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内容每天都像承诺的那样与你分享
介绍: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庞大的收藏大军,但是在采访这个行业的各种人物时,谁也说不出中国有谁能真正称得上是“大收藏家”。
“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最低标准是一代人不会卖,卖了可能是下一代的事。现在很多所谓的收藏家都是商人,很快就有买卖了。这不是收藏家。”马未都说。包明山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富裕了十几年。“再看二十年三十年?”
上海长乐集团董事长李建中是上海最早的收藏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饶有兴趣地收集各种旧物件。在他1872年古色古香的会所(由清代一处徽派民居改建而成),记者见到了第一代爱迪生旧电唱机,第一代风格简约大方的西门子冰箱,还有明朝的石狮子。90年代开始收藏字画。“收藏其实很过瘾。”李回忆说,在拍卖之前,他必须参加预展,许多专家和朋友会一起去看。每个人都会交换书画的背景和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判断真伪。“要么得到它,要么失去它,享受它。因为你的记忆里有这段话。懂了就慢慢弹,不懂了就一直记。”
很少有像李建中这样的“古典风格”收藏。现在他有很多很值钱的朋友。“他们都派了一名经理参加拍卖。等他们回来,拿个单子看看是什么,就收起来。”这样的结果就是收藏质量很成问题。“东西都收在一个房间里,就是用我的标准看,感觉很多都有问题。”
几年前,李建中很少参加艺术品拍卖。“20世纪90年代,有几十万幅好字画。现在是几千万。怎么能买呢?”每次社会财富结构发生变化,艺术品价格上涨,都会带来参与人群结构的变化。
90年代,港台商人主要活跃在中国收藏市场。"因为价格便宜,他们一次买一辆车."董国强表示,江浙地区的工业企业和许多炒股者也是主要买家。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海外买家消失。从1997年到2002年,艺术品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价格和年成交额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但近年来,买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内地买家逐渐取代海外买家,成为主力军。”董国强说,当时有许多房地产大亨进入市场。“2003年非典之后,艺术品价格突然爆发,跟买家的结构性变化有很大关系。”
自2005年以来,马未都一直觉得自己在拍卖市场上玩不起。资本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在2009年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分水岭。2009年保利春拍和刘益谦1.69亿元的《十八实画》直接将中国艺术市场带入了“亿元”时代。高质量的收藏已经成为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可以享受的游戏。“这就像鲨鱼和鲸鱼在海上分割猎物,海鸥盘旋而下,把剩下的捡起来。”马未都说,许多像他一样的人都成了“海鸥”。
就像刘一谦开出的一亿元天价,注定成为这个行业最具标志性和争议性的人物。2011年,齐白石的图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刘成为艺术投资的代表人物。“所有人只关注我卖,不关注我还买。”刘说。就在发售后两天,他花了8000多万拍摄了陈逸飞的代表作《踱步》,然后又花了1亿买了一幅宋代书法作品。刘益谦的解释是“未来的收藏会更倾向于古今作品。”
“很难用一件简单的事情来表达我是投资、投机还是收藏。”刘益谦说。他的状态在收藏家中很有代表性。致富后,装修窗户,投资投机获利,主动喜欢,或者后来忍不住喜欢,都是这些创业者做收藏的动机。“基本上,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缺乏文化。”刘益谦说。我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文革”,30年前从贫穷白人开始。“这30年来,企业家的精力都放在了企业的发展上,主要是为了盈利。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逐利的目的在哪里。"
欢迎使用微信官方账号:收藏趋势
自1994年参加《卫报》第一次拍卖以来,刘益谦与艺术市场形成了不解之缘。在过去的20年里,刘益谦积累了大量的收藏品,其中有许多国家级的艺术珍品。仅在2009年和2010年,他就在艺术投资市场上投入了20亿元人民币:2009年,他投入了近13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额前十名的艺术品中有四件被拍卖,包括宋徽宗的《画珍禽》。吴斌的“十八幅真迹”等珍贵艺术品;2010年拍卖投入近7亿元,其中3.08亿元用于拿下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刘益谦的妻子王伟是油画市场最大的买家之一。有人曾经开玩笑说“王维一旦停买,价格马上就降了。”
艺术品市场上像刘一谦这样的大买家屈指可数。上海沈敏企业集团董事长郑建明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背景和刘益谦差不多。他一开始是一家股份公司,涉及到很多投资领域。郑是个低调的人,很少露面。他主要委托上海天恒拍卖公司的老板陈郁帮他出价。新疆广汇集团也是大买家,主要收藏10位重要现代画家1900年至1990年的作品。但从2010年开始,刘益谦也觉得市场上恶意攻击越来越多。
马未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最有钱的人,甚至中国圈里的人都不收藏,只是二流的。”他在1996年讲述了一个故事:李嘉诚在他马未都的家中看中了一副明代象牙制作的国际象棋。市场价4万,马未都主动打六折,但李嘉诚还是讨价还价。“最后我说可以给你,但是价格不能再低了。他刚买的。”另一位中国富豪郭台铭零零碎碎地购买了一些像李嘉诚那样的艺术品。“台湾省的富豪圈笑他只忙着赚钱。”而首富频频以互联网暴发户的身份出现,几乎无人收藏。“他们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在国外,收藏家是一流的富人。马未都第一次见到比尔是在西雅图博物馆?盖茨的继母震惊了。"金发碧眼,中文流利,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省学习中文,是中国陶瓷专家."西雅图博物馆因为比尔?盖茨基金会的支持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
