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黑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主持“闽猪优良种质特性遗传机理、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研究,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潘研究员主持“寒地优质高产多抗早粳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和潘合影。
这是2004年后,省农科院在13年后再次获得同年两项科研成果的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刘骜教授主持的“民猪优良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构建了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首次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民猪的起源和进化,探索了民猪抗病、抗寒、抗粗饲、繁殖力高、肉质好的遗传机制,建立了适合民猪的繁殖技术,开发了民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精液冷冻和肉质。目前,省农科院依托该学科,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6个著名商标品牌,支持1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养殖场,近三年累计15家企业商品猪80万头,增加销售额近6亿元。
潘研究员团队创新了优质、高产、抗寒性强的早粳稻品种“龙粳31”,建立和完善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解决了高产稳产难的难题。这一成果首次开创了寒地早粳稻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创造了一批优良种质资源,为寒地早粳稻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独创了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生态区优质、高产、抗寒的早粳稻品种龙粳31,解决了高产稳产难的难题,品种覆盖率占适宜面积的70%以上,取代了日本品种空豫131在全国水稻生产中的主导地位。龙井31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稻品种,年种植面积1692.34万亩,创下中国粳稻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该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37亿亩,新增利润193.44亿元。
1.《龙粳31 省农科院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龙粳31 省农科院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4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