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2985字,10分钟看完
黄志胜推出“树洞行动”,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媒体上寻找高危自杀者,并对其进行救助。
第一次采访黄志胜博士是在去首都机场的路上。在出租车上,他讲了树洞作业,树洞救援队,树洞机器人。他的语速极快,思路缜密,逻辑清晰,正如他的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黄志胜,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终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抑郁症人工智能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4月12日下午,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2019 AI科学前沿会议上,他发表了题为《智能机器人与网络自杀监控预警》的报告,首次将树洞行动公之于众:利用智能机器人监控网络媒体,发布自杀监控报告,然后根据监控报告组织树洞救援队采取自杀救援行动。
虽然人工智能网络自杀救援还处于监测阶段,但黄志胜认为,随着救援人员数量的增加,数据的积累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从而扩大救援范围,提高救援效率。他还设想建立一个医疗人工智能的护理中心,延伸到工业、教育、科研等不同领域并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人工智能时代面向心理健康的新产业链。
谈行动的初衷,让人工智能实现自杀监控自动化
杜南:2018年4月2日,你在“医学人工智能小组”中提出了“树洞行动”计划。是基于什么考虑?
黄志胜:发起“树洞行动”,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媒体上发现高危自杀者,并将其解救。树洞机器人(001号)于2018年7月25日正式上线。同一天,树洞行动救援团成立。
杜南:你为什么想到用人工智能进行自杀救援?
黄志胜:抑郁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杀和自残。很多年轻人通过微博等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自杀感受,为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施自杀援助提供了可能。而且电脑可以实现24小时监控,自动计算自杀风险,生成监控通知。
黄志胜在人工智能科学前沿会议上发言。
杜南:2018年7月25日,树洞机器人正式启动。它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黄志胜:树洞机器人利用知识地图技术,每天从数千条微博信息中筛选出约10条信息,生成自杀监控通知,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数据汇总、自杀风险分析到监控通知形成的全自动化。我只需要把树洞监控通知复制到微信群。
杜南:树洞机器人如何与人类合作?
黄志胜:目前,蜀东行动救援队有260人,根据蜀东机器人发布的监控通知,在互联网上开展自杀式救援行动。对于救援对象,救援队通常会成立一个救援小组,成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专家,有时还会增加被救援者的家属或朋友。几个月后,救援队需要与被救援者建立定期联系,并不断进行心理咨询。
说起工程进度,半年多来有效救助了320多人
杜南:第一次救援是什么时候?
黄志胜:2018年4月28日。当时树洞机器人还没有开发出来,完全依靠人工数据分析。当时觉得有点不安。一方面,我没有任何自杀救援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不知道微信群里几百个学者会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纯粹的公益项目。
那天,当武汉R&D小组从树洞里收集数据时,发现一个女孩想在五一自杀。我在小组里呼吁树洞救援。数百人同时解读女孩的公共微博信息,找到前男友的手机号码,联系了她的大学和学院。我们发现她是因为感情原因想自杀,说“从来没有人送过她花”,于是就委托大学秘书每周送她花。后来,几名救援队员与她建立了密切联系,成了好朋友,不断给她心理辅导。
杜南:她的情况有所改善吗?
黄智晟:抢救行动只救了她47天。2018年6月17日深夜,她永远地离开了。下午三点,她告诉学院书记,她已经康复了,想回去上课。晚上七点,她发了一条微博,上面写着“拜拜”。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表明她正在告别以前的自己。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患者任何轻微的情绪变化,要善于解读她痛苦的真正原因,从而有效地预防自杀。
杜南:人工智能能帮助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吗?
黄志胜:我们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心理咨询和对话分析。但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掌握患者微妙的情绪变化和他们拒绝说出的内心秘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不能指望计算机比人的智慧做得更好。
杜南:树洞机器人判断自杀风险的准确性如何?会有误判漏判吗?
黄志胜:目前树洞机器人判别自杀风险的准确率为82%。但这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决定是否救人的是救援者,他们会进一步判断。当然,可能会有误判,这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即使是那些被发现的高危自杀者,也不可能被所有人挽救。我们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这项由高科技支持的公益事业。在能够帮助所有高危自杀者找到后,漏判问题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杜南:到目前为止,在树洞行动中有多少人获救?
黄志胜: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我们为760多人提供了网上自杀援助,其中320多人得到了有效援助。
杜南:随着救援人员数量的增加,相关数据的积累能否推动树洞机器人的技术迭代?
黄志胜:树洞手术的结果证明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技术优势,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未来树洞机器人可能会蔓延到微博上的数百个树洞,也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媒体,实现全网随时智能监控自杀援助。这不仅有利于发现高危自杀者,也有利于发现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咨询,提供心理健康援助。
据黄志胜介绍,目前医学人工智能共有7个系列,由2300名科研人员组成。关于伦理问题;应用人工智能优先服务弱势群体
杜南:医学人工智能小组是由你发起的。当时的机会是什么?
黄志胜:人工智能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医疗卫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所以医疗人工智能是最先进入我们视线的。2012年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开展抑郁症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研究;2016年,该组织创建了医学人工智能微信群。目前医学人工智能共有七大系列,由约2300名科研人员组成。
杜南: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前沿是什么?
黄志胜:成熟的应用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医学图像处理和识别。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医学知识图谱技术的研究,包括乳腺癌、抑郁症、川崎病知识图谱等。利用医学概念术语集和医学本体处理电子病历,实现医学数据的互操作,已经成为医学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驱动力之一。
杜南:你计划建立医学人工智能护理中心。这是什么机构?
黄志胜:医学人工智能护理中心,集生产、教育、科研于一体。科研方面,主要研究心理咨询和聊天机器人的理论模型以及人工智能对抑郁症的创新技术;在教育方面,培养网络心理咨询师和医学人工智能基础人才,为患者家属普及抑郁症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未来,人工智能自杀救援有望形成新的产业链。
杜南: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导致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应该更人性化?
黄志胜: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树洞救援行动要充分考虑保护个人隐私,不要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骚扰。人工智能技术获得的经济利益应该全部转移给弱势群体,让他们充分受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应优先服务于弱势群体,包括抑郁症群体、老年群体、儿童心理咨询和基础教育。这些都应该得到政府层面的充分重视。
作者:实习生韩记者冯群星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1.《树洞机器人 “树洞行动”发起人黄智生:未来实现自杀救助全网智能化监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树洞机器人 “树洞行动”发起人黄智生:未来实现自杀救助全网智能化监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9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