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余鹏远
柳永吉
2014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傅红星博士主编的《吴芳纪全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按照《全集》的一般做法,本版在1994年吴文集的基础上,增加了佚诗12首、佚文2篇、讲义1份、蜀路日记45篇、书信36封。
“白宫诗人”吴,素有“碧流”之称,是著名诗人。从1920年到1925年,他在明德中学教了五年中文。新版《全集》中的佚文提供了一些关于他在长沙生活和教学的新材料,同时也让读者对明德中学乃至长沙20世纪20年代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全集》中,有一首歌《向君总统的婚礼》首先引起了我的兴趣。全诗如下:
项峻总统的婚礼
向君有一个亲戚,碧流和白蓉。
共新帝,姚姬降于晶。
牧牧刘白蓉桓桓吴碧柳。
礼物和浪漫,行动你千斗酒。
这酒可要茶,我精神如兰。
谁不介意倾倒,就在微风中膜拜月桂。
郎朗的玉山之行,宣萱的日出。
佩服海中仙,不怪城南姑娘。
整整三天,树枝都在月初。
老部长很高兴,那我该怎么办?
据介绍:诗中的“”是季刊的简称,由明德中学语文老师吴共同创办。
1922年1月,吴的好朋友吴宓在南京创办了。该杂志的主题是“论学术,阐述真理,弘扬国粹,融汇新知”。从义的角度履行批判的义务。口号是“无党派、无激动、无后续”,明确表述了当时以胡适为首的北京“新文化运动”。
为了支持吴宓,吴决定今年3月在长沙创办《项峻季刊》。他在给吴宓的信中写道:“自从哥等人出版《薛恒》以来,拨乱反正的力量不小。湖南青少年迷信新潮,各省排名第一。.....我想弥补损失。一方面,学生们自己组织一个阅读俱乐部,在业余时间,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生活。一方面,吉尔吉斯斯坦开了一家文艺小报,互相守望。每三个月,每个人的成绩都要汇总公布一次。具体名字叫《项峻季刊》,倡导道德与文艺的统一,从薛恒开始。薛恒是由大学师生组织的。这是中学师生组织的。虽然知识水平相差甚远,但这份心和这份野心就是一记耳光。如果内容略有不同,这份报纸属于中学水平,那么白话作品,只要清晰干净,也会收到收入。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更注重文学批评,更注重“以文载道”的文艺创作。对于吴宓所反对的白话文,吴在信中解释说,因为是中学师生组织,《项峻》杂志也包括白话文。
诗中的“向君总统”是当时明德中学的语文老师刘永基,在湘军大将刘长友之后。在他的诗中,吴把国家主席刘永吉比作一位有声望的天子,而诗人吴和另一位重要的成员兼语文老师则是刘永吉手下的“王子”。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这种“参君臣”的比喻似乎有些迂腐可笑,甚至有些突兀,但它恰恰反映了站在派一边的诗人吴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组织的认同和理解。
而这种认同和理解,著名目录学家、历史学家刘一智曾经在《薛恒》杂志上写过一篇《名论》,表达得最为清楚。他在文章中写道:
”庄生说:天地之间无处可逃。.....其实这叫领导和下属。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组织,都有王公大臣。学校有校长,公司有经理,商店有管家,船只有主人,寺庙有住持。所有帮助的人都是正义的,被任命为助手,共同治理的人都是部长。”。
刘一智以一种非常守旧的风格,轻松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君臣”的现代化改造,让人读后并不觉得“君臣”是一个落后的概念,而是可以完全融入到公司店铺众多的现代社会。吴的诗把会长刘永济比作天子,把会员比作“下一代”,这是刘一智对的“名论”观念的具体文学表达。无独有偶,吴的诗是在刘一智的《明论》出版后不到几个月写的。
“姚记坠玉京”这首诗是指1924年《项峻》杂志社长刘永基的婚姻。总统结婚,成员当然高兴,自然要“喝一千杯”,要“老兵很高兴”。在幸福的同时,吴自然要在风中形容总统的安康:“谁不谈恋爱,谁就要在风中俯首称臣。.....羡慕家里的仙姿,不怪城南。白宫诗人吴有一句自注:“文质彬彬,貌美如仙。有一天,我去城南的帕迪女子学校,女生都看不到,门窗都堵死了。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总裁刘永吉不仅文采横溢,而且有很高的价值,“看起来像个仙女”。吴也有《洪都家公子》这首诗,现在他拿第一首诗:“洪都家公子,洪都家公子。看到我快乐,再见我的心是快乐的。第三,看到陶然的担心空,无处下手。洪都家公子,洪都家公子”。当然,这首《洪都贾公子》太直白了,不是一首好诗,而且让人联想到现代人嘲笑别人长相的打油诗:“我家帅哥一回头,河边吓了一头牛;我班帅哥回头,女生全跳下楼;我班那个帅哥回头了,乔丹一直没得分。”。不过,纸条里提到的稻田女校,还是值得注意的。所谓“帕迪女校”,即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建于1912年。因地处长沙古水田,被誉为“水田少女师”。刘永基的新娘黄,恰好是当时稻田女教师的校长。黄,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长沙女子职业学校校长。
《明德派一百一十周年》系列《明德人轶事》中有一则“黄女士嫁刘永基先生”的轶事,写道:
