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四年,即公元前203年,大将军韩信平定了齐国。这是韩信在楚汉战争中于汉不利的情况下,开辟北方战场,从战略与战术上取得主动的最重要成绩。拿下齐国之后,韩信兼并诸侯国的兵将,对项羽有了包围之势。
然而,此时的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韩信此时的地位几乎决定了楚汉之争的未来。他上书给刘邦,认为齐国这个地方的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想做代理齐王。刘邦对此大怒,张良、陈平劝说刘邦之后,刘邦就直接封韩信为齐王了。
韩信的战略抉择
韩信跟随刘邦之后,首先为刘邦献上了“汉中对策”,为刘邦北定三秦,进而东进与项王争天下规划了整体策略。这个“汉中对策”在史学家看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要高明太多。这是韩信军事战略能力以及政治能力的最佳体现。
在刘邦与项羽的对决中,刘邦从未打过胜仗,然而韩信加入后,刘邦集团一次又一次取得巨大的突破,最终将项羽围堵在了垓下。垓下一战,几乎全歼项羽的军队,全赖韩信之谋。韩信的军事战略、战术、政治眼光等,都在张良、陈平之上。
韩信拿下齐国后,项羽派武涉说服韩信自立为王,汉、楚、齐三分天下。韩信回答武涉的大致意思是,汉王待自己厚恩,自己绝对不背叛。齐人蒯通认为,韩信功高震主,早晚不保,劝他自立,韩信有了背叛的想法,但仍犹豫不决,最终被刘邦轻易夺了部分兵权。
如果说韩信真的是感恩刘邦不忍背叛也是不准确的,他内心的想法与他的说法是不同的。汉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韩信、彭越相约合击楚军,结果韩信、彭越都没有如约到达,刘邦大败。于是刘邦听从张良之计,为韩信、彭越划地封王,双方的兵才赶了过来。
汉军的嫡系部队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并非不想反叛,而是有一种客观的力量让他无法成功反叛。这股力量被很多人忽视了。只需要仔细研究下韩信麾下的中上层军官就能清楚地看出,韩信所有的军事权力都掌控在刘邦的手里,一旦韩信反叛,他麾下的中坚力量都会倒向刘邦。
刘邦起家的地方是丰沛地区,以及他做盗贼的砀山与泗水一代,可以将刘邦起家的嫡系统称为丰沛集团。刘邦前期的嫡系部队全部来自这些地方。从里面的核心人员构成大致可以看出,刘邦早已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军事利益集团。下图是李开元老师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一书中总结的刘邦集团早期嫡系的籍贯。其中,前十位基本上是定汉的核心成员,也是重用、限制、杀死韩信的核心成员。
而刘邦的军事集团的核心成员的籍贯多数来自丰沛砀泗一带。他们构成了西汉军队的最核心力量,担任的是中高层军官。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而韩信指挥的将军几乎全部来自这个集团。如果没有这个集团的支持,韩信寸步难行。然而,这个集团是刘邦的铁杆支持者。下图是刘邦军中的核心中上层军官,籍贯基本上是丰沛砀泗一带。
即便是韩信有背叛的想法,也犹豫了很久,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气候,就是因为丰沛集团基于利益以及起事的早期基础等,对刘邦绝对忠诚,同时刘邦基于地域,对他们又极为优待。整个汉朝,定刘邦天下的是这帮人,灭韩信等异姓诸侯王的是这帮人,平定诸侯之乱的也是这帮人。
结语
韩信有帅才,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楚汉时期最解除的一位。然而,他并没有自己的嫡系,所利用的部队中,核心的人全是刘邦的老乡与铁杆,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反叛,则完全得不到支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韩信最终没有反叛刘邦不是因为他仁义,而是因为他缺少班底而不敢乱来。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3.《秦汉魏晋史探微》;
4.《建立西汉的关键人物——韩信》;
5.《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1.《楚汉之争期间,韩信为何没有背叛刘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楚汉之争期间,韩信为何没有背叛刘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7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