“平心而论,这不能怪中国企业家。”上海极光博物馆总经理赖仁臣认为,这些外国企业家从小看博物馆和美术馆长大,他们有这种品质。而且国外有非常完备的艺术品交易机制,上中下游的机制也比较完备,获得的信息也比较全面。“所以当一个富人想这么做的时候,很快就会有专家来帮他。”赖仁琛说,在中国,“创业者即使想收藏,其实也很孤独。”
其实创业者不仅孤独,更需要勇气。大部分人都不敢涉足,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欺诈、深不见底的市场,一幅画就能让人倾家荡产。但这又是一个“没有骗子就不能存在的市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北京有一些可敬的人盖四合院,骗企业家。行话是“杀猪人”一个收藏家说。20世纪90年代,新疆广汇集团董事长孙广信想到请业内知名专家包明山帮忙处理假画。刘益谦见过一些人这样,“他们也有钱,但就是想推荐你买假画。为什么?是骗人的成就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时候我很佩服内地企业家。对他们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大的投资并不容易。”赖仁臣说,对于大陆藏家的问题,“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只是太快了,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极光博物馆由台湾极光集团董事长陈永泰揭幕。他是台湾省的顶级收藏家,在玉器、佛像和陶俑的收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曾两次担任台湾省顶级收藏家组织清雅集的主席。成立于1992年的“清雅集”汇集了台湾省几乎所有的顶级收藏家,他们也是台湾省最大的企业集团的领导人,据说可以达到“半个台湾省”。
“中国的大收藏家主要在香港和台湾,尤其是台湾省。他们有中国传统文人收藏的风格。”董国强说:“台湾马支林收藏的瓷器,林百里收藏的字画,曹兴诚收藏的青铜器杂件,都是世界顶级的。台湾省至少有10个这样的收藏家。”他举了一个什么是“世界顶级”的例子:“林百里收藏的古代书画水平如何?除了台湾故宫,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世界上能超过他的博物馆应该不超过五个。他收藏的张大千作品肯定是世界第一,傅抱石也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许祁鸣认为,时间和机遇决定了中国的大收藏家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现在有五千多万件艺术品,机会越来越少。”包括徐在内的这些内地收藏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台湾省的大收藏家基本上是70年代开始收藏的,“当时都敢花500万买东西。”赖仁臣介绍,陈永泰的收藏已经40年了,现在偶尔参加拍卖会查漏补缺。“所有没有收藏者的收藏都来自拍卖。它们都是由一长串水形成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
除了藏品规模之外,“台湾省藏家对藏品的认识,对自己的藏品,甚至对美术史和美术史的认识,都研究到了很高的程度,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专家。董国强说,虽然中国大陆有一些收藏规模和水平较好的藏家,但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地藏家还是比较缺乏的。“在4月2日的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北宋“汝窑青釉葵花洗”拍出2.0786亿港元,比拍卖前估价底价高出三倍多。当许看到这个消息时,他立刻知道这件宝物一定是被港台收藏家买走的。大陆的瓷器收藏家对清朝的东西比较了解,港台的收藏家愿意出这么高的价钱。”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有信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期待
许祁鸣也对台湾收藏家的风格印象深刻。“都是很低调很卑微的人。”许祁鸣回忆起早年参与国际拍卖市场时与台湾收藏家的一些往事。“如果他们手里有类似的东西,他们通常会让我。他们觉得大陆很难有收藏家。拍卖结束后,我会过来和我握手。恭喜。”许在、港、台的许多大藏家后来都成了朋友,成为那个圈子里非常难得的大陆人。“我们目前的拍卖紧张而绝望,我们所想的是你的资产比我少,所以你为什么要和我争论?没想过这个收藏对我有多重要,会不会增光?我们的心态和港台的收藏家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坚持为什么海峡两岸的收藏家不一样,我觉得可能是时代背景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赖仁臣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没有错。“所以台湾的整个文化氛围是让有爱心的企业家了解这些文化的东西。”
但有些藏品注定只能在大陆有,台湾的藏家永远做不到。20世纪90年代,李建中退出书画收藏后,因为室内装饰行业经常使用古建筑构件,所以接触到了古民居。此后,他在江苏、浙江、安徽、山西等地购买了200多套明清古民居,所有的梁、榫卯、榫卯甚至砖瓦都经过编号整理,运回上海仓库。每栋房子都有厚厚的图像和文字材料。今年下半年,上海浦西河沿岸将会以全新的方式出现100多栋经过清理、修复和修复的老房子,绵延2.5公里。它们与浦东充满异国情调的摩天大楼遥相呼应。
“当时富裕家庭基本都是把老房子拆了,住在老房子里的经济条件差,房子的环境很差。现在回想起来,我救过不少中国古建筑。”李建中对这件无意的事情很有成就感。“我觉得我这辈子做了一件事。”从这些修复后的美丽建筑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几乎已经完全消失的中国。浓烈的中国风和气息,能触动一颗遥远而善良的心。
【文章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提示:我们尊重并感谢原作者。所有没有作者名字的文章都是因为找不到作者而造成的。请原谅原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原作者或同行,我们会及时更正删除。类似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转载本刊发表的文章,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客服微信:770565645
▼▼▼
1.《大收藏家 中国有谁能真正称得上是“大收藏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收藏家 中国有谁能真正称得上是“大收藏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63618.html