”在长沙教书期间,刘永济认识了黄。黄是北京女子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她成为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早在他们相遇之前,她就在杂志上读过刘永吉的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刘永基只是明德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而女校长却是一个有名的人物。因此,1924年中秋节,当这对“文字调解”的夫妇在长沙楠木堂结婚时,长沙小报以“黄女士嫁给了刘永吉先生”为标题报道了这场婚姻,引起了轰动
现根据新版《吴芳全集》吴书信最新辑佚,见此奇闻有不实之处,现按《全集》书信进行分析。
第一,媒人问题。1924年8月2日,吴在致父母的信中写道:“弘未归沪,李建农为其说亲。据稻田校长黄介绍,温宏都曾承诺在年假中结婚。”。由此可见,轶事中“词为媒”的浪漫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刘永济与黄之间有特定的媒人李健农。当然,黄在当时是一个新的知识女性。在李做红娘之前,她读了刘永济的字,爱上了作者。但是,黄自己的文字记载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所以很难判断。但如果坊间完全不提真正的媒人李建农,至少是不准确的。
第二,所谓“黄嫁”不如男女。从吴的信中可以看出,是李建农介绍黄的,“洪都已经同意”,那么此人还有相当的话语权,而不是坊间或长沙小报渲染的所谓“联姻”。同时,在刘永济的亲密同事吴的诗歌中,也不能反映出“男尊女卑”的婚姻是由报纸或轶事渲染出来的。反而不断感叹新郎刘永吉有总裁的威望,有让人倾倒的才貌。
三、双方的结婚时间。坊间说:“1924年中秋,夫妻俩在长沙楠木堂结婚”。但是根据《全集》中的两封信,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第一封信是吴在1924年中秋节写给他父母的。他在信中写道:“洪都今天种了香,打算十月过门。今天下午,白蓉要求去他家度假;今晚去洪都家度假。在学校,电影放三晚,所以中秋不苦,男人经常去九如斋买月饼吃。”。“插香”是汉族的一种婚俗,又称“大香”、“插决心”。流行于四川地区,是一种订婚礼仪,即男女双方由媒人撮合,双方父母认可后举行的仪式(中国词典出版社,1990)。由此可见,刘永基和黄并没有在中秋节举行婚礼,而是在这一天举行了订婚仪式。吴在中秋节的信中没有提及他的婚礼,但他向父母报告说,他从长沙一家著名的南方商店“九如斋”买了月饼。刘永吉在中秋节写了一首歌词来纪念这一事件。题目是《人和月亮是圆的——甲子和惠均约定在中秋节初白头偕老,许下这个诺言》。“初婚契约”是指吴所说的“插香仪式”和非正式的婚礼。
正式的结婚时间记录在吴的另一封信中。1924年10月13日,吴在致父母的信中写道:“洪都于本月27日结婚,花费2000余元。租客家在曹朝门街,也就是和新娘黄家住在一起,小姑还住在明德,但不去云”。根据吴的这两封信,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刘永济婚姻的一些细节,即刘永济夫妇于1924年9月13日订婚;9月27日,双方举行婚礼,花费2000多元。当时,他们的婚礼没有新房,但他们在曹朝门街租了一套房子。吴信中小姑的具体出处不详。作者推测可能是刘永吉哥哥刘永湘的妻子王仲廉。
另外,根据《吴芳纪全集》编者傅红星的注释,可以看出刘永济的后人刘茂树的家里还有一张结婚照,后面是刘永济中秋写的字。然而,湖南省文史博物馆名誉馆长云在结婚时借用了陈先生的楠木堂。楠木堂也位于曹超门附近,与武朔略有不同。
关于刘永吉的妻子黄,值得一提。
1921年至1925年就读于长沙帕迪女子师范学校的彭回忆说:“这期间,有两次学生潮。全校以我们班的Villi,彭连青和我为首。第一次反对反动校长黄。黄是反动军阀赵恒惕的嫂子。她依靠赵的力量进行封建奴化教育,迫害学生。
然而,黄和赵恒惕并无血缘关系。而稻田师范毕业生杨德林在《稻田师范的兴衰》一文中有如下回忆:“我是1922年秋天开始在稻田师范上学的,学校换了三任校长。记得第一个是赵恒惕省长的姑姑童希真,虽然有美国留学学位,但缺乏办学能力,上任不久就被学生赶了出来。第二个是黄,,他的任期也很短。第三个是徐特立。我记得他1925年2月到学校,1927年2月走的。
赵恒棣的妻子是童锡良的妹妹,名叫童锡涵,是日本第六士官学校的同学。帕迪师范学校校长童希真是童希涵的妹妹,是赵恒体的“姨妈姐姐”。所以误会黄是赵恒惕的妹妹。
此外,根据湘潭人、中央文史馆老馆员张功廷的回忆,黄被任命为帕迪师范学校校长,是因为社会名流蒋向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的李建农推荐。1923年8月4日,来到长沙讲学,同年8月8日离开长沙。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黄于1923年8月被任命为水田女教师校长,1924年9月27日与刘永基结婚后,给了家庭更多的精力,所以在1925年2月徐特立接任前离职。
明德校旗和刘永基写的说明
1.《刘永湘 考证丨《湘君》社长刘永济的婚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永湘 考证丨《湘君》社长刘永济的婚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7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