戊戌变法120周年:回归历史舞台
丸山正夫:保持政治的怀疑和决策能力
▼
点击看原文,去我们微店看看~
1.《丸山黄金 明治天皇:无能的傀儡,还是伟大的君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丸山黄金 明治天皇:无能的傀儡,还是伟大的君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3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