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围画,俗称“炕围子”,是农村居民为了防止炕围墙脱落,摩擦脏衣服和被褥,在炕围墙上画的一种高约两尺的“炕围子”。王
中信。太原,4月24日:山西民间艺术瑰宝,传统名画,传承人:让墙绘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范
在中国北方,大多数农民的家都被一圈土炕包围着,上面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这幅具有民间特色的土炕画,伴随着许多“80后”的童年。
“后来家家户户都住在一栋楼里,火也不再用来取暖,周围的画也失去了载体。”70多岁的山西原平画康外的老艺术家龚金寿,曾经放弃了对康外绘画的坚持。“画了一辈子,还是舍不得。我希望它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重新进入每个人的生活。”。
周边绘画集壁画、年画、建筑绘画于一体,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王摄
龚金寿,1945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新源乡张村人。他从小跟着父亲学画,被一个年轻的书生继承。龚金寿的父亲龚祥忠,一生都是康外绘画的艺术家。他在当时的葛县画坛很有名气,他的师傅景开是晚清著名的宫廷画家。他多次主持北京故宫的修缮和粉刷。
炕外画,俗称“炕外子”,是农村居民为防止炕四周墙壁脱落,摩擦脏衣服和被褥而画在炕四周墙壁上的一种高约两尺的“外子”。集壁画、年画、建筑绘画于一体,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它在山西省北部很受欢迎,其中原平市最著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康伟的画。曾经有一支近千人的工匠队伍活跃在民间。
康外绘画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可以追溯到宋代。据《原平县志》记载,“半村出土的宋墓壁画证实,早在北宋时期,原平康外的画就已经流行于达官贵人的客厅,并在明末逐渐流传到广大农村”。
“从17岁跟着父亲去老家,正式从事画周围的画,从打底,画线,做边,画空,烤桐油,直到完成画周围画的各种工艺流程。”龚金寿两年就能自立门户,一直画到80年代中后期。20多年来,他走遍了原平和代县的大多数村庄。
龚金寿回忆说,当时画的康外有1000多个,村庄有几百个。1970年,龚金寿在家举办艺术培训班,以康外绘画为主,前后两次招收数百名学生和学徒,是一次辉煌的事件。
在原平市,一队近千人的工匠活跃在民间。王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从土炕变成了木床。康外绘画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环境。迫于生活的压力,康外画家和艺术家纷纷转行。龚金寿从事寺庙的绘画和雕塑工作,还制作大型灯笼,为正月十五传统庙会的大规模繁荣制作花车,以维持家庭生计。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原平市政府于2009年申报并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原平康外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部分民营企业家成立了原平康威绘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传统康威绘画艺术,龚金寿被吸纳为专职画家。
龚金寿说:“我是康威绘画的真正继承者,我会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一珍贵的非物质遗产,让我的下一代继续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再造康威绘画艺术的辉煌。”
2012年9月,龚金寿制作的康外绘画长卷参加在甘肃省平凉市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最佳作品奖,受到中外艺术家的高度赞扬;2013年7月,龚金寿受邀参加山西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出了两套康维绘画长卷,以及《鸳鸯图》、《锦上添花》等康维绘画的画框、素描、床头画等,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目前,康外原画正在积极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平康威绘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正在从工艺、画面、内容等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原康威绘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投资打造康威绘画创作基地,寻找生存空,让原平康威绘画以全新的艺术形式重新进入现代居住生活,让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1.《民间艺术画 民间艺术瑰宝传统炕围画传承人:让墙上艺术传承发扬重归大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间艺术画 民间艺术瑰宝传统炕围画传承人:让墙上艺术传承发扬重归大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5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