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解码英通“蝶变”基因
东莞,1999。29岁的黄辉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
不到200平方米的厂房,一台旧电脑,43台绞线机...这是他创业的原始资本,也是他所有的财产。
当时,黄辉有一个简单而大胆的想法:“我想创业,想经营一家大工厂,想开一家大公司。”
如果时间回到1999年,面对愚昧的未来,企业家说大胆的尝试往往会成功,这可能只是概率问题,但一个企业能成功,却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基因”。
英通也是如此。
在接受楚尚采访时,黄辉把英通的发展尽可能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自身发展中,英通的外部市场战略和技术手段、内部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似乎就像一辆汽车的四个轮子,共同构成了其前进的“动力”。
关注市场前沿
在这次采访中,“满足客户需求”是黄辉说的一个高频词汇。创业,其实就是生产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1999年,黄辉和他的朋友创办了“东莞市昌平明兴电线厂”。在此之前,他的工作活动仅限于原厂,对厂外市场和东莞的地理环境了解甚少。第一次创业,有技术有机器生产产品,但如何开拓市场?
“当时他选择了最费时但最直接的方法——调用。”他回忆翻一本厚厚的东莞黄页,成功率只有1%,但只要客户有兴趣,他都会亲自带样品,跟着地图,去客户的工厂卖。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抓住市场,黄辉意识到,只有走在行业的前列,紧紧盯着市场的前沿,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因此,英通现在非常重视市场前沿信息的收集。
2016年和2017年,英通在越南和印度的子公司陆续开业。黄辉透露,一方面,“走出去”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业务拓展;另一方面,它是站在全球市场,收集行业和国外市场的最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际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产品也迅速涌现,迫使上游企业进行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作为英通,正是因为把握了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公司才能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通过长期稳定的运营,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与众多大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进入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的供应链。
注重科研创新
按照制作流程,一副耳机的制作大概要经过几个步骤:把热根面的粗铜线换成直径0.04 mm的铜线;均匀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然后像麻花一样把十几根拧在一起;然后进行涂胶、插针、焊接、检验等工序。
“在涂胶过程中,每根导线都必须用设备进行测试,即使导线直径只有一根头发的误差,也会立即作废。”黄辉严肃的语气恰恰是英通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在高精度制造的要求下,公司必须有高标准的技术和工艺。
为此,英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技术研发部门,聘请了一批在通信线路领域有丰富经验的R&D人员做研发工作。生产方面,配备优秀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设备,推行精益生产。
据报道,该公司每年的科技创新投资超过收入的5%。R&D团队密切关注客户,每年开发近7000种新产品,其中近30%可转化为订单。"公司的主要技术都来自自主研发." alt="黄晖 封面人物 | 黄晖: 初心不改